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91.22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旨在瞭解教師實施尊重與關懷體驗學習課程的內容設計,在教學現場中所面臨的困境及因應策略,並探討實施尊重與關懷體驗學習課程對學生的影響,以及教師個人收穫與省思。 研究者以任教的國小高年級班級之36位學生為研究參與者,實施為期10週以「尊重」與「關懷」為主題的體驗學習課程,藉由教學觀察、學習單、日常行為觀察、訪談紀錄等資料,並以自評與他評檢核表之前後測數據進行分析。本研究所獲得之結論如下: 一、「尊重」與「關懷」可以作為國小品格教育課程的主軸,體驗課程可依據Kolb體驗學習圈四個學習歷程:「具體經驗」、「觀察內省」、「抽象思維」及「主動驗證」,進行品格教育課程之設計。 二、尊重與關懷體驗學習能讓學生在活動中產生實在的經驗,使用實物教材有助於讓品格意涵具體化,在行動中產生經驗轉化,在體驗中對尊重與關懷產生認同。 三、藉由資料結果分析,顯示在尊重與關懷體驗學習課程實施之後,學生在「不使用語言侵犯他人」、「考量與尊重他人選擇」、「尊重與傾聽他人想法」、「容忍與接納差異」、「關注傾聽」、「助人」與「寬容」等態度及行為上,有所進步。 四、教師釐清尊重與關懷之概念,選擇以學生為主體的經驗材料,設計合適的體驗學習活動,適時融入最佳的生活教材,並且藉由後續課程的融入與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以延伸品格教育的效果。 五、在行動研究的歷程中,不但有助於解決教學現場的問題,讓學生在練習處理人際關係的衝突中成長,也讓研究者反思自我,改善待人處事不正確的心態與想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採用自我敘事方式進行。主要是以我親身經歷與班上過動兒敏兒(化名)相處的煎熬經驗,其中在陪伴過動兒兩年之間,自認處處為過動兒設想卻遲遲感受不到過動兒正向回饋,內心的失落與糾結;同時呈現我接受輔導老師諮商的記錄為主幹,期望釐清「過動兒在融合課程班中,為何教師自我期許關懷行動卻造成師生互動不良甚至互相怨懟」。換言之,這是一位普通班老師,企圖在努力卻得不到過動兒的認同時,為心中的結找答案,也為自己的生命找出口的歷程,更是一個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故事,並反映普通班老師對特殊生零拒絕的政策下,老師與過動兒共舞期間起起伏的心路歷程。 研究參與者除了我本人之外,還有敏兒、敏兒媽媽、學生諮商輔導中心的輔導老師容師(化名)、教學同儕鍾師(化名)。我蒐集敏兒的逐年輔導紀錄和學習歷程檔案以及研究者的教學日記,加以分類建檔,再邀請研究參與者接受半結構式的訪談,用以檢驗本論文之信賴度。採用順著時間排列的方式,從被學生誤解事件發生到對自我能力發生懷疑,到如何奮力尋找讓自己及敏兒更好的出路,再說明經過漫長自我掙扎和整理之後,師生關係如何的改變,自癒的程度。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1. 隨著故事敘說之自我探索,看見我和敏兒彼此互動瓶頸的根源,皆來自原生家庭中的遺傳與環境雙重影響的糾結:我的高標準VS敏兒的發展缺陷;我的家庭幸福VS敏兒的貧病交迫;我懷抱希望VS敏兒消極失望。2.本文透過與敏兒重要關係人進行對話的方式,促進對自己的了解。我已明瞭:承認自己的不足與脆弱,適時的尋求協助;也領悟到: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我開始學著「放下」與「等待」。3.我亦思索出與過動兒和諧共舞的若干策略,如:冷靜室的建置、小助手的協助、優勢引導、團隊的支援模式等。4.經此研究也讓研究者決心持續參與「輔導諮商知能」學分班的進修,以成為一個更好的融合教育推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 關係之研究 蔡群億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摘  要 本研究目的首先在瞭解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現況,其次是探究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在校長道德領導、教師組織承諾的差異情形,最後探討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並以自編的「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問卷」為調查工具,以雲林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調查對象,進行分層便利抽樣,共計抽取647位研究樣本,合計回收有效樣本532份,回收可用率為82.25%。最後,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對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本研究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一、 雲林縣國民小學的整體校長道德領導得分上具有高度表現,其中以「道德倫理」 層面最高,「批判倫理」層面最低。 二、 在不同教師個人變項中的性別、服務年資及擔任職務上,國民小學教師的整體 校長道德領導知覺表現具有差異;在年齡、學歷上則無差異。 三、 在不同學校環境變項中的學校規模及學校地區上,國民小學教師的整體校長道 德領導知覺表現均無差異。 四、 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在整體教師組織承諾的得分上具有高度表現,其中以「努 力意願」層面最高,「組織認同」層面最低。 五、 在不同教師個人變項中的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及擔任職務上,國民小學教師 的整體教師組織承諾知覺表現具有差異;在學歷上則無差異。 