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108.54

大專體育學術專刊/Archive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Sports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停刊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結合成就目標取向與流暢經驗理論,探討其相關及影響。本研究以鐵人三項比賽選手為受試對象共98人,男93人、女生5人,平均年齡34.49(±8.44)歲,施以「目標涉入量表」、「自覺能力量」「挑戰和技能間的平衡量表」「流暢經驗量表」,以單因子、雙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研究發現:(一)「目標涉入」和「自覺能力」在流暢經驗的頻率和強度差異之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在「目標涉入」方面,流暢經驗頻率「高工作/高自我」高於「低工作/高自我」與「低工作/低自我」,「高工作/低工作」高於「低工作/高自我」;流暢經驗強度上「高工作/高自我」高於「高工作/低自我」、「低工作/高自我」與「低工作/低自我」。在自覺能力方面,流暢經驗頻率與強度皆為「高自覺能力」高於「低自覺能力」。(二)挑戰與技能間的平衡方面,流暢經驗頻率「高挑戰高技能」高於「高挑戰低技能」、「低挑戰高技能」、「低挑戰低技能」,在流暢經驗強度「高挑戰高技能」高於「高挑戰低技能」、「低挑戰低技能」。(三)在相關性考驗,「知覺挑戰」和流暢頻率和強度之「自成性經驗」、皆顯著正相關;「知覺技能」和流暢經驗頻率和強度之「專注與回饋」、「喪失自我意識」、「時間感改變」及「流暢總分」皆呈顯著正相關;「自我涉入」只和流暢經驗頻率之「自成性經驗」呈顯著負相關;「工作涉入」和流暢經驗率頻和強度之「專注與回饋」、「喪失自我意識」、「時間感的改變」及「流暢總分」皆呈顯著正相關;「自覺能力」和流暢經驗和強度之「專注與回饋」、「流暢總分」呈顯著正相關。(四)在預測情形,流暢經驗頻率為「知覺技能」、「工作涉入」,流暢經驗強度為「工作涉入」、「知覺技能」、「自覺能力」達顯著水準,為流暢經驗之有效預測變項。

  • 期刊

本研究依據Williams和Andersen的壓力-傷害模式及Wiese-Bjornstal、Smith、Shaffer和Morrey的運動傷害心理反應整合模式,探討競賽水準、性別角色類型與社會支持對於大專學生運動員的傷害後情緒反應之影響。結果顯示:大專學生運動員的性別角色以兩性化(38.6%)為最多,競賽水準以一般水準(62.1%)為最多,投入跆拳道運動的時間平均為8.55年,而這些選手近一年內的受傷次數平均為2.98次;以受傷運動員而言,大部分發生的運動傷害為急性傷害(87.3%),傷害種類主要是撞挫傷(38.9%)、扭傷(29.4%)、拉傷(17.9);不同的性別角色會影響運動員在傷害後的正面情緒,「兩性化」者比「未分化」者在傷害後有較高的正面情緒;運動員的「男性特質」、「教練支持」、「社會支持」與其傷害後「正面情緒」呈現顯著正相關。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競技水準、運動類型和性別學生運動員之運動自信心來源對特質性運動自信心的預測情形。受試者為國立臺南師院、永達技術學院、新豐高中和台南二中等大專及高中甲乙組學生運動員共242名,其中個人項目151名,團體項目91名;甲組選手89名,乙組選手153名。其中大專生124名、高中生118名;男生165名,女生77名,共242名。平均年齡18.17(SD=1.95)歲。參與者接受特質性運動自信心量表與運動自信心來源量表測量,所得資料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和多元逐步歸分析法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運動自信心來源與特質性運動自信心呈正相關。「生理心理準備」和「社會支持」可有效預測特質性運動自信心,解釋變異量為11.6%。另一方面就性別差異部分,「生理/心理準備」、「社會支持」和「精熟」可有效預測男性受試者之特質性運動自信心,解釋變異量為23.1%;「替代經驗」可預測個人項目選手特質性運動自信心,解釋變異量為8.5%;「生理/心理準備」可預測團體項目選手和甲組選手特質性運動自信心,解釋變異量分別為13.4%,16.6%;再者,「能力展示」和「生理心理準備」可預測乙組選手特質性運動自信心,解釋變異量為9.3%。未來應進一步研究社會支持對女性運動員之影響。

  • 期刊

本研究目的是在編製一份可瞭解大專院校學生體育課的學習策略評量工具。以德明技術學院317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所使用的調查工具為研究者自編的一份包含29題描述體育課學習策略情形的量表。本量表經項目分析、因素分析等步驟,結果顯示「體育課學習策略」可由四個主要因素所構成,包含「考試準備策略」、「情緒支持策略」、「資源管理策略」和「動機控制策略」,各層面所含的題數依序為5、5、5和4題,所能解釋總變異量為60.76%。研究結果顯示體育課學習策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可提供國內體育教師瞭解學生體育課的學習策略。

