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24.252

大專體育學術專刊/Archive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Sports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停刊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of goal orientation, state anxiety, and perception of exertion among long distance runners. Participants were 29 male long distance runners who competed at 2001 Taipei International Marathon Meet. Participant's age and marathon experience were 43.90 and 9.23 years respectively.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questionnaires that assess their dispositional goal orientation in sport and state anxiety one hour before the competition.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exertion was assessed after the competition. The results of Pearson correlation indicated that cognitive anxiety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ask orientation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ego orientation.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indicated that neither task nor ego orientation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runners' 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 With regard to the prediction of state anxiety, task orientation revealed 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Task orientation accounted for 20 % of total explained variance in terms of predicting state anxiety. The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規律健身運動與樂觀之關係,研究架構延伸Kavussanu和McAuley(1995)對健身運動與樂觀所進行之研究。本研究以5位經常從事健身運動的男性為對象,年齡在21-40歲間,具5-22年的運動經驗。以深入晤談(in-depth interview)為主要收集資料方式,針對受試者對健身運動的個人體驗和樂觀之間的關係進行質的分析。研究資料利用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為主要途徑,採開放式編碼(open coding)和主軸編碼(axial coding)進行主題(themes)確認、歸類、和彼此關係之分辨。研究發現個人的、情境的、情緒的、認知的、和行為等五大因素為健身運動與樂觀之間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個人因素方面,生活經驗、成就動機、外向與冒險、好玩等因素,為影響樂觀的重要因素。情境方面,遠端的因素包括社會、政治、經濟、工作等;近端因素包括家人、朋友、體適能中心人員等影響樂觀。情緒方面,壓力釋放、增加活力、減低身體不適與病痛、降低沮喪和焦慮,以及提高勝任能力、滿意等為重要影響樂觀之因素。認知方面為增加自信、目標的到達、提昇身體自我概念和心智韌性等等為重要關鍵因素。至於行為方面,健身運動提昇工作或學業效率、心智機能、睡眠品質、人際關係等等俱為重要影響樂觀因素。本研究結論指出,規律健身運動對樂觀傾向的影響建築在運動後帶來的身體適能、健康、情緒、心智、生活的品質、和自我概念的改變。

  • 期刊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影響婦女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因素,受試者是中壢市大崙國小九十學年度上學期在學學童之母親191名,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量表。樣本回收後以皮爾遜積差相關、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其結果如下:婦女規律運動行為與自我效能、知覺運動利益成正相關;與知覺障礙呈負相關。不同背景變項之婦女與知覺運動障礙差異達顯著水準,與當時行為競爭的需求行為差異未達顯著水準。

  • 期刊

校園物理情境對使用者傳遞種種訊息,這些有意或無意的訊息大都經由非語言通訊方式傳送,由此影響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的成受。過去探討過有關體育潛在課程的研究主題有價值觀、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及感受、課程平權以及組織結構等。近來潛在課程的研究發現大學校園物理情境在社會關係、兩性對立、族群問題、教學型態等都顯示出其重要性。稍早前的一項相關研究探討美國與臺灣體育師資班學生對各自學校物理情境潛在課程的看法,這項研究使用各自校園照片為研究工具。該研究為此領域的初探,由此獲得有關體育師資班學生對校園物理情境的概念和情感。然而,使用原校的相片難免帶有對此情境的記憶,為去除偏見及增進對該領域之了解,本後續研究使用美國的相片為研究工具訪問臺灣的體育師資班學生。經謄寫及質的研究之編碼,結果分為兩部分,一為情意方面,包括自我感、價值居民、開放學習心情、物理情境的影響、自然情境的影響;二為認知方面,包括學習準備、教學設施設計、教學設施維護、參與的量和形式、過去經驗的影響。這些因素以各種方式相互影響構成臺灣學生對校園物理情境的看法,而過去經驗的影響則為貫穿整體的主要因素。

  • 期刊

Kellmann和Kallus所編製之運動身心狀況量表(RESTQ-Sport)是一份用於評量運動員在訓練與比賽期間生理及心理層面的主觀壓力程度與恢復感。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修訂中文版運動身心狀況量表,並考驗其內部一致信度、建構效度與效標關聯效度,以期能適合國內作為運動訓練負荷監控之參考工具。第一階段研究對象為245名運動選手(男170名,年齡21.51±3.14歲,女75名,年齡20.77±2.19歲),評量他們過去三天內在參與運動訓練時所感受到之壓力程度與從事恢復活動的頻率,所得資料以主成份分析法、直接斜交轉軸之探索性因素分析考驗此量表的建構效度,以Cronbach α檢驗各因素之內部一致信度;另以188名社會甲組籃球選手(男130名、女58名,年齡為22.29±4.07)為研究對象,考驗本量表與盤斯心情狀態量表之效標關聯效度。經修訂後,本量表共有52題,具有『壓力』、『自我調節』、『身體不適』、『心理放鬆』、『缺乏能量』、『生理放鬆』、『疲勞』、『成功』、『個人成就』與『體能狀態』十個因素,可解釋變異量佔總變異量的56.27%,各因素之Cronbach α值介於.61-.93之間,且經皮爾遜積差相關考驗後發現運動身心狀況量表與盤斯心情量表之間有顯著相關存在,顯示修訂後的中文版運動身心狀況量表其有可接受的建構效度、效標關聯效度與內部一致信度。後續研究建議進行二階層驗證性因素分析,確認本量表的整體架構及考驗測量模式的適合度。

