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30.31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

  • OpenAccess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葡萄酒混合香昧和芳香化合物,而葡萄酒香氣的來源有直接由葡萄果實而來之香氣(品種香),亦有釀造過程產生如原料採收、破碎、壓榨、酒精醱酵、蘋果酸-乳酸醱酵、葡萄酒陳釀和胖藏期間產生的香氣物質。本文主要是針對葡萄果實之香氣,即是指品種香(varietal aroma)進行探討。葡萄果實中果皮較其他部位含有更高濃度的游離及糖苷態單萜化合物。葡萄果實中芳香化合物主要包萜烯(terpene)化合物、C_(13)降異戊間二稀衍生物(C_(13) norisopernoid derivatives)、甲氧基吡嗪(methoxypyrazines)及具硫醇及之硫化台物(sulfur compounds with a thiol function)等。影響葡萄品種香的因子包括品種間差異,例如歐洲種和美洲種間差異很大,而環境因子如土壤、微氣候及光線等影響果實發育及生長環境,亦會影響果實香氣的形成及種類:栽培管理方式包括棚架形式、施肥、灌溉、採收時間及採收後貯藏時間等亦均影響葡萄果實的香氣。

  • 期刊
  • OpenAccess

生鮮蔬果自田間採收,經過各種處理後切片、切段或切塊包裝販售稱之為蔬果輕度加工(Minimally processed fruits and vegetables),亦稱為截切蔬果(fresh-cut)或稱半調理蔬果。生鮮蔬果在輕度加工過程因機械切割造成之傷口,會增加微生物污染之機會,易有褐化、軟化現象,妨礙消費者接受度且降低櫥架壽命,在進入截切前,全株或個體採用消毒方式為含氯水、亞硫酸鹽、次氯酸納、過氧乙酸、酒精、UV-C照射,結合熱處理、抗氧化劑及鈣處理可減少病原菌污染之效果,並且可提升品質延長櫥架壽命,採用之方式依蔬果條件進行調整。此外,乙烯除對影響褐化及軟化之酵素有直接關聯,利用改變包裝容器內氣體條件(降低氧氣濃度至3~5%,提高二氧化碳濃度至3~10%)配合低溫貯藏,明顯減緩或降低乙烯對蔬果輕度加工品質之影響。

  • 期刊
  • OpenAccess

西方花薊馬自1915年發現災情至今已成為最重要的害蟲之一,近30年間的薊馬研究文獻中約1/3有的針對此薊馬。西方花薊馬的生殖潛能、寄主頻譜、入侵能力、病毒傳播、抗藥性等生物特性使防治工作益發困難。西方花薊馬為單雙倍體決定性別(haplodiploid system),族群密度高時雌蟲比例高:密度低時雄蟲比例高(孤雌產雄),親代可與子代繁殖,因此田間密度能維持不墜。藥劑防治對雄蟲選汰壓力大於雌蟲,經常施藥會造成抗性基因快速於族群中固定,致西方花薊馬易對多類藥劑產生抗性或交互抗性。西方花薊馬為多食性(polyphagy),亦為雜食性(omnivory)。廣泛的寄主範圍使其巨觀環境下的族群量穩定,在特定環境條件下也可取食同為害蟲的粉蝨若蟲、蟎類若蟎等,在食物網中扮演多種角色,也使其不易自己立足地區完全撲滅。

  • 期刊
  • OpenAccess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簡稱CSA,在臺灣翻譯為社區支持型農業、社群支持型農業或稱社區協力農業,是一種由消費者社群支持農場營運的直接生產與銷售方式。早在1960年代,德國、瑞士及日本等國家的農場生產者,對於工業化的農業活動,如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及肥料來提高作物產量的情形感到憂心,開始朝向非慣行或有機農業的操作,透過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討論生產農業品,打破傳統農業運作模式,重新連結農作物、生產者、消費者與土地。而社區支持型農業,本質就是一群人和一塊土地之間的承諾,農地透過滋養農作物提供人們食物,而人們以永續經營農地的方式作為回報,一同承擔風險並享有產品的報酬。本文介紹農作物透過全球化跨國進出口,衝擊許多國家在地小農的生產,於是發展出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支持小農及縮短食物里程的農業新型態,以FairShare CSA collation推動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的社區支持型農業發展情形作介紹,進而談及目前社區支持型農業在臺灣的發展概況,包括穀東制、預約制、共同購買、農夫市集及蔬菜箱等不同型態的社區支持型農業的發展。

