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149.242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國中特教教師透過主題式教學提升智能障礙學生購物能力之行動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係以購物能力為主軸,依據情境分析結果發展出購物能力主題式教學,並藉由課程實施,評估其課程實施之成效。 研究目的為:探討快樂國中特殊教育班智能障礙學生之金錢使用及購物的困難,並藉由行動研究研擬課程方案、記錄實施歷程、評鑑課程方案之成效與省思,以達成提升智能障礙學生購物能力之目的。 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透過情境分析探究智障學生在購物方面所遭遇的困難為何? 二、研擬購物能力主題式教學行動方案歷程為何? 三、實施購物能力主題式教學行動方案歷程為何? 四、評鑑購物能力主題式教學行動方案實施成效與省思為何?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由研究情境觀察分析發現:快樂國中智障學生缺乏金錢使用與社區購物能力,配合SWOTA分析後,根據學習的優勢與不利因素,研究者瞭解與掌握研究情境的實際需求,規劃與設計合適的主題課程。 二、由提升智障學生購物能力的主題式教學行動方案之研擬與省思中發現:透過情境分析,有助發展以學生為主體,規劃與設計出符合學生能力及需求購物能力之課程;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透過豐富的教材,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建立學習社群,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強化課程設計能力。 三、由提升智障學生購物能力的主題式教學行動方案之實施與省思中發現:多元的教學方法與貼近生活的教學資源,有助於提高購物能力主題式教學的學習效能;小組合作學習,主題式教學學習成效大;課程實施的複雜性難以控制,應關注教師運作課程和學生經驗課程間的落差;協同夥伴是方案課程實施成功的重要關鍵。 四、由提升智障學生購物能力的主題式教學行動方案之評鑑與省思中發現:多元化教學與豐富的生活化教材能提高購物主題式教學學習的成效;購物主題課程內容與社區生活相結合,能激發學生的共鳴與回響;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教師的教學成效皆能達成購物能力主題式教學之目標,且有助於建立學生「金錢使用及購物」之觀念。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分別對於「教育行政單位」、「欲實施購物能力主題課程的特教教師」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智能障礙、購物能力、行動研究、主題式教學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探討生命教育融入國中八年級國文課程之實施歷程與成效。研究者將生命教育議題融入國文科的教學單元,進行主題式課程設計,並於教學現場實施,以行動研究來觀察紀錄了解實施結果。 本研究目的為:透過情境分析,探究國中八年級生進行生命教育融入國文課程所遭遇的問題,研擬生命教育課程行動方案,探討分析課程行動方案的實施歷程與評鑑行動方案之實施成果。 本研究經資料分析結果與討論,所獲得結論如下: 一、 研究情境觀察與發現生命教育問題,引導課程發展的方向,有助於教師掌握教學目標。 二、 課程設計以生命教育為範圍,將相關內涵融入於國文教材中,考量學習者 特性與經驗,善用環境資源,能有效提升學習興趣與教學效果。 三、 課程實施能彈性運用多元教學方式,具體真實案例與示範,並適切結合時事與活動,有助於學生經驗之連結與觸發情感,並且提升學習成效與達成教學目標。 四、 課程評鑑結果顯示,本研究所設計的生命教育課程行動方案,在學生學習成效、教師教學效能、就整體課程方面都有不錯的成效。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分別對於學校行政單位,實施生命教育之教師,未來後續的研究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研究者在實務的工作上遭遇困境,想要藉由行動研究的過程,有效處理偶發衝突事件,降低偶發衝突事件發生的頻率,且在處理的過程中,獲得學生及家長的認同與理解,可以讓學校、家長、學生都獲得滿意的結果,達成師、親、生三贏的局面。 本研究主要探究的問題有以下四個: 一、透過情境分析,瞭解研究者所遭遇的困境與省思為何? 二、研擬處理偶發衝突事件之行動方案與省思為何? 三、實施偶發衝突事件處理流程之行動方案與省思為何? 四、評鑑偶發衝突事件處理流程之行動方案實施成效與省思為何? 本研究的研究結論如下: 一、情境分析歷程中,研究者所遭遇的困境與省思:研究情境的觀察是行動研究的根基,有助於行動研究的進行、透過研究情境的分析可建構學校之教育願景,規劃、設計適當的行動方案、根據研究者的分析,有助於釐清研究者本身的優劣勢,有助於思考實務工作的核心價值。 二、研擬處理偶發衝突事件之行動方案與省思:研擬方案的過程有助於實務工作與文獻對話,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協同伙伴之專業對話,有助於精進行動方案之研擬、回顧自身的經驗,讓行動方案更具可行性。 三、實施偶發衝突事件處理流程之行動方案與省思:實施歷程有助於與老師培養處理學生衝突事件之默契、凸顯處理偶發衝突事件之關鍵要點,進行省思、經歷過省思,有利於偶發衝突處理機制的再次啟動。 四、評鑑偶發衝突事件處理流程之行動方案實施成效與省思:行動方案是具備可行性的及執行行動方案後對於老師、學生、家長及研究者都是有正面的影響、行動方案的評鑑能提升生教組長的專業成長、家長回饋的機制難以建立,需要從導師與家長的基本關係著手、學生的內心想法難以觀察,需要用長期經營之策略。