  • 期刊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不同目標設定與類型對目標承諾與集體效能之影響。研究對象是以參加木球擊球後,依成績百分等級篩選出共160位受試者,並隨機平均分配於「累加-合作目標」、「累加-支持目標」、「合作-合作目標」、「合作-支持目標」等四組中,並以獨立樣本二因子多變量分析,考驗受試者目標承諾與集體效能上之差異。經資料分析顯示:在目標承諾方面,「合作」目標設定高於「累加」目標設定,且「共同」目標類型高於「分配」目標類型;在集體效能方面,「累加」目標設定高於「合作」目標設定,且「共同」目標類型高於「分配」目標類型。

  • 期刊

本研究主旨在以類化動作程式的觀點探討不同背景干擾程度的練習安排,對木球攻門擊球與滾球技能表現與學習的影響。實驗參加者為40名國小高年級兒童(男女各20名),平均年齡為12.2歲,隨機分派到下列四組(一)集團/恆常(blocked/constant)(低背景干擾),(二)集團/變異(bloocked/variable)(中背景干擾),(三)隨機/恆常(random/constant)(中背景干擾),(四)隨機/變異(random/variable)(高背景干擾組)。實驗技能為木球攻門擊球及滾球兩項技能。參加者在接受不同實驗處理後的十分鐘及隔天各進行一次遷移測驗,依變項為技能距離的準確性與穩定性。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與薛費法(Scheffe)事後比較進行資料處理。在本研究的範圍限制內,發現相對高背景干擾對技能表現有壓抑現象,但技能學習的效益,只有在兒童較為熟悉的滾球技能上,相對較高的背景干擾有輕微的效益存在,而對於攻門擊球技能,各種不同的背景干擾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運動水準與性別的體育相關科系應屆畢業生在運動員認同上的差異情形。受試者共計421名,男250名、女171名為受試對象,平均年齡為23.32歲(標準差為2.85歲)。採用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比較不同運動水準的受試者在運動員認同上的差異、以獨立樣本t考驗比較不同性別之受試者在運動員認同上的差異,所獲致結果如下:在不同運動水準的受試者在運動員認同上的差異,結果發現不同運動水準的受試者在運動員認同上的差異達到顯著水準,曾是國家、區運或全運會及大學代表隊之受試者的運動員認同高於曾是中學代表隊及過去不是運動代表隊的受試者。而不同性別的受試者在運動員認同上的差異,結果發現不同性別的受試者在運動員認同上的差異達到顯著水準,男性受試者的運動員認同高於女性受試者。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對研究結果的應用及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 期刊

本研究以社會心理學與休閒參與行為理論為基礎,探討大學生對全校運動會目標認同傾向、參與因素及涉入程度之內涵,以期研製一份適合評估國內大學生參與全校運動會行為之工具。本研究經文獻蒐集、學生與體育教師所提供資料編製預試問卷,調查台灣地區七所大學校院936位學生(男=460,女=476,平均年齡=20.53±2.97歲),所得資料經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及效度建立步驟,結果顯示如下:(1)大學生對全校運動會目標認同傾向主要由「個人展現」、「教育功能」及「校園凝聚與互動」等三因素所構成,其解釋總變異量為74.23%;(2)大學生對全校運動會參與因素主要由「吸引力與品質」、「點名與強制」、「重要他人影響」及「個人條件」等四因素所構成,其解釋總變異量為78.88%;(3)大學生對全校運動會涉入程度由「自我表現關注」、「消極排斥與抵制」及「價值與意義的關注」及「重要性關注」等四因素所構成,其解釋總變異量為75.42%。上述量表及分量表經由內部一致性分析,其Cronbach α值介於.7303-.9565之間,顯示信度均在可接受之範圍。其次,經由項目分析顯示最後選定的題目,其決斷值(CR)均超過9以上,顯示這些題目均能有效分辨出高低受試者之特質。另以內部凝聚檢驗法,驗證上述量表建構效度之高低,相關值介於.368-.828之間,顯示三種量表均具建構效度。

  •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為了解影響排球裁判執法態度的因素,並探討不同性別、經歷、資歷及證照級別在執法態度因素上的差異,透過裁判執法焦慮量表,探討與裁判執法態度及各影響因素間的相關。本研究採量表調查法,以九十學年度大專院校排球聯賽裁判97人為受試對象,並以排球裁判執法經驗調查表、排球裁判執法態度量表及排球裁判執法焦慮量表為蒐集資料的工具,調查結果以因素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鄧肯事後檢定及Pearson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加以考驗,獲致以下結論:一、影響排球裁判執法態度的因素有六項,分別命名為:自我認知、自我期許、專業精神、公正、憂慮及自我要求。二、不同性別排球裁判在執法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在自我認知、專業精神及公正等因素有顯著差異,男性裁判得分高於女性裁判。三、不同經歷排球裁判在執法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國際賽經歷裁判得分高於全國性、聯賽最優級及其他比賽經歷裁判。在自我認知、憂慮及自我要求等因素,國際賽經歷裁判得分顯著高於其他比賽經歷裁判。四、不同資歷排球裁判在執法態度上並無顯著差異,但在自我認知因素20年以上資歷得分顯著高於10年以下資歷裁判,16-20年資歷裁判得分顯著高於1-5年資歷裁判,在自我要求因素16-20年資歷裁判得分顯著高於10年以下資歷裁判。五、不同證照級別裁判在執法態度上無顯著差異,而在自我認知因素國家裁判以上證照得分顯著高於國家C級、大專裁判。六、排球裁判執法態度及各影響因素與排球裁判執法焦慮均有顯著的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