  • 期刊
  • OpenAccess

農夫市集是指一定時、定點舉辦之市集,由生產者在現場親自販售產品。臺灣農夫市集現有約34家,主要分布於人口密集或人潮聚集之地區,無治如同其他國家快速發展之原因,包括果菜市場及超市密集、願意參與的農民少、產品種類少、產品售價高、市集合適場地難覓、廣告行銷與資源整合困難等問題。相關問題的解決,需要由農政單位予以整體規劃及協市集的發展,才能造福更多小農,並增加小農銷售通路的消費者嚐鮮。

  • 期刊
  • OpenAccess

稻米品質的形成牽涉到複雜的生理及生化反應過程,也與環境之間具有密切的關係,其中溫度是影響稻米品質形成主要的環境因子之一。由於,水稻是直接以穀粒的型態進行販售,因此稻米的外觀品質直接影響商品價值。高溫環境下除了造成水稻結實率、成熟穗重以及糙米粒重下降,在稻米外觀方面則形成嚴重白堊質的產生,且降低完整米率及提高末熟粒與死米比率。儲藏性澱粉可分為直鏈澱粉(amylose)及支鏈澱粉(amylopectin)。在穀類作物的種子胚乳中,直鏈澱粉主要是由ADP-葡萄糖磷酸酶(ADP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AGPase)以及澱粉粒結台型澱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gase GBSS)所合成,而支鏈粉的合成則需要多種酵素分工合作,包含ADP-葡萄糖磷酸酶-(AGPase)、可溶性澱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澱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澱粉去分支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 DBE)等。研究指出高溫會影響與澱粉台成相關的酵素表現,降低可溶性澱粉合成酶(SS)、澱粉粒結合型澱粉合成酶(GBSS)以及澱粉分支酶(SBE)的酵素活性與其基因的表現,使得穀粒中澱粉合成受到抑制,可能導致水稻白堊質的形成病造成穀粒充實對下降而影響品質。本文主要討論水稻胚乳中澱粉生合成的路徑,並針對澱粉生合成相關的四種酵素AGPase、SS、SBE、DBE進行介紹,以瞭解不同澱粉合成的關鍵酶對米粒外觀與米質之影響。

  • 期刊
  • OpenAccess

葡萄設施栽不論是保溫設施栽培或是避雨設施栽培,其搭建設施目的不同,但對病害發生影響是一樣,設施主要病害皆是白粉病,而露菌病、晚腐病等病害皆顯著減少或不發生。使用塑膠布設施栽培葡萄減輕病害發生的原因,為葡萄設施栽培雨水直接降落在塑膠布上,植株不被雨水淋洗,靠雨水傳播的病菌其傳播及蔓延的途徑被阻斷:設施栽培環境之濕度、水膜和光照有利白粉病發生,設施將雨水阻隔,減少葉片的相對溼度及葉片水膜形成,造成葡萄露菌病孢子囊和游動孢子不能正常萌發及無法游動,葡萄晚腐病之橘紅色的分生胞子粘性強,袍子需要水才能釋放傳播。應用設施栽培技術,由於葡萄病害發生種類比露天栽培較少且危害程度較輕微,因此設施栽培葡萄能顯著降低農藥的施用次數及使用量。

  • 期刊
  • OpenAccess

紫錐花是歐美第二大保健植物,原生地在北美地區,屬於菊科紫錐菊屬(Echinacea spp.)之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屬植物計有九個種(species),其中E. purpurea (Li.) Moench, E. angusifolia D.C.及E. pallida Nutt.等三個種類的藥用成份活性初研究的較為透徹。紫錐花具有機能性的成分包括酚酸(phenolic acids)、多醣體(polysaccharides)、烷醯胺(alkylamides)、聚乙炔(polyacetylenes)、醣蛋白等,其中酚酸、多醣體和烷醯胺和調節免疫系統有很大的關聯性,被證實的功效包括抗發炎、促進細胞激素分泌、提高巨噬細胞白噬活性、提升殺手細胞數量及活性、提升免疫細胞抗體分泌量等。此外,紫錐花的萃取成分也具有抑制病毒複製的功能,在預防疾病感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期刊
  • OpenAccess

