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240.21

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所學位論文

大同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近幾年來,全球商業環境正迅速的改變,許多企業為了因應國際市場激烈的競爭情勢與基於策略上的考量,紛紛向外尋求合作方式來進入國際市場,而國際合資事業即是許多企業邁向國際化的捷徑之一。觀察許多學者的研究,內容都曾提及合資被視為是獲取合夥人知識的主要捷徑之一(Killing, 1983; Harrigan, 1998; Kogut, 1998; Hennart, 1991)。國內企業能夠藉由國際合資活動與外國企業進行合作,經由兩國企業不同的國家文化背景與組織文化,在活動中吸收彼此的管理經驗與專業技術,結合雙方不同的優點,以達成個別組織所無法完成的目標,為彼此創造更大的競爭優勢。 知識經濟的時代來臨,知識逐漸成為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為了提升競爭優勢,不少企業藉由國際合資學習外國企業的知識與技術,使得國際合資被視為是企業組織學習的平台。對於母公司而言,如何有效地從國際合資事業獲取有用的知識與資源以提升其經營之績效,實屬一重要課題。因此,企業應深入了解本身所缺乏的資源與知識型式為何,不同的動機將影響到所取得的知識類型;而合資夥伴間的關係以及企業之組織學習方式皆會對於知識取得產生不同的影響。觀察國際合資個案之研究(Richter and Vettel, 1995; Grant, 1996)都曾提到使用不同的控制機制,對於知識取得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具體而言,本研究主要研究的問題為: 1. 國際合資動機將如何影響母公司之知識取得? 2. 母公司之知識保護程度是否影響其對於國際合資事業之知識取得? 3. 母公司所採用之組織學習方式是否影響其知識取得? 4. 探討控制機制的選擇與應用對於知識取得的影響? 5. 探討母公司經由國際合資事業中取得知識後之學習效果? 本研究將探討在國際合資事業的領域中,台灣母公司與外國母公司進行國際合資的過程中,最初動機與過程中的學習將會增進母公司在國際合資事業中的知識取得,並且藉由發展控制機制,來觀察控制機制在母公司中所扮演的角色,對於知識取得將產生何種助益,進而提升學習效果。故本研究之架構區分為六大部分,分別是國際合資動機、知識保護程度、組織學習、控制機制、知識取得與學習效果。研究對象主要為國際合資事業之台灣母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共計發680份問卷,回收95份,扣除7份無效之空白問卷後,有效問卷共寄88份,回收率為12.94%,並對此作資料分析。 研究發現:(1)國際合資動機與知識取得間的關係呈現正向,且傾向內部導向動機之母公司,較容易取得組織內潛藏之不可編輯知識 (2) 在知識保護方面,知識保護愈低,愈容易取得知識,且合資雙方透明度愈良好愈能夠取得明文化的可編輯知識。亦即合資雙方之互動與溝通愈良好,將有幫助於國際合資事業中之知識取得。(3) 研究結果顯示出組織學習的四個做法對於國際合資事業中之知識取得是有正向影響的,且傾向共同願景與心智模式之作法,將較能夠取得可編輯知識。(4) 經由國際合資事業中之知識取得,對於母公司之學習效果是會產生正向影響的,亦即取得知識後,對於母公司內部而言是有所助益的,改進了未合資前之缺失,亦與當初之國際合資動機相互呼應。(5) 控制機制的應用干擾了國際合資動機、知識保護與知識取得間的關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將研究範圍界定於台灣電子產業,藉以排除因產業特性的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影響。在研究上,係使用國內上市上櫃企業之公開財務資料,以近期所發生上市上櫃電子地雷股作為財務危機企業研究之樣本企業,並挑選對照研究的正常企業樣本,研究期間涵蓋自民國90年至92年樣本企業在財務危機發生前三年的財務屬性。 研究流程區分為兩階段。首先,進行財務與非財務變數選擇,以無母數Mann-Whitney U檢定及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進行導入變數選擇。第二階段利用主成份分析方式及逐步迴歸方式在處理時間系列之影響時,先以Durbin-Watson法檢驗自我迴歸,以Cochrane-Orcutt法進行變數轉換,然後進行Logistic迴歸分析。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1.財務危機企業與正常企業兩組樣本群的實證結果顯示,在財務危機發生前一至三年期間,其財務與非財務變數的平均值已呈現顯著的差異。而且越接近危機發生點,正常與危機企業所呈現的差異越大。 2.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法中的多重比較法比較各群組間財務與非財務比率優劣之差異性。