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210.213

大專體育學術專刊/Archive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Sports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停刊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電腦技術的創新帶動運動技術的發展已經是潮流的趨勢,在棒球方面,以個人電腦開發一套適用於棒球有關記錄方面的資訊管理系統。系統之設計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為大型資料庫的主體,前端介面的開發以Visual Basic 6.0程式語言設計,將資料庫予以更新。前端的棒球資訊記錄方式為使用筆記型電腦將棒球比賽的過程記在前端資料庫中,再以動態更新後端資料庫。記錄棒球資料將綜合國際棒球總會所認定的標準紀錄格式和國內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常用的棒球記錄模式來執行記錄作業,可以即時性地提供競賽單位所需要的紀錄資料以及提升行政效率,這些資料的運用對於教練訓練與戰術的分析,可以提供參考的依據,對於一般傳播媒體,可以得到有關行銷、公共關係方面的棒球資訊,所以長久而言,希望藉由本系統之建立,延伸出其他的棒球應用程式系統,如戰術分析系統、或是選才系統等,以全方位的連結棒球資訊系統,提升棒球資訊技能。

  •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是解決運動技能測驗評分時因多人同分的階梯狀成績分配而無法評量出常態分配之得分。本研究將一抽樣之班級樣本以對照組、於原始成績加上亂數尾數之實驗組一及於其百分機率加上亂數尾數之實驗組二等,使用Excel軟體的norminv及percentrank函數計算並使用Excel的外掛軟體Analyse-it將三組得分以Kolmogorov-Smirnov考驗是否符合常態分配。經研究後發現只有實驗組一的得分分配通過常態分配的統計考驗,顯示當運動技能測驗產生階梯狀分配的運動測驗成績時,於原始測驗成績直接加入亂數尾數再以Excel的norminv及percentrank函數計算處理,是較可行的方法。

  • 期刊

手球運動是一種結合攻擊與防守的運動,射門的成功率高低典防守失誤率是決定比賽獲勝的關鍵。因此搜集成功的射門資訊非常重要。本系統發展的目的是在於運用Microsoft Excel for Windows程式,簡便的將比賽資訊與電腦系統結合,針對團隊、選手個人攻擊射門打點研究分析可行性。經研發設計發現,本系統可顯示手球選手單場團隊射門打點分析紀錄(圖、表)、單場守門員防守分析(圖、表)、總比賽場次團隊射門打點紀錄分析(圖、表)、個人(單、總)場次攻擊射門打點分析(圖、表)、個人射門打點等資料能立即提供教練即時比賽紀錄、回饋及其統計資料,適時監控掌握比賽團隊,提供教練臨場決策處方的取決。

  • 期刊

由於網際網路的盛行,許多教學方式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函授教學,除了學習者實際上課的教室外,亦可以透過網路來學習。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學習者學習及教師教學的方式,新的教學科技就必須要能配合新的教學方法。本研究以電子商務課程分組經營休閒旅遊網站的學習者為研究對象,以行動研究法經由課程線上虛擬企業經營環境探索課堂創新氣氛並提出線上教學之策略:1.課堂創新氣氛是影響學生創造力發展程度的重要依據。2.進行線上教學需要充足且完善的個人網路週邊設備;3.學習者彼此間與教學者的互動透過課程線上平台設計成為學習歷程檔案;4.休閒產業線上教學有其特殊性質;5.線上教學中「合作學習」與「問題導向學習」的結合是培養學習者創造力的最佳策略。

  • 期刊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1.探討自我效能與目標難度對手榴彈野戰投擲是否有交互作用存在。2.探討自我效能對手榴彈野戰投擲是否有差異存在。3.探討不同目標難度對手榴彈野戰投擲是否有差異存在。以陸軍化學兵學校的新進士兵為受試者,共有89名。所有的受試者依其自設目標分為困難目標、中等目標和容易目標三組。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除國造練習手榴彈外,另有自設目標問卷、自我效能量表。蒐集的資料是以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自我放能與目標難度對後測的手榴彈野戰投擲表現沒有交互作用影響;2.高自我效能組比低自我效能組有較好的手榴彈野戰投擲表現;3.中等目標組的手榴彈野戰投擲表現高於容易目標組和困難目標組。最後,本研究將運動心理學的原理運用於國防體育之中,並對於後續研究提出一些建議。

  •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探討運動成就動機與目標取向對運動學習表現及內在動機之影響。以輔仁大學一年級男生共計240人為研究對象,其平均年齡為20.11(±0.91)歲。本研究所用的研究工具有「運動成就動機量表」及「運動目標取向量表」,並以籃球籃下30球投籃為運動學習表現。所有的受試者都實施四週的籃下30球投籃練習,並在實驗前、後接受籃下30球投籃的測驗。所得資料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所得結果為:1.運動成就動機與目標取向對運動學習表現沒有交互作用影響,也沒有主要效果存在。2.運動成就動機與目標取向對興趣/樂趣及努力/重要性兩因素之內在動機沒有交互作用影響。3.高運動成就動機者在興趣/樂趣及努力/重要性兩個因素之內在動機皆高於低成就動機者。4.不同運動目標取向之受試者在興趣/樂趣及努力/重要性兩個因素都沒有差異存在。