光照條件中光質的影響,尤其是光譜中紅光(640~700 nm, R)與遠紅光(700~740 nm, FR)光通量的比值(RFR)的作用,對形態的建成,調節植株高度,調節開花等具有重要影響,RFR比值已成為控制植株形態的一個重要評價參數。RFR比值可由光質調控膜或人工光源加以改變,光質調控膜的基本構成和普通膜一樣,為聚乙烯或醋酸乙烯聚合物,只是在合成過程中加入特定的化學色素,這種色素能選擇性地吸收某一波長範圍的光線從而改變環境下的光質。一般可分為遠紅光吸收膜、紅光吸收膜、熱線吸收膜。人工光源如白熾燈、螢光燈、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LED燈等,其中白熾燈含有較多的遠紅光(FR),使得RFR變小,因而植株比正常光源下長的高。除白熾燈外所有傳統光源的RFR值都比自然光下的RFR要大。螢光燈與其他光源相比其遠紅光比例很小,因而RFR普遍偏高。金屬鹵化物燈由于金屬鹵化物的不同其RFR在1.2~3.5之間,一般型高壓室鈉燈和顯色改進型高壓鈉燈分別為4.4和3.6。LED燈可由紅光、藍光、遠紅光組成不同光譜設定不同的RFR值。光質在一些長日花卉上的影響,已有所研究,以低R/FR值促進開花,節間伸長,高R/FR值延遲開花,節間縮短,節數增加。洋桔梗R/FR = 0.5時促進花芽可見而R/FR = 5.0延後花芽可見。R/FR = 5.3為促進或延後花芽可見的界限,長日處理花芽可見可提早20日,R/FR 0.5~3.0減少主莖的節數,增加節間的長度。滿天星於短日下沒有花芽形成,遠紅光補充紅光較遠紅光更促進開花及增加花芽數,R/FR0.23~0.71可以有促進開花之效果,LED長日下,切花的品質不會低於白熾燈,商業生產上可替代白熾燈。紫羅蘭白天以吸收膜控制為高的R/FR值,晚上照射紅光會延後花期,節間縮短,然而白天若為低的R/FR值,晚上照射遠紅光則促進節間伸長,提早開花。R/FR對短日植物菊花的花芽分化亦有所影響,設計紅光(R: 660 ± 10 nm)與遠紅光(FR: 730 ± 10 nm)比值R/FR為0.5、0.25、4.5、6.5,結果R/FR = 6.5處理的菊花神馬品種花芽分化最快,比R/FR = 0.5縮短了34天,而花徑由大至小的R/FR值順序為:6.5>4.5>2.5>0.5。

  • 期刊
  • OpenAccess

文心蘭為臺灣第一大外銷切花產業,然歷年來每年在外銷價格上皆會遭逢價格低靡的幾個月分,除了造成農民的收益下降之外,甚至造成低於生產成本的現象,因此農民想方設法的避開在這幾個季節進行文心蘭的切花生產及外銷出貨,因此產期上的調節,相當的重要。目前農民以人工除去文心蘭假球莖長成之側芽,使之再萌生新芽,調整其新芽萌出時期,延後開花及切花採收時期,即稱為「除芽處理~其基本的原理與文心蘭之生育習性相關,其實行方法上以每年的5月中旬~6月底為其除芽處理時期、除芽之植株大小設定為30 cm以下~剛萌發芽體,除芽方式上則以徒手摘除和工具除芽為主,除芽前後之作業處理,則分別需注意除芽前之營養管理、除芽後之園區清理、藥劑防治及花芽分化期間之管理,除芽處理時常見之問題大致上為,植株病害發生嚴重、植株快速老化以及切花品質下降:在除芽效益上除了產期調節可有效提昇產值之外,亦可進行生產植株的更新與新芽回收種植利用。文心蘭除芽處理即是一種有效產期調節的方式,可將文心蘭的切花產期有效推遲2個月,使得於5月中旬~6月底期間進行除芽處理之文心蘭植株,大約在2~3個禮拜萌發新芽,切花採收時間則為於價格較高的11月~12月之間,避開價格低落之9~10月,提高農民的收益:除此之外,對於新舊植株之更新亦可同步處理,有效提高其操作效益;未來在產期調節的理想目標上,是發展能使文心蘭切花產期更推遲至1~3月間的處理技術,來更加提昇收益,另外將另一盛產期5~6月的切花延後至7~8月來進行生產,亦是可努力的方向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