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10.119

華人文化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中華民國南洋文化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以漢魏六朝的鸚鵡賦為對象,研究這些鸚鵡賦中的鸚鵡意象有何不同。筆者認為從禰衡的〈鸚鵡賦〉開始,以鸚鵡為題的賦作,書寫日漸繁盛,並且蔚為一個傳統;這個以鸚鵡為意象的書寫傳統,內涵值得深入探討。(一)首先,筆者認為禰衡假借鸚鵡來吐露心聲,將抒情言志引入到鸚鵡書寫,使「鸚鵡意象」與「懷才不遇」結合。一方面在寫作時間上有其先導地位,另一方面在思想內涵上亦遠勝其他作品。這些鸚鵡擬人化的書寫,後來受到文人們追仿,進而成為一個書寫範式。(二)漢魏六朝時期的鸚鵡賦大約有十來篇,在禰衡〈鸚鵡賦〉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大體而言,這些作品在詠物方面,有了更精細的發展,但在鸚鵡賦抒情、思想的部分,僅曹植的作品,較有抒情成分;其他多為純粹詠物之作,極力描寫鸚鵡的外在形貌,並在詠鸚鵡上聲律之美,臻於高峰,以謝莊為代表。筆者認為,此時鸚鵡書寫雖豐富化,但鸚鵡的地位卻更加低微,從所謂「馴化珍禽」漸漸走向「宮廷玩物」。(三)漢魏六朝鸚鵡賦對後代鸚鵡書寫的影響:以唐代為討論對象,漢魏六朝之後,降至明朝,都有鸚鵡意象的書寫。本文因篇幅所限,僅針對唐代舉例討論。最後,經過上述討論,筆者認為鸚鵡賦相關作品,指向同一個中心:鸚鵡是一種羽色華麗、能言善慧的珍貴鳥類,但牠失去自由,任人拿捏,成為籠中之鳥。如同文人自身才情與無情現實的落差,內心衝突與矛盾,鸚鵡意象實有作者恃才傲物,面對現實與命運的種種不滿情緒,可說內心塊壘、假鸚鵡以澆之。而如禰衡自身優越的條件,然反遭猜忌、壓制;那麼,鸚鵡賦中鸚鵡的華羽、能言、聰慧反成負累,天賦是一種詛咒。

  • 期刊

文化是一個多樣化的總和,包括知識、藝術、信仰、風俗以及人類社會的一切生活習慣。民俗文化則是具有傳統依歸的民間文化,是人類從生活中所發展出如傳統、制度、信仰等各種社會習慣,具有傳統性與地方性的特質。宋江陣於明末清初在閩南地區發展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其具備著民俗文化中地方性、傳統、信仰、儀式、生活與風俗習慣的特點,是當今重要的民俗文化。宋江陣操演過程會進行不同的陣法編排,並進行單人、雙人或多人的徒手及器械對打,從中表現出武術的特質,是屬於武術類型的民俗體育。此外,近年來因節慶活動之推動,高雄內門宋江陣有機會展現極具特色之宗教節慶活動,在結合一系列的節慶觀光、朝聖進香、遶境巡狩、宗教祭儀、武術展演、佳餚饗宴等等節慶活動內容,讓宋江陣節慶活動除保有原來宗教信仰儀式特質外,也因節慶活動的發展,已具備觀光休閒的特質。

  • 期刊

吳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東蓬萊人,北洋軍閥直系將領,為中國現代史上著名之軍閥。吳氏有秀才功名,素有儒將之稱,然而學者對其相關著作,少有論及。因此,本文乃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吳佩孚《易箴》、《日食參考說》、《明經說》、《輔仁講義》、《大丈夫論》、《國本說》等六種與儒學有關之著作提要介紹;著作當中,不僅止於儒學,更涉及民間教派儒道會通思想等。要之,此六種著作,頗能反映吳氏思想之各種面向,希望透過此次提要,能讓讀者對吳佩孚,有更深入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