  •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一份適合國內所使用的體育課動機量表,並以驗證性因素分析考驗量表的適合度。研究共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先依據Li所編制的健身運動動機量表(Exercise Motivation Scale)為藍本編譯及增加題數,編制成初步量表56題,以大專院校體育課學生共400位為研究對象,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及Cronbach α,進行初步量表的信、效度考驗。研究結果顯示體育課動機量表包括『內在動機』、『內射調節』、『外在調節』、『無動機』等四個分量表,共29道題目,累積總解釋變異量為59.32%,各分量表的Cronbach α介於.77-.95,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與信度。第二階段為正式量表施測,以另外一批大專院校體育課學生共456人為研究對象,據驗證性因素分析(LISREL8.30版)考驗量表假設模式的適配程度。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四個分量表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潛在變項,與假設的測量模式相符。由適合度的各種指標顯示,修改後的量表測量模式具有良好的適合度(χ^2=711.12、χ^2/df=1.99、GFI=0.90、AGFI=0.88、RMR=0.05、RMSEA=0.04、CFI=0.99、NNFI=0.98)。本量表可提供未來研究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動機的測量工具。

  • 期刊

本研究主要是要編製一份運動態度量表以提供學者們對運動態度的了解及研究之用。本量表在編製時,首先確定量表的架構,共分為「運動認知」,「運動情意」及「運動行為意向」三個分量表,其次則進行實際編題。在編題後,則進行項目分析、信度及效度的考驗。本量表經過項目分析選出具有鑑別力的題目共18題。在信度考驗方面,運動認知的Cronbachα係數為.7697運動情意的Crobachα係數為.8474而運動行為的Crobachα為.8205,三個分量表均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在效度考驗方面,是以探索性因素分析進行驗証,結果發現原先三個分量表的題目均落在所抽取的三個因素內,由此得知本量表具有理想的建構效度。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專學生在柔道受傷後的因應行為。研究者初步蒐集27題項,並以大專柔道乙組142位受傷選手為受試對象,進行本量表信度與效度之檢驗,同時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內部一致性法,分別檢驗其建構效度與信度。結果發現,經預試後共有五個因素21題項;分別為:一、接納與成長,二、接受受傷事實,三、宣洩情緒,四、尋求支持,五、積極因應。本量表內部一致性介於.7531-.8529之間,整個量表Cronbach's α值為.8230。各因素解釋變異量分別為37.44%、10.73%、9.44%、7.16%、5.55%,可解釋總變異量為70.32%。顯示本「因應行為量表」具良好之信度與效度。本量表可適用於大專乙組柔道受傷選手之因應行為相關研究,期能更進一步探討受傷柔道選手,在受傷後的因應行為。裨助益與提供未來研究的參考、及有效協助柔道受傷選手,加速其身心復健等因應行為。

  • 期刊

本研究以學生社團活動發展,與教育部實施全國大專院校學生社團評鑑內涵之依據,探討社團評鑑內涵因素,以其研製一份適合學生體育性社團評鑑之工具。本研究經文獻蒐集、參閱輔導社團活動相關文獻、參考學者專家之資料而編製預試問卷,調查台灣十二所大專院校學生體育性社團幹部232位同學,經由項目分析、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建立等步驟,得到結果如下:大專院校學生體育性社團幹部對社團評鑑傾向由『財務運作』、『檔案資訊應用』、『場地器材維護』、『活動傳承紀錄』、『活動成果』、『活動安全考核』、『輔導師資』『公關活動』及『組織規章』等九個因素所構成,其解釋量為65.079%。各因素之Cronbach α係數分別介於.6811-.8923之間,總量表Cronbachα為.9549,信度均在可接受之範圍,量表也具建構效度。

  • 期刊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比較體育專業學校與一般大學體育科系的運動績優生生活與學業適應情況。本研究以88-91學年度,經甄試和甄審入學的私立輔仁大學和國立體育學院就讀學生共268人為施測對象。其中男生191位,女生77位。本研究徵得受試者同意後,填寫生活適應量表與學業適應量表。原始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在生活適應方面,國立體育學院學生比輔仁大學學生較能適應,但在性別與原高中(職校)畢業學校未達顯著差異。(二)在學業適應上,女生比男生較能適應,但在就讀學校與原高中(職校)畢業學校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更深入探討學生運動員多重角色的經驗衝突、例如發展中的成人、運動員、學生和公眾人物等,以及提供學生運動員所需要的特殊的諮商課程。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運動代表隊學童在生活適應的情形。本研究以桃園縣績優運動代表隊所屬的八所學校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以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施測,共得運動代表隊學童有效問卷225份。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套裝軟體處理,進行描述統計、t-test的比較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運動代表隊學童在生活適應的現況介於普通與良好之間。二、運動代表隊學童在不同年級比較方面具有顯著差異,五年級在「社交技巧」與「自我接受度」均優於六年級。三、運動代表隊學童在不同性別比較方面具有顯著差異,女生在「功課與遊戲的調適」優於男生,而男生在與「自我接受度」優於女生。最後,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在教育與運動訓練的應用及未來研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