六、 在不同學校環境變項中的學校規模及學校地區上,國民小學教師的整體教師組 織承諾知覺表現均無差異。 七、 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呈現正相關。即校長道德領導的 表現程度越高,教師組織承諾的表現也越高。 八、 探討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各層面對教師組織承諾所進行的迴歸預測, 結果以「正義倫理」最具有解釋力。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行政、國民小學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歷程之研究---以雲林縣經典國民小學為例 指導教授:胡孟鯨博士 學生:曾芳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經典國小學校本位課程展的歷程,分別探討一所學校發展本位課程的背景與內外情境、發展歷程(包含願景建構及課程的規劃、設計、實施及評鑑)、影響因素、限制及限制之因應策略,以作為有效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學校參考,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運用訪談、文件分析與觀察等方法蒐集資料,再就所蒐集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歸納,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從個案學校、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等三方面提供若干建議,以供教育工作者與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本研究主要發現與結論如下: 壹、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內外情境及背景 影響經典國小的內外情境及背景主要是 ㄧ、獨特地理優勢,孕育豐富自然生態資源。 二、小校裁併壓力迫使學校將現有之校本「活動」轉換為校本「課程」。 貳、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歷程(含願景建構及課程的規劃設計、實施及評鑑) 一、願景建構 經典國小在建構願景時乃經由做中摸索、邊做邊修正的努力之後,才確立學校主軸願景的發展方向。 二、學校本位課程的規劃設計 經典國小團隊規劃設計學校本位課程,可歸納為經歷三個期程:發芽期、發展期、實施後修正期,分有不同的課程主題軸: 三、學校本位課程的實施 有三個實施方式: 於特定時間實施教學、採用替換的方式教學、融入各領域教學或統整教學。 四、學校本位課程的評鑑 使用以下方式進行評鑑: 課程檢討方式的評鑑、優質轉型評鑑、省思單方式的評鑑、便利貼寫回饋的評鑑。 叁、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影響因素、限制及因應策略 一、學校本位課程的影響因素 (一)學校外部因素 包括政府、社區資源及專家學者三方面。 (二)學校內部因素 包括校長的領導、教師流動及時間三個因素。 二、學校本位課程的限制及因應策略 經典國小在本位課程發展歷程中所遇到的限制與因應策略,根據前章結果分析與討論,可得到以下的結論: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歷程中遇到的限制有:時間、少部分老師教學未能落實、老師專門知識及生態知識的不足、擔心各年級課程主題的連貫性、願景過多、擔心本位課程的永續發展、縣府無經費挹注、擔心能力指標過多無法全部實現、學生缺乏實作經驗及質疑學生學習效果,但是經典國小在回顧整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歷程並無太大之困境。 經典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歷程中雖然遇到了以上的限制,但學校內部仍可共同想出因應的策略如下:上課時間調整成與學習素材出現的時間相同、訂定課程會議以及期初與期末共同討論找出解決策略、大家共同檢討鼓勵老師、善用進修與自我充實的機會、互相討論用螺旋式上課法讓課程能連貫、過多的願景修成四個課程願景便於達成課程目標、充分掌握課程發展困難點共構永續課程、申請相關計畫取得本位課程實施所需之經費、敦聘專家學者指導並分享相關之課程理論、討論修正教案之能力指標讓學生可習得能力指標所定的能力、實施校外教學開展學生的經驗世界、提供學生展演的舞台及改善評鑑方法,儘管遇到困難能一一克服,但經典國小團隊認為校本課程仍須再有創新且持續進行標竿學習並請學者專家指導,方能讓校本課程的實施提升教育品質。 綜合本研究的結論,研究者提出建議,供個案學校、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個案研究、發展歷程分析 A study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Gardner多元智能理論、腦神經科學、音樂欣賞教學及英語語音學為基礎,探討音樂智能優勢學生與非音樂智能優勢學生在英語語調聽力及發音上的差異,並研究經過音樂欣賞教學後對英語語調聽力及發音能力是否有顯著的提升。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研究對象從科學高中國中部八年級學生中,以「音樂聽力測驗」及「音樂學習歷程調查表」篩選出11位音樂智能優勢組學生及11位非音樂智能優勢組學生。以獨立樣本t考驗檢視兩組學生在「英語語調聽力測驗」的差異,並檢視兩組學生在英語單字發音上的「子音發音精確性」、「母音發音精確性」、「音高」、「重音」、「節奏」共5個項度上的差異,以及英文詩選段的「單字發音精確性」、「語調」、「流暢度」、「節奏」共4個項度上的差異。並以線性迴歸,檢視「音樂聽力測驗」得分是否可以預測「英語語調聽力測驗」及英語發音的得分。