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在時間乘除法及其先備知識學習所遭遇的困難,並企圖以行動研究法規劃與實施兩循環行動研究方案,評鑑方案實施成效,解決教學現場所遭遇的困難。本研究問題如下: 1.學生在時間乘除法教材所遭遇的困難為何? 2.如何規劃時間乘除法教材的行動研究方案與省思? 3.執行時間乘除法教材行動研究方案的過程與省思為何? 4.評鑑時間乘除法教材行動研究實施成效與省思為何?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前測與情境分析發現學生學習問題,依文獻的教學策略與學生學習問題,規劃兩個循環的行動方案。與合作夥伴討論方案的優缺點,並反省與修正後,執行行動研究方案。執行期間善用各種教學策略、活用教材與強化各題型間的異同促進概念發展;有條理的提問和全班討論模式,協助學生搭鷹架,以及有計畫的解題。評鑑後發現學生在時間化聚與過午過日問題、時間乘除法與雙步驟時間文字題答對率有明顯進步。顯示本研究的行動方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解決學生在時間教材所遭遇的學習困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六位已婚國小女性校長的社會化歷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從社會化的角度,探討六位國小女性校長在教育現場下其社會化的經驗和歷程。基於研究目的和研究主題的特性,本研究邀請了六位研究參與者參與此研究,以預先擬好之訪談大綱作為研究工具,對六位研究參與者以滾雪球的方式逐次進行訪談,每位均訪談兩次。將所蒐集之訪談資料以紮根理論研究法進行分析,從原始資料中抽取出概念以至範疇,共得出四大範籌,並將範疇間的關係加以連結,建構出本研究之女性校長的社會化理論。 此四大範疇分別是女性校長知覺的校長角色特徵、女性校長於脈絡中的互動經驗、女性校長社會化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和助力,以及女性校長的社會化轉變。 在女性校長知覺的校長角色特徵中,女性校長擔負著多元、繁重的校長角色,且有關校長角色之知覺主要觀察自男性;而女性校長於脈絡中的互動經驗,則須觀察女性校長所處的組織狀態,在存有性別刻板印象的組織脈絡裡,女性校長會隱藏女性領導特質,而顯現出較為中性之領導行為;至於女性校長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雖得到許多關鍵人物和助力之協助與影響,但最具關鍵性因素仍來自於女性校長自己;就在女性校長的社會化轉變的過程中,女性校長經歷連續的社會化歷程,從混沌茫然、試探摸索、調適,而至穩定的階段過程中,最終展現出能顯露真實的女性領導特質、建立起校長角色的認同感,而成為一位真正校長的社會化結果。 就在此四大範疇和範疇所含納的概念間,本研究提出最能代表範疇概念意涵之展現女性領導特質且稱職的扮演校長角色之歷程,作為本研究之核心範疇,並藉由故事線的描述,讓研究所發現之四大範疇和其包含之概念,與此核心範疇相連結,建立起女性校長之社會化理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學校內部社區感與學校效能的現況和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學校內部社區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其中「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問卷量表」整體的信度為.967、效度為78.19%;「國民小學學校內部社區感量表」整體的信度為.950、效度為52.24%;「國民小學學校效能量表」整體的信度為.906、效度為71.41%,三個問卷量表皆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以學校規模為分層抽樣的變項依據,共抽取96所國民小學為樣本,接著採便利抽樣,共抽取924名教師為研究樣本,回收有效樣本648份,回收可用率為70.1%。 最後利用平均數、標準差、平均數差異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與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考驗以獲得研究結果。將研究結果分析歸納後,其結論如下: 一、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知覺程度屬於中高程 度,以「公共關係」層面知覺程度最高,「行政領導」、「教學領導」層面較低。 二、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內部社區感的知覺程度屬於中高程度,以「學校關懷」層面知覺程度最高,「學校參與」層面最低。 三、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效能的知覺程度屬於中高程度,以「教師工作表現」層面知覺程度最高,「行政績效表現」和「學生成就表現」層面最低。 四、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因不同性別、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地區與學校規模,所知覺之校長專業領導行為有顯著差異,男性教師、服務年資5年以下、科任教師、偏遠地區學校及學校規模12班以下的教師對整體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知覺程度較高。 五、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因不同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與校長性別,所知覺之學校內部社區感有顯著差異,服務年資21年以上、教師兼主任及學校規模12班以下的教師對整體學校內部社區感的知覺程度較高。 六、不同教師背景與學校背景的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之整體學校效能均無顯著差異,僅性別、擔任職務、學校地區、學校規模與校長性別變項在學校效能分層面有顯著差異。 