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6.176

大專體育學術專刊/Archive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Sports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停刊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我國自89年起推行至民國93年全面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該課程將學生學習劃分為七大學習領域,使原本分科學習的「學習科目」變成合科、統整的「學習領域」;而體育則和健康合併為同一領域,稱為「健康與體育」。而在政策推行過程中因為許多配套措施與相關策略並未如期實施,因而產生諸多問題。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對健體領域意涵認知與專業能力相關之情形,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意涵認知及專業能力差異情形。研究對象以台北縣擔任健體教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共計抽取68所學校,共900人,使用研究者自編之「健體領域意涵認知與專業能力問卷」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現今教師對領域認知偏向瞭解;不同性別、服務年資在認知意涵與專業能力上,皆達顯著差異。意涵認知與專業能力各構面皆達顯著正相關,其中以「教材教法」與「教學評量」的相關係數達0.57為最高。

  • 期刊

本研究之目的為瞭解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現況,採問卷調查法,以桃園縣之公立國民小學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依分層立意抽樣的方式,抽樣82所公立國民小學950位教師,問卷回收865份,有效問卷783份,調查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獲致結論分述如下:一、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體育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整體是屬於「中上」程度的表現。二、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體育專業成長因性別、最高學歷、擔任職務與服務年資而有差異。三、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教學效能因性別、最高學歷、擔任職務與服務年資不同而有差異。四、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專業成長和教學效能呈現正相關。

  • 期刊

目的:本研究欲瞭解國中體育初任教師所遭遇的困擾及其因應策略,並期望研究成果可作為體育初任教師之參考。方法:本研究以自編之「國中體育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因應策略訪談大綱」,針對5位國中體育初任教師進行訪談。結果:一、國中體育初任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人際方面」、「班級經營」、「個人因素」、「工作負擔」及「學校因素」共六構面皆有工作困擾存在。二、國中體育初任教師面對工作困擾的因應策略以直接因應為主。結論:一、國中體育初任教師以課程與教學層面之困擾最高,以工作負擔層面之困擾最低。二、國中體育初任教師面對工作困擾的因應策略主要為與他人討論解決問題,請教資深教師、同事及朋友,並自我專業成長。三、國中體育初任教師面對工作困擾時,傾向以直接因應,積極面對為主。四、目前的師資培育課程應著重實際教學能力之培養。

  • 期刊

本研究旨在瞭解兼任運動團隊教練之體育教師其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藉由本研究所得資料提供兼任學校運動團隊教練的體育教師們參考,以幫助其處理、面對工作壓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為達此目的以三位兼任運動團隊教練的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訪談,了解其工作壓力之來源及因應策略。結果發現其工作壓力來源有角色問題、工作負荷、專業發展、學生問題;因應策略有解決問題、尋求支援、理性思考、自我調適。最後,建議後續研究可增加訪談對象的人數或以大學、高中職、體育專業人士為訪談對象;訪談方法可加入調查法、焦點團體訪談法、問卷調查法。

  • 期刊

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目的包含二類:探究英國體育課程中,體育教師執行體適能評估的目的,並同時探討影響體育教師對於體適能評估的因素,另一目的則是對英國中學體育課程中執行體適能評估的方法,提出建議。研究方法:本研究針對英國各地之中學體育部門主管進行深入訪談。並以質性分析方法,來探求欲得之資料。結果:15位體育主管接受訪談。根據資料的分析,影響體育教師執行體適能評估的因素,大致包含下列幾類:評估的價值與目的、學童的反應、有限的資源等。建議:一、體育教師需要了解體適能評估的過程,必須包含評估學童對於體適能的認知、行能能力、態度與自信;二、體育教師需要更多的在職教育,以協助他們了解體適能評估的意義與內涵;三、體育教師應該嚐試以不同的方法來進行體適能評估,並了解在教育領域中,精確的測量記錄,以及資料分析,並非體適能評估的重點;四、應該在體適能評估的過程中,同時達到促進身體活動以及健康的目的;五、教師必須了解,應避免將學生的體適能評估結果與同儕或常模作比較,而造成學童感覺羞恥或是困窘;六、應鼓勵教師利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或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與目標設定,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與自我管理技巧。

  • 期刊

健康體適能是近年來逐漸受到關注的焦點,政府相關單位也投入相當多資源進行推動,但卻發現大學生健康體適能並未達預期之水準,反而更低於高中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經由健康體適能活動課程的介入後,大學生的健康體適能認知與健康體適能是否能有效提升。以臺灣北部地區某國立大學大二生共31人為本研究之受試者,進行為期14週之教學實驗,每週1次每次進行100分鐘,並在教學實驗前後均施以「健康體適能認知」與「健康體適能」之測驗,並根據所得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相依樣本t檢定等統計方法分析,統計水準定在α= .05,結果如下:一、受試者健康體適能認知後測有顯著提升;二、男生受試者柔軟適能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前測。肌耐力適能前、後測並無顯著差異。肌力適能後測成績顯著低於前測。心肺適能前、後測並無顯著差異。三、女生受試者柔軟適能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前測。肌耐力適能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前測。肌力適能後測成績顯著低於前測。心肺適能前、後測並無顯著差異。本課程的確能有效增進學生在健康體適能上的認知,但對於健康體適能上並無全面提升,可能因為本課程一周僅實施一次,無法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訓練機會。