非音樂智能優勢組學生進行12週「音樂旋律欣賞教學」後,再進行第二次「英語語調聽力測驗」及英語單字與英文詩選段的發音錄音,以相依樣本t考驗比較教學前後,是否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音樂智能優勢組學生在「英語語調聽力測驗」得分顯著高於非音樂智能優勢組學生,且「音樂聽力測驗」得分可以預測「英語語調聽力測驗」得分。 二、 音樂智能優勢組學生在英語單字及英文詩選段發音得分顯著高於非音樂智能優勢組學生,且「音樂聽力測驗」得分可以預測英語單字及英文詩選段發音得分。 三、 非音樂智能優勢學生在經過「音樂旋律欣賞教學」後,其「音樂聽力測驗」及「英語語調聽力測驗」得分的提升達顯著差異。 四、 非音樂智能優勢學生在經過「音樂旋律欣賞教學」後,在英語單字發音部份,「母音發音精確性」、「音高」及「節奏」3個項度的進步達顯著差異;「子音發音精確性」及「重音」項度的進步未達顯著差異。 五、 非音樂智能優勢學生在經過「音樂旋律欣賞教學」後,在英文詩選段發音部份,「語調」及「節奏」項度的進步達顯著差異;「單字發音精確性」及「流暢度」項度的進步未達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音樂智能與英語語調聽力及英語發音有顯著的關係,依據研究結論提供教學實務參考及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較兩所學校特色課程發展的歷程、課程規劃、實施及檢討與省思,以作為有效發展特色課程之參考。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訪談兩所個案學校校長、行政人員及學校教師共十七人,根據訪談資料與相關文件進行整理、歸納、比較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壹、兩校發展特色課程的脈絡與歷程: 一、兩校課程發展背景相似,雖均進行情境分析但採取之行動策略有異。 二、兩校特色課程同受政策影響與各方關注,但有不同的階段性發展。 貳、兩校發展特色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一、兩校特色課程在願景建立與創新策略方面頗有共識,但對社區行銷與理念認同上有所差異。 二、兩校皆規劃方案架構與課程目標,但在架構層次的完整性及課程內容的廣度有 差異。 三、兩校特色課程的實施與評鑑模式相似,但在作法及功能呈現上有異。 叁、兩校發展特色課程的檢討與省思: 一、學校領導人、教學團隊、及社區家長對特色課程願景、理念與目標的共識,均 對兩校特色課程發展造成影響;兩校對於結合社區資源也有不同面向的省思。 二、兩校肯定特色課程設計的模式,但團隊成員或家長尚有疑慮;且兩校課程檢討 機制及內容的豐富度有所差異。 三、兩校課程實施受校內外因素影響,對課程成效之評估亦有不同疑慮。 四、發展特色課程對外而言,需要整體大環境的配合;而對內而言,學校一切作為 均須回歸學生的學習為考量依據。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發現,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二所個案國小校本課程運用社區資源的情形,並分析二所個案國小校本課程的發展背景及運用社區資源的實施方式、影響校本課程運用社區資源的相關因素、以及校本課程運用社區資源所面臨的困境。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供未來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運用社區資源實務工作之參考。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進行,運用訪談與文件分析等策略蒐集資料,再就所蒐集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歸納。本研究所得的結論如下: 一、個案國小校本課程的發展背景及規劃情形 太陽國小充分結合地理特性與社教等社區相關資源以發展校本課程,並由行政人員主導,呈現由上而下的課程發展模式;海洋國小結合校內設備與海洋教育專家等相關資源以發展校本課程,並由行政人員和老師組成的教學團隊主導,呈現由下而上的課程發展模式。 二、個案國小校本課程運用社區資源的實施方式 二所個案國小在校本課程運用社區資源時皆運用到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其中以人力資源為最常運用到。太陽國小著重課程設計要兼顧年級間縱向的聯貫與領域間橫向的統整,並持續要對課程進行反思與修正;海洋國小著重課程設計要將資訊融入活動以創新教學,並積極辦理研習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 三、影響校本課程運用社區資源的相關因素 影響二所個案國小運用社區資源最大的因素是人。太陽國小以校長和老師最為關鍵;海洋國小以學校行政人員和老師組成的教學團隊最為關鍵。 四、校本課程運用社區資源所面臨的困境 1.學校方面的困難包括「無充裕資金」、「校園欠缺情境規劃」;2.教師方面的困難包括「專業知能不足」、「資源聯繫繁瑣,造成老師的負擔」、「老師的心態保守不願改變」;3.學生方面的困難包括「學生難吸收課程中抽象的概念」、「學生偏愛動態的活動,影響資源運用的種類及方式」、「學生生活形態與資源較無關聯,難引起共鳴」;4.家長方面的困難包括「可提供的資助受限於家長的社經背景」、「家長紛歧的意見影響學校決策」;5. 課程方面的困難包括「社區資源種類有限,課程發展到極限」、「課程實施壓縮到一般課程進度」。 綜合本研究結論,分別向個案學校、個案學校教師、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者提出數項建議以供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限制式寫作運用於國小二年級學童的實施成效。