七、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學校內部社區感與學校效能之整體及各層面間均有顯著正相關。 八、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背景變項、學校背景變項、校長專業領行為、學校內部社區感對整體學校效能與各層面之解釋力,均以「學校參與」的解釋力為最高。 九、整體校長專業領行為、學校內部社區感對整體學校效能有解釋作用。 十、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如果能透過學校內部社區感的塑造,再達成其對學校效能的影響,效果將更明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採以行動研究,旨在探討研究者進行強調環境行動的環境教育課程發展之歷程, 並依據情境分析、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與課程評鑑等四個課程發展階段,探究二次循環 之環境教育課程發展歷程及成效,以解決實務問題,達成環境教育課程之目標。 本研究從主要發現得出以下結論: 一、從情境分析發現研究學校擁有永續生態資源、教師願意投入環境教育課程、 學生具有好奇心且樂於學習等優勢條件;而需克服的限制為教師教學對話少 、課程缺乏創新、學生大多不珍惜環境資源等劣勢條件。 二、依據情境問題,強調環境行動,且運用學校、社區資源,規劃多元的環境教育 課程,並持續修正課程方案。 三、環境教育課程之實施,注重小組合作並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增加戶外體驗 操作活動並促使學生用行動去實踐維護環境之理念。 四、環境教育課程之評鑑回饋,顯示本研究規劃之課程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教師教學成效及整體課程成效。 最後根據上述結論,分別對實施環境教育課程之學校、教師與未來後續之研究 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限制式寫作運用於記敘文寫作課程之歷程,對象為國小六年級學童,採行動研究,欲解決教師在教學現場所遭遇的寫作教學困境,以記敘文記人、敘事、狀物、寫景記遊四大類別為主軸,設計限制式寫作題組之寫作課程,課程實施過程中採用訪談、觀察及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並於課程實施結束後進行課程評鑑,了解所規劃之行動的結果與影響,再進行下一個階段的循環課程。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從情境分析中發現研究場域擁有玉山圖書館、愛的書庫、廣大校園環境及學校老師認同語文教學等優勢條件,但也需要克服學生文化刺激不足、家長不重視作文的學習、不易進行協同教學等劣勢條件。 二、從寫作前測的實施及第一循環限制式寫作之省思與評鑑,分別界定第一循環課程問題為用語口語化、不當選材及段落銜接不良;第二循環課程問題為詞彙不豐、內容平淡、文意段落鋪陳沒有轉折。 三、課程設計選用記敘文為文體,貼近學生生活經驗,並藉由限制式寫作之擴寫及仿寫題型設計,提升學生文句表達、內容思考、組織結構這三方面的能力;並考量學生程度,採用自編教材。 四、課程實施以16節課分兩階段進行,大致呼應課程設計之構想與目標。惟亦發現部分有待改進之處,如何提高學生參與、增加討論機會等。 五、課程評鑑結果能提供課程回饋的資訊,並依文句表達、內容思考、組織結構及基本能力等四個面向的探討顯示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提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意圖探討現今國中女性教師的圖像,以及瞭解國中女性教師如何透過服裝塑造不同形象以及形象背後隱藏的關於女性特質的身體規訓。透過質化的研究方法,選擇十三位國中女性教師作為研究對象,瞭解國中女性教師在學校場域裡如何選擇自我形象並與重要他者互動的過程,檢視國中女性教師身上所具有的父權社會與師範教育下的女性特質,這樣長期規訓下帶給她們怎樣的自我與教育觀點,及其之後的形象選擇與行動。 本研究發現,女教師在學校場域中最常以正式得體、時髦流行、舒適方便為自我形象呈現。形象考慮的因素有學生、學校文化、同事以及家長和工作內容差異而選擇不同形象交互運用,而國中女性教師為何選擇這樣的形象是因工作性質處於被眾人觀看的位置,除了專業技巧之外,女教師的儀表也常被放大檢視,故女教師有維持女教師形象的需求與壓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調整式問答關係策略」應用於國小社會領域閱讀理解教學,對 於學生的提問、回答與閱讀理解能力及其學習態度之影響,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 建議,以供未來閱讀理解教學與研究之參考。本研究以嘉義縣某國小五年級一個班級 的2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單組前後測之準實驗研究設計,進行為期6週,每週4節, 共24節的實驗教學活動。透過「教師說明與示範為主」、「學生分組練習為主」、「學 生個別練習為主」三個教學階段的實施,探究在「調整式問答關係策略」教學後,該 班學生之提問、回答與閱讀理解能力及學習態度,實證資料之蒐集與分析兼採質性與 量化方式。本研究之主要結果如下: 一、「調整式問答關係策略」能有效提升不同識字能力學生的提問能力。 二、「調整式問答關係策略」能有效提升不同識字能力學生的回答能力。 三、「調整式問答關係策略」能有效提升低識字能力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但高識 字能力學生則無顯著差異。 四、學生對社會領域及「調整式問答關係」教學策略之學習「信心」、「興趣」與「 價值信念」均持正面的態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