實證結果發現,現金流量比率、常續性利益成長率、稅前淨利成長率、營收成長率、淨值報酬率、營業利益率、稅前淨利率、資產報酬率、總負債/總淨值、借款依存度等10項財務變數與企業經營績效存有顯著的相關性。另TCRI評等是由台灣經濟新報所建立之TCRI〔Taiwan Corporate Credit Risk Index;台灣企業信用風險指標〕外部評等指標,屬於獨立客觀評等機構所建構出信用風險評等指標,亦具有一定之客觀性,故對於企業危機發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發生危機通常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的,而是經過一段時間財務惡化的結果。財務比率本身往往也存在一定的趨勢,利用財務與非財務變數建立迴歸模式之前,應先將財務比率隨時間而變化的自我相關排除掉,再來建立迴歸模式較為合理。本研究以危機發生前三個年度個別年度進行迴歸模式診斷,藉由Durbin-Watson值檢定模型是否存在自我相關(Autocorrelation)問題,將自我相關干擾消除後,發現所建構的二個不同模式,無論是逐步迴歸或是主成分分析法後導入逐步迴歸所建立的Logistic預警模式整體區別能力皆達94.5%,型Ι誤差︰即實際為財務危機企業卻被歸類為財務正常企業皆為5.3﹪。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九十年七月一日固網開放後,網路接取產業正式進入全面競爭的時代,業者為了有效擴大市佔率,利用各式媒體廣告不斷,價格競爭已呈現白熱化態勢。各大業者無不積極爭取新顧客及討好舊顧客,然而如何維持既有客戶以提升未來企業獲利的可能,將成為企業行銷活動的重要課題。企業只要成功地降低顧客流失率(customer defection ratio),將可提升25%到85%的利潤。因此,企業開始專注於建立長期與有利可圖的顧客關係,以創造出忠誠的顧客,並維持顧客的忠誠。本研究欲以台北地區的一般網路用戶為研究對象,探討網路接取業者與顧客的關係,及業者的服務品質對顧客忠誠度的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城市行銷、城市形象塑造的概念愈益被重視,台北市逐漸體認打造一個獨特的、具競爭力的形象對城市本身的發展、生機具有莫大的影響。目前國內少有關於城市形象的研究,對此領域也少有著墨,因此本研究以在台北市居住半年以上、年齡超過20歲的外籍人士作為研究對象,藉由飲食消費、居住環境、交通運輸、觀光吸引力等四個構面,了解其在台北市的整體生活滿意度;並進一步了解,外籍人士的整體生活滿意度是否會影響對台北市城市形象的評價。 本研究共發出問卷300份,回收145份,扣除無效問卷21份,有效問卷為123份,有效回收率41%。根據實證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1. 台北市外籍人士在飲食消費、居住環境、交通運輸、觀光吸引力的整體評價會影響其在台北市的整體生活滿意度;隨著外籍人士的整體生活滿意度越高,其對台北市城市形象也越好。 2. 各變項間之實證結果顯示,飲食消費、交通運輸對整體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為不顯著;居住環境、觀光吸引力對整體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則為顯著,而整體生活滿意度對城市形象的影響則為正向。 3. 對外籍人士而言,台北市充滿潛力、朝氣及活力,隨時可發現驚喜;然街景缺乏特色、城市充滿各種污染、交通狀況極差,具有正面、負面形象同時並列的混合形象。 國內目前對特定城市進行城市形象探討之研究付之闕如,從食住行樂日常生活需求進行探討之研究更是少見,因此本研究之結論可供學術界、實務界等專業人士做另一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品質是企業的生命,如何推行有效的品質活動以提昇企業的競爭優勢是非常重要的。「全面品質經營 (TQM)」、「ISO 9000品質管理系統驗證」與「六標準差(Six Sigma)活動」為目前廣為企業推行之品質活動,但有關這些品質活動之研究以個別之研究為多,而且有關它們共同實行之成效的實證研究並不多,故本研究將這些品質活動之實施與競爭優勢間的關係予以結合,形成單一的研究架構進行探討。 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找出衡量TQM之實行程度要素計有6項、衡量ISO 9000品質管理系統實行程度要素計有6項、衡量六標準差活動實行程度要素計有6項,以及衡量企業競爭優勢指標計6項。實證研究對象為國內500家企業,以問卷進行調查,實證資料利用結構方程式模型探討實施TQM、ISO 9000、六標準差與競爭優勢的影響。