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選用限制式寫作中組合、仿寫、擴寫和看圖作文四種題型實施行動方案,進行兩階段的寫作課程,以解決教學實務上所面臨的問題。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實施限制式寫作課程的優點:限制式寫作能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建立對於寫作的成就感。課程設計貼近生活經驗,訓練學生口述與筆述的表達能力。 二、限制式寫作可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本研究在行動研究前、後進行測驗,測驗結果顯示學童在實施限制式寫作課程後,寫作能力有所提升。 三、實施限制式寫作遭遇的困難有:缺乏完整的寫作課程可供參考;班上學生能力的個別差異大,在指導上需因材施教。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分別對欲實施限制式寫作教學之教師與未來後續的研究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國語教學為研究主軸,依據情境分析結果發展國語教學課程,並藉由課程實施,評估其課程實施之成效。 研究目的為:本研究旨在透過研究者擔任國小四年級級任教師並實施國語教學課程發展行動研究,探討國語教學課程發展所遭遇的問題,並透過行動研究實施行動方案與省思,主要研究問題如下: 一、如何從情境分析探究國語課教學之問題與省思? 二、如何研擬國語教學行動方案之歷程與省思? 三、如何實施國語教學行動方案之歷程與省思? 四、如何評鑑國語教學行動方案之歷程與省思?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從情境分析探究國語課教學之問題與省思為:閱讀能力為九年一貫第二階段教學重點;傳統範文觀的教學,缺乏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國語教學除了文學內涵,更要教導學生如何思考;教師必須具備使用出版社國語課本進行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能力;國家教育政策積極推動閱讀教學,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情境分析讓研究者了解本行動方案的優勢條件與不利因素,有利於研究之規劃與實施;情境分析是行動方案發展的基石 二、研擬國語教學行動方案之歷程與省思為:將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列為教學重要目標;國語教學行動方案採能力取向設計;國語課實施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提供更多思考學習;依國語課本教學活動重點挑選合適閱讀理解策略;配合國家政策充實閱讀教學專業,運用教學相關配套資源協助教學;發揮優勢條件,降低不利因素影響;檢視方案,不斷修正課程讓課程更臻完善 三、實施國語教學行動方案之歷程與省思為:合作學習分組教學,在教學上幫助甚大;教師必須擁有基本的多媒體教學能力與資訊素養;學習單除了提供教學引導,也是評鑑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重要指標;讓學生在教學上扮演學習的主角;為提供學生更好的學習經驗,課程因此不斷發展 四、評鑑國語教學行動方案之歷程與省思:學生的學習成效相當良好;教師的教學專業獲得成長;進行課程的創新,除了改變教學,評量學習方式也需配合教學進行調整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分別對欲實施閱讀理解策略教學之教師與未來後續的研究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做筆記策略教學對提升六年級學童語文能力之可行性,經過教學實驗後,透過學生的筆記內容、定期考查及標準化測驗的分析,發現本研究對於提升六年級學童語文能力有正面效果。主要研究問題如下: (一)從情境分析探究小六國語教學問題之歷程與省思為何? (二)研擬小六國語做筆記策略教學行動方案之歷程與省思為何? (三)實施小六國語做筆記策略教學行動方案之歷程與省思為何? (四)評鑑小六國語做筆記策略教學行動方案之歷程與省思為何? 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如下: 一、從情境分析探究小六國語教學之問題歷程與省思中發現:閱讀能力是重要能力,其核心在思考,影響著學習力,而識字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是關鍵;國語課本是閱讀指導的便利書;情境分析是讓研究者了解行動方案優劣,規劃發展的基石。 二、從研擬小六國語做筆記策略教學行動方案歷程與省思中發現:本研究以提升閱讀能力為重要教學目標,採直接教學結構化設計,做筆記策略教學融入國語改變學生學習模式,發展有自我風格的讀書技巧。 三、從實施小六國語做筆記策略教學行動方案歷程與省思中發現:做筆記策略具備一套具體好操作的教學流程,改變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學習態度朝正向發展,但由聆聽轉化為文字書寫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應以學生為學習的主角,但學校活動過多是助力也是阻力,教師需持續精進專業能力,發展課程。 四、從評鑑小六國語做筆記策略教學行動方案歷程與省思中發現:學生的學習成效良好,教師的教學專業獲得成長,進行課程的創新,除了改變教學,評量學習方式也需配合教學進行調整。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果,對未來的教學及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以作為教師教學應用及學者未來研究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