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221.163

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所學位論文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臺灣嘉南平原地區由於地質背景因素,地下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砷,本論文目的為闡明地下水來源的砷與土壤性質的關係,並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間套疊之功能呈現。不同深度土壤之總砷總砷與游離鐵、錳、無定型鐵錳、陽離子交換容量、黏粒含量等均呈現顯著(p<0.05)正相關。從由序列萃取法可看出砷主要是被固定於無定型鐵鋁氧化物及結晶型鐵鋁氧化物。利用此地下水灌溉後,會影響土壤中之鐵鋁氧化物之氧化還原狀態,進一步導致砷的溶出。乾濕交替作用亦會釋放此兩型態之砷。由於本論文為一砂質壤土,又因水流及重力因素影響,導致總砷在空間分佈上是以入水口位置向下呈扇形擴散。砷被固定在淺層土壤,使深層土壤之總砷濃度較淺層土壤低,主要是含砷地下水灌溉後因淺層土壤之鐵錳氧化物較高,將砷固定並累積於淺層土壤,並因pH值在深層土壤較高,使砷不易被土壤固定,故深層土壤之總砷濃度較淺層土壤低。

  • 學位論文

超基性岩類在高壓下與水進行蛇紋岩化作用,而後產生蛇紋岩等礦物,其廣泛分布於板塊交界處,鉻、鎳重金屬濃度有偏高現象。本論文選取東部板塊交界處的(A)、(B)及(C)等50處農地進行蛇紋岩母質風化後土壤基本性質、生物有效性探討及鉻、鎳濃度偏高對其50個作物的影響分析,結果顯示調查範圍部分鉻、鎳濃度含量偏高並且超出土壤污染管制標準(鉻:250mg/kg、鎳:200mg/kg),再以0.1N HCl及0.005M DTPA萃取法評估其生物有效性,鎳萃取濃度較鉻濃度高,推估鎳移動性大於鉻,可能對作物存在較高風險,另外探討土壤及作物食用部位其相關性,不具明顯相關性。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太陽能產業迅速發展,製程生產過程中排放出含有氟酸,硝酸及氮氧化物等高濃度酸性氣體,然而NOx對人體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該物質屬於空氣污染防制法中管制排放的物種,應妥善處理,避免造成企業形象、人員觀感不佳及影響周遭居民的健康。太陽能廠之粗糙化蝕刻製程為產生NO x的主要來源。 某一月產能25MW (百萬瓦)太陽能廠使用填充洗滌塔處理廢氣,入口濃度測得NO2:100~150ppm。因其洗滌塔處理效果不佳,經處理後煙囪排放廢氣中仍含有NO2 (黃棕色氣體),出口測得50~70ppm,去除效率為50%~60%。 本研究利用設備分流方式,經由排氣風管將NO2廢氣抽至頂樓以填充洗滌塔處理,尤其在第二次分流後,新增再生型除煙除酸過濾觸煤吸附塔及加藥再生處理後,去除效率可達90%。經實驗分析濕度影響效率及再生型除煙除酸過濾觸煤吸附塔中二段式觸媒對NO2去除率不同而提出改善,使煙囪廢氣NO2濃度明顯下降至15~20ppm,達到完全無黃煙。以月產能25 MW (百萬瓦)而言,分流及新增再生型除煙除酸過濾觸煤吸附塔後,可完全改善公司周遭居民觀感不佳問題及改善公司企業形象。 關鍵字:氮氧化物、觸媒、廢氣除酸、填充洗滌塔、活性碳。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是針對高雄市大樹地區內某水廠之氯氣意外洩漏事故進行危害分析,模擬突發性氯氣洩漏時在大氣中擴散的動向,並應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及擴散模擬軟體(ALOHA)工具,模擬災害發生時的空間數據分析及圖像顯示等功能,並預知氯氣洩漏時之大氣擴散過程和地區高風險之影響範圍。 使用模擬分析時於合理化的數值套用,使其影響結果準確的顯示,在制定氯氣洩漏之應變之對策,提供一個有效的輔助工具,並進一步制定緊急應變計畫及地區相關人員疏散對策,有效的在此危險源之管理上,使決策者能有效的規劃緊急應變,將災害之風險及影響範圍降至最低,並透過模擬分析,預先設置相關防護設備及工具以因應災害發生的影響程度。 經本研究結果,ALOHA模擬氯氣洩漏擴散時,於風速越大之情況,將使危害距離降低,因此大氣條件中,在風速越大或越小是氯氣洩漏擴散之危害距離高、低之可能條件。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主要探討臺灣東部地區蛇紋岩地區之河川底泥重金屬濃度分佈,並以幾何平均濃度(geometric mean, GM)及其標準偏差為基礎計算各種重金屬基線濃度(baseline concentrations),並分別以鋁和鐵為參考元素計算各種重金屬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 EFAl)及(enrichment factor, EFFe),以比較不同重金屬的累積程度,各種元素基線濃度分別為:As 0.94-41.2 mg/kg、Cd 0.05-0.29 mg/kg、Cr 4.83-8860 mg/kg、Cu 11.9-129 mg/kg、Ag 0.02-0.78 mg/kg、Mn 358-1800 mg/kg、Ni 15.8-716 mg/kg、Pb 2.77-51.0 mg/kg、Zn 45.4-107 mg/kg、Fe 2.17-8.79 % 、Al 4.21-9.10 %、Ca 0.53-18.2 % 、Mg 0.56-10.0 %、Mo 0.20-0.87 mg/kg 、V 36.1-337 mg/kg 、Co 7.45-81.7 mg/kg。 在富集因子無論以EFAl 或 EFFe判斷都以砷(7-10)為最大,其次為鉻(5-8)、銀(3-6)、鎳(2-4)、錳、銅、鋅、鉛、鈣、鎂、鈷、釩(1-2)、而鉬、鎘(<1)是最低的。元素之間高度的相關性可顯示出底泥中的重金屬與來自母岩的風化有極大的關係,本研究區域因地表加速沖蝕與逕流使底泥中鉻、鎳濃度偏高外,底泥中砷及錳也有累積在底泥的現象,是需注意主要的污染潛勢。 關鍵字:底泥、蛇紋岩、基線濃度、富集因子、重金屬