  • 期刊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不同性別高中籃球選手目標取向、知覺動機氣候、自覺能力、運動自信心來源與賽前自信心的差異、相關及影響。受試者為92年度參加高中聯賽(HBL)的男、女籃球選手,共174名,年齡平均為17.09±0.91歲。研究結果顯示:一、以獨立樣本t考驗發現:男、女選手在「知覺自我氣候」和運動自信心來源的「技巧精熟」、「展示能力」、「身體的自我呈現」都是男生比女生高。二、經簡單相關分析後發現:男、女的工作取向、知覺工作取向氣候及自覺能力與運動自信心來源的八個因素向度「技巧精熟」、「展示能力」、「身體的自我呈現」、「生理/心理準備」、「社會支持」、「替代經驗」及「教練領導」、「情境有利」及賽前自信心呈正相關;男選手的自我取向與運動自信心來源的「展示能力」、「身體的自我呈現」、「社會支持」呈正相關。女選手的知覺自我氣候與運動自信心來源的「展示能力」、「情境有利」呈正相關。女選手的自我取向及男選手的知覺自我氣候與運動自信心來源的八個因素向度及賽前自信心呈正相關。三、以逐步迴歸分析法處理後發現男選手的「工作取向」與「自覺能力」可有效預測賽前自信心,總變異量為23%,其中工作取向佔18%,自覺能力佔5%;女選手的「自覺能力」與「知覺工作氣候」可有效預測賽前自信心,總變其量為44%,其中自覺能力佔40%,知覺工作氣候佔4%。建議教練在從事訓練行為時,積極塑造工作取向氣候,對選手的運動自信心來源及賽前自信心會有正向的影響。

  • 期刊

本研究之目的:(一)探討不同層級大專棒球選手之運動目標取向、自覺能力、運動動機氣候與因應策略之差異情形;(二)瞭解大專棒球選手之運動目標取向、自覺能力、運動動機氣候與因應策略之相關情形。統計方法為獨立樣本t考驗與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參加91學年度大專棒球聯賽之二、三級選手為受試對象,共計222人,平均年齡為8720.54(±2.69)歲。受試者在非比賽期間填寫運動目標取向量表、自覺能力量表、知覺運動動機氣候量表及因應競賽壓力策略量表。研究結果顯示:(一)三級選手之自覺能力顯著高於二級選手。(二)大專棒球選手之運動目標取向、自覺能力與運動動機氣候均與因應策略有顯著相關。

  • 期刊

本篇研究旨在探討軍校學生成就動機、自覺能力、狀態性焦慮與五百障礙測驗成績間的相關情形,以及不同成就動機與自覺能力組間對狀態性焦慮、五百障礙測驗成績的影響。選取陸軍官校應屆畢業生計306名為研究對象,於92年1月實施五百公尺障礙超越測驗與行為量表問卷調查,經剔除因故未完成測驗與無效問卷者,有效樣本回收率82.25%。以「成就動機量表」、「自覺能力量表」與「狀態性焦慮量表」等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蒐整理與描述統計,獲得各變項之統計值後,再以皮爾遜積差相關、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獲致以下結果:一、成就動機與自覺能力具有顯著相關r=.307;自覺能力與五百障礙成績亦達顯著相關,r =-.174,即自覺能力得分較高者,在此項運動的表現較佳(測驗完成時間較短)。二、成就動機高低和自覺能力高低交互間對狀態性焦慮的差異未達顯著;主要效果比較得知:成就動機高低組間具有差異顯著,以杜凱法進行事後比較,結果顯示:高成就動機組的狀態性焦慮顯著低於低成就動機組。三、成就動機高低和自覺能力高低交互間對五百障礙成績的差異,未達顯著;主要效果比較得知:自覺能力高低組間具有差異顯著,事後比較結果顯示:高自覺能力組的五百障礙測驗成績顯著優於低自覺能力組。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高中棒球選手知覺動機氣候與壓力因應策略之關係。參與者為參加九十一學年度全國高中棒球聯賽前十六強的高中棒球選手共計267名選手,平均年齡16.78± .93歲。以知覺運動動機量表及競賽壓力因應量表為研究工具,統計方法別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分析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顯示:一、在簡單相關方面:(一)工作取向氣候與主動因應、增加努力、隔離不受影響、社會支持、期盼的想法、強調光明面呈顯著正相關。工作取向氣候與發洩情緒、逃避因應呈顯著相關。(二)自我取向氣候與發洩情緒、逃避因應呈顯著正相關。自我取向氣候與主動因應、增加努力、隔離不受影響、社會支持、期盼的想法、強調光明面呈顯著正相關。二、在典型相關方面:有二個典型功能達到顯著,第一個典型功能顯示高知覺工作取向氣候與自我取向氣候組型與「增加努力與決心」、「尋求社會支持」、「強調光明面」、「隔離不受影響」、「主動因應」、「充滿期盼的想法」等六種壓力因應策略有正向的關係。第二個典型功能顯示知覺高自我取向氣候與低工作取向氣候和「發洩情緒」及「逃避因應」二個因應策略有正向的的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