研究結果證實推行TQM、ISO 9000與六標準差活動均可提昇企業競爭優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全球化高度競爭時代的來臨,企業經營環境有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其潛藏的危機及風險無處不在,企業從高層營運策略到日常的營運管理,都必須要管理風險。內部控制可以協助管理階層變革創新,改善營運績效,以保持企業之競爭優勢。在COSO Report(1992)指出,內部控制在先天限制(inherent limitation)下不能發揮它預期的功能。因此,在現今時期,如何使用內部控制管理報告來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乃為值得探討之課題。 本研究是針對全台灣會計師事務所查帳員及各大學之會研所學生為研究對象。二個團體各發250份問卷,共500份問卷。在會計師事務所查帳員部分,發出250份,回收有效問卷共計155份,回收率為62%;在會研所學生部分,發出250份,回收有效問卷125份,回收率為50%。 本研究顯示(1)內控價值與自願性內控管理報告呈正相關,其中不良的內 部控制有損公司的財務健全與不良的內部控制有損財務報的品質最受重視且與內部控制有效能的管理報告提供給外部決策者額外有用資訊與有效內部控制的自願性報告提供較好的保護以防重大舞弊其為最大二個。 (2)內控價值與強制性稽核簽證內控管理報告呈正相關,其中不良的內部 控制有損公司的財務健全與不良的內部控制有損財務報的品質最受重視且與陳述內部控制是有效的以突顯公司的法律責任與有效內部控制的強制性報告提供較好的保護以防重大舞弊其為最大二個。         此研究結果蘊含著公司應該有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防止舞弊的發生。管理者如何對企業眾多的經濟資訊有所瞭解,進而作最有效之規劃,而計畫之達成,也是有賴於健全的內部控制程序之建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有別於傳統的實體商店,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中,企業欲在網際網路建立顧客忠誠是更加不易;而虛擬的網路空間中,買賣雙方更需要一個值得信任的交易平台,奇摩致力於提供各項網路服務給使用者,奇摩拍賣網站透過收費機制以提供消費者更優良的服務,以優良的服務品質建立消費者的信任,以提升顧客忠誠度。因此本研究試圖了解目前台灣網拍族對於奇摩網站所提供的拍賣服務對於顧客忠誠度的影響。以曾經使用過奇摩拍賣服務的網友為樣本收集資料,使用AMOS 3.6軟體的結構方程模式分析資料。 本研究實證結果假設一-服務品質對於信任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係-成立,因為消費者知覺到高的服務品質不論在服務的可靠性、回應性、保證性、同理心各方面都可以增加消費者對於該網站的信任程度;假設二-信任對於顧客忠誠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係-成立,是因為當消費者對於該網站所提供的服務產生信任,認為該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品質與所提供的資訊是可靠的,會增加其對該網站的忠誠度程度;假設三-服務品質對於顧客忠誠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係-成立,是因為當消費者對於該網站所提供的服務產生信任,認為該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品質與所提供的資訊是可靠的,會增加其對該網站的忠誠度程度。 業者如要提升顧客對於服務品質的認知,應該特別重視服務的保證性、回應性和可靠性,本研究指出消費者對於其服務品質中同理心仍有待補強,所以業者應加強提供更多元的顧客個別化的服務,可以針對交易評價高的消費者給予個別化的服務,以建立本身的競爭優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生物科技運用於食品製造即基因改造食品具有高度商業利益。但卻也有學者從不同角度:生態、環境、道德、人體健康等觀點,提出具有潛在風險的質疑,基因改造食品 (genetic modification food, GMF) 遂成為全球高度關注的焦點。GMF在市場上尚屬新產品,近來研究焦點都集中於態度前因的形成、公眾如何形成該態度。台灣有許多農作物仰賴進口,其中基因改造的黃豆和玉米是進口的大宗,但在台灣消費者對GMF態度及其前因等相關方面的研究仍舊缺乏。 Verdurme and Viaene (2003) 提出消費者對於基因改造食品態度模式認為一般態度、知識分別藉由知覺利益與知覺風險影響對基因改造食品的態度。另外基於許多研究顯示,信任會影響到基因改造食品的態度,於是本研究根據Verdurme and Viaene (2003) 的研究模式加上Siegrist (2002) 的研究結果,假設信任為態度前因的一個構念來探討台灣消費者對基因改造食品態度形成的前因模式。 本研究以20歲以上居住於台灣地區的消費者為本研究母體。