  • 學位論文

全球超基性岩類僅佔陸域地表的1 %,均集中在板塊交界帶上。臺灣本島的蛇紋岩分布主要在中央山脈東翼與海岸山脈的丘陵,另在蘭嶼西北部的集塊岩中,也有蛇紋岩塊的零星分布。本論文選定臺灣花東地區蛇紋岩分布之三個區域(A、B、C)土壤,進行理化性質、王水消化及0.1 N 鹽酸萃取法萃取等方式分析鉻及鎳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在理化性質方面,三區土壤樣體之pH值平均範圍在5.8-7.4之間,與一般蛇紋岩土壤之pH值介於4.5-7.5 之間為類似,迴歸分析發現pH值偏鹼性時其鉻及鎳全量有增加之趨勢,當pH值偏酸性時鉻及鎳濃度則較低;供試土壤之鈣/鎂比亦均低於1,甚至低於0.30以下,顯示土壤母質符合蛇紋岩有較高鎂含量之現象,並且鈣/鎂比越高,其鉻及鎳濃度較低;土壤質地因矽酸鹽礦物經風化後形成粘土礦物,且由於沖積及化育時間不同,因此三區之土壤質地變化差異大。王水分析各區之鉻與鎳濃度均遠高於臺灣土壤污染管制標準之250與200 mg/kg。若以0.1 N鹽酸萃取法萃取評估,三區鉻濃度均低於農政單位訂定之有機農業土壤重金屬容許標準10 mg/kg,但鎳在A、C兩區多數已超過其有機農業土壤重金屬容許標準10 mg/kg。

  • 學位論文

亞甲基藍(Methylene Blue)為一種普遍的染料,能在很多物質表面產生吸附作用,常被用於光觸媒分解實驗中。多氯聯苯(PCBs)具高度穩定性、不易被生物分解且易累積於脂肪中之特性,排放至環境後將危害生物體及人體的健康。本研究以水熱法製備ZrO2並添加酵母於系統中,以不同條件製備ZrO2空心微球,並使用不同的實驗因子如光照時間、光源、批次或循環系統等來評估此光觸媒對亞甲基藍光解效率之差異,並找出最佳條件對PCBs進行降解測試。 研究結果顯示在X射線繞射分析儀(XRD)分析方面,本實驗所使用之觸媒為四方晶相(Tetragonal)。經由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EM)之結果顯示酵母能增加ZrO2顆粒之比表面積及孔隙,使受光照射之面積增加,而提高光催化效果;光降解試驗中得知,以酵母/ ZrO2質量比為0.35,調節pH 5經鍛燒溫度700℃下,在自然日光照射下對亞甲基藍有最佳降解效果,經光照8小時後降解率為87%;最後以上述最佳操作條件針對絕緣油中之多氯聯苯進行降解,其去除率為43%,礦化率18%;於持久性試驗結果發現,本研究自行製備之觸媒隨使用次數增加,而降低降解率。