  • 期刊

台灣學生在體適能表現與其他國家相比並不理想,而如何應用有效教學策略來提升學生學習的廣度與深度,並透過動機與認知來改變健身運動行為,則是體育領域重要的課題。本研究的目的主要以問題導向教學策略與健康體適能做結合,透過體育課教學的傳遞,藉以探討問題導向教學策略對高中生體育課健康體適能程度之差異。研究對象以北部地區某一所國立高中高二生共48人為本研究之受試者,進行10週問題導向教學策略,此教學實驗每週2次每次進行50分鐘,所有受試者在教學實驗前後均施以「健康體適能」之測驗,根據所得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相依樣本t檢定等統計方法分析,統計水準定在α= .05,結果如下:一、在10週問題導向教學策略介入後,男生在健康體適能學習程度中柔軟適能、瞬發力測驗成績顯著提昇,但心肺適能顯著退步。二、在10週問題導向教學策略介入後,女生在健康體適能學習程度中心肺適能顯著退步。本教學策略對於健康體適能程度上,僅在部分適能有所進步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將實驗介入時間拉長與進行追蹤測驗,更確切瞭解學生在問題導向教學策略中健康體適能的改變情形。

  • 期刊

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本研究以醒吾技術學院體育課興趣選項分組教學,選上初級桌球課的44位學生為對象,目的在於採用練習式和理解式球類教學法進行一個學期的桌球教學後,分析學生測驗的成績,以及學生學習後知覺反應的情形。研究方法乃運用Mosston and Ashworth(1986)教學光譜中的「練習式」與Thorpe and Bunker(1986)所提出的「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精神,並依據Tyler(1949)所提出的四個課程與教學基本原理,編製一份一個學期的初級桌球教學教案進行教學。以皮爾森積差相關來計算單打、雙打、正手擊球測驗和精神成績與學期成績的相關性,並以學生教學知覺反應量表的結果來評定教師教學的成效。研究結果顯示出:學期成績與「正手擊球成績」、「單打成績」、「雙打成績」和「精神成績」都呈現顯著水準的正相關;而且學生在「單打成績」和「精神成績」上,可獲得較高的分數;男女學生在學期成績的差異上未達顯著水準。學生在學習知覺反應上,教師層面因素的平均得分為3.91±0.79,學生層面因素的平均得分為3.85±0.83,反應出超過平均值(3.0)的給分;顯示出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具有中上程度的評價,而學生本身對課程的修前興趣與學習投入的情形,也呈現出中上的程度;而且學習投入的平均值優於修前興趣的平均值。

  • 期刊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地區高中學生體育課之教學品質指標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生於體育課之教學品質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樣本係以國立桃園高中及永豐高中,96學年度第二學期在學之一、二、三年級,採便利性抽樣方式每班抽取40位同學,共計發放問卷240份,回收有效問卷231份,回收有效率為96.25%。資料處理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雪費法事後比較。本研究主要結論為:一、桃園地區高中學生知覺的體育課教學品質整體平均得分情形在中上程度。各分量表中以關懷性構面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能力性、有形性構面。顯示桃園地區高中學生知覺的體育課教學品質整體表現大致良好;二、桃園地區高中學生知覺的體育課教學品質各題得分情形以老師對有學習困難學生的指導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上體育課時所使用之運動器材的數量、動作技能的示範能力、指導學生時的態度、給學生的信任感;三、不同性別高中學生知覺的體育課教學品質整體及各分量表構面均達顯著性差異;四、不同年級高中學生知覺的體育課教學品質整體表現未達顯著差異。分量表中有形性構面達顯著差異。五、不同學期成績高中學生知覺的體育課教學品質整體與關懷性構面達顯著差異。

  • 期刊

本研究目的旨在觀察分析幼兒運動遊戲課程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情境、教師行為及師生互動三個方面之教學情形。研究方法以系統觀察法(observational recording record of physical educatior''''s teaching behavior, ORRPETB)為工具。研究對象為台北縣五股鄉立托兒所之幼兒運動遊戲教師一名,及其授課班級兩班。經歸納與分析後,得到以下結論:一、教學情境方面:教師花費36.7%的時間在活動時間中,最少的是等待時間佔11.9%的比率。二、教師行為方面:教師主要以監看、教學、管理、身體接觸與發問問題五種行為為主,其他類目的比率則是不超過5%。三、師生互動方面:教師互動的對象有75.5%是針對全班學生進行互動,此種方式使每位學生皆能夠與教師互動,良好師生關係可帶來好的學習效果。四、教師行為是直接對幼兒造成影響,故藉由觀察與分析來改善或提升教師在課程實施時教學行為的安排,將有助於教師有效教學的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