抽樣設計採分層便利抽樣:以內政部中央標準行政區為初級層次 (22個縣市),其次內政部之基層鄉里為次級層次 (67個鄉里),依據內政部公佈之各縣市人口、年紀、男女佔比,抽出符合母體分配之樣本。一共發放2,000份問卷,有效回收564份,回收率為28%。 本研究採用結構方程式 (SEM),分兩階段進行樣本資料分析,我們發現:台灣消費者對基因改造食品會知覺到利益,而知覺利益的前因是一般態度與信任,知識與知覺風險呈負相關,顯示知識可以降低知覺風險,另外由於消費者對該議題尚無清楚認知,知覺風險在整體模式中呈現不顯著。 教育可以提供知識以及建立態度,明確的利益將可以說服消費者接受新的科技產品。對於行銷者而言,需持續對消費者作基因改造食品利益的溝通;而政府負責整體市場的安全監控;大眾媒體提供正確以及富有教育意涵的平衡報導,如此,如此,消費者將對於相關機構的工作者更加信任而知覺到GMF更多的利益,進而產生對GMF更正面的態度。新科技運用於產品才會相得益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自1990年Prahalad and Hamel發表了”公司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之後,資源基礎理論頓時成為探討企業核心能力的理論基礎。然而過去文獻中,資源(recourses)、能耐(capability)、關鍵能耐(key capability)、能力(competence)與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常出現混淆或混用的情況,本研究嘗試釐清這幾個名詞的概念,並找出公司的核心能力。 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找出47項能耐(capability),並依學者所提出的核心能力的特徵及條件:重要性、稀少性、難以模仿性、難以取代性、產品延伸性、培育新能耐致公司得以開發新產品/事業等六項屬性,作為判斷企業核心能力的準則。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製造業為研究對象,實證資料利用核心能力的特徵及條件,經過三階段平均數分析後,得出12項核心能力的指標,再利用因素分析將此12項核心能力指標分成四項因素,並將此四項因素分別命名為:「產品與製程技術的改良及創新能耐」、「員工的專業與執行力」、「資源整合能力」與「品牌形象」。「產品與製程技術的改良及創新能耐」的指標包括:產品開發能耐、技術創新能耐、製程改良能耐、技術改良能耐、產品創新能耐。「員工的專業與執行力」的指標包括:迅速執行能耐、員工的專業技術與知識。「資源整合能力」的指標包括:資金調度能耐、優良的管理系統、經營者的決策能耐。「品牌形象」的指標包括:品牌知名度、企業形象。企業可依此四構面12項指標建立公司的核心能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由於國民所得的增加導致人們更願意投保來降低自身風險。然而,由於壽險公司紛紛設立,造成壽險業的競爭較以往激烈。而吸引新顧客的成本日益增加的情況下,如何保留目前的顧客,以提高他們的忠誠度,已成為壽險業重要的任務。而在保留顧客的策略當中,似乎一直以來都將提高顧客滿意度奉為圭臬。然而,近年來的研究指出,雖然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被視為抓住顧客的必要要素,但僅僅滿意公司的品質並不一定能使顧客忠誠。因為顧客現階段滿意此公司,並不意味未來他們仍會和此公司保有互助關係。這在在證明了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間的關係已趨於貧弱。過去的學者在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兩者間的關係上,往往皆強調「轉換成本」的干擾效果。但事實上,除了轉換成本之外,廠商仍會提供其他的障礙來保留顧客,如:關係投資、服務復原和替代品的吸引力。 本研究有別於先前學者所探討轉換成本的影響力,轉而針對轉換障礙對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間關係的干擾效果進行研究。本研究選定在台灣的投保客戶進行抽樣,共取得160份有效問卷,利用結構方程式模型來探討轉換障礙的干擾效果,以作為壽險業提升顧客忠誠度之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1) 核心服務品質和關係品質為顧客滿意度重要的前置因素,且呈現正相關;(2) 顧客滿意度為顧客忠誠度的重要影響因素,並呈現正相關;(3) 轉換障礙具有干擾效果,且高度轉換障礙較低度轉換障礙,對於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兩者之間的關係具有較強的干擾效果;(4) 轉換成本無法充分解釋顧客的轉換行為。基於研究發現,本研究建議壽險服務業的管理者應針對轉換障礙的個別要素來發展較有效的顧客忠誠方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