  • 學位論文

亞甲基藍(Methylene Blue)為一種普遍的染料,能在很多物質表面產生吸附作用,常被使用於光觸媒分解實驗中,為研究調查之對象。多氯聯苯(PCBs)具高度穩定性、不易被生物分解且易累積於脂肪中之特性,排放至環境後將危害生物體及人體的健康。本研究以溶膠-凝膠法製備二氧化鈦結合鉻(Chromium),並且比較純TiO2、0.3 wt% Cr-TiO2、0.5 wt% Cr-TiO2、0.7 wt% Cr-TiO2改質光觸媒之光催化能力,使其提高可見光吸收之區域,並進一步探討處理亞甲基藍與PCBs水溶液光解效能之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添加Cr確實能提升光觸媒可見光吸收範圍,於X-ray繞射分析儀(XRD)分析結果經資料庫(JCPDS)驗證,本研究所使用之觸媒為銳鈦礦(anatase)型TiO2。經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掃描結果顯示,添加鉻會使得觸媒顆粒表面孔隙增加,使其受光面積增加。從光降解試驗可知,在經過6小時自然光照下,純二氧化鈦、0.3 wt% Cr-TiO2及0.5 wt% Cr-TiO2對亞甲基藍降解率皆達99 %以上。以溶膠凝膠法所製備之二氧化鈦經600 ℃鍛燒下,對絕緣油之多氯聯苯進行降解6小時,其中以自然日光降解去除率可達57.05 %、礦化率為14.36 %。經過五天的持久性試驗,溶膠凝膠法製備之二氧化鈦,經600 ℃鍛燒,其可重複利用性較符合目前環境保護之經濟效益的。

  • 學位論文

由於全球暖化效應(Global Warming Effect , GWE),世界開始正視其國內二氧化碳排放量,並加以調查及控管。在無法避免使用石化燃料的情況下,提高石化燃料的使用效率,並搭配二氧化碳的捕獲、封存與再利用技術,可有效減緩溫室效應的惡化。木製家具工業為木造工業之首,亦為民生不可或缺之必需工業。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蒐集木質家具業各項數據資料,透過計算與統計木質家具製程前後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儲存量差異,並以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為出發點,探尋以現今木質家具工業來達到封存二氧化碳的可行性,以提供產業界對於二氧化碳封存的另一種選擇,並導正社會誤認為採伐林木是造成森林大量減少及增加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元兇之一。 從2009年數據顯示,臺灣木質家具年產量約98.2萬公噸,使用原料為原木料122.75萬公噸,木質家具製造過程中排放之二氧化碳為88.31萬公噸,但木質家具原料(木材)儲藏之二氧化碳為206.92萬公噸,在扣除製造過程排放之二氧化碳量後,可削減大氣中二氧化碳約118.61萬公噸,證明木質家具廠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有其助益;另國人每回收1公斤二手木質家具可減少0.93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初步驗證木質家具工業封存二氧化碳理論是可行的,其如木材製品封存大氣之二氧化碳相同,雖然產品不同,但本質相同,皆由碳元素組成,而比較各國二氧化碳封存技術來看,其大多尚在研究階段,尚有很多難題無法克服,但木質家具製造技術可說非常成熟,並無技術上之困難,且現今可大量生產執行,雖仍有其他對環境所造成之污染尚待解決,但就應用面是可行的。數據顯示每製造1公噸木質家具及其他生活用具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維持在2噸CO2/噸原木以下,具有碳儲存效果。 關鍵字:二氧化碳、封存、木質家具工業、二手家具回收再利用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主要探討多晶矽工廠內各製程區域氯化氫濃度分佈情況,並將其測定之氯化氫濃度與環境中溫度、濕度、及風向進行關聯性探討。採樣時程為2011年至2013年,採樣週期為上、下半年各進行一次區域環境採樣。多晶矽工廠內各作業區域氯化氫濃度測定最大值分別如下:液氯槽區0.041ppm、鹽酸合成區0.044ppm、三氯矽甲烷(TCS)合成區0.078ppm、蒸餾區0.051ppm、儲槽區0.048ppm、長晶區0.052ppm、尾氣處理區0.045ppm、及尾氣回收區0.113ppm。 實驗結果顯示多晶矽工廠內各作業區域氯化氫濃度皆有增加之趨勢,氯化氫測定濃度增加幅度較大之區域為三氯矽甲烷合成區、長晶區、及尾氣回收區,尤其以尾氣回收區之氯化氫濃度增加幅度最大。推測此現象應與該作業區域使用之製程設備、管路、及法蘭有氯化氫逸散情況有關。 將氯化氫濃度測定結果與溫度、濕度、及風向進行比較後,得知各作業區域之氯化氫濃度與溫度、濕度、及風向未見其關聯性。 關鍵字:多晶矽、氯化氫濃度、三氯矽甲烷、四氯化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