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0.152.38

《人間佛教叢書》2018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

  • OpenAccess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佛光山對於當今社會的問題一直有著積極地關注。佛光山在踐行人間佛教時所採取的精神主旨與實踐原則,在《當代人心—國際佛光會主題演說(1992-2012)》一書中有著集中的呈現。本文著重研究了佛光山價值系統網絡的內在結構。通過研究可知,佛光山有著明確的價值自覺,其中又以「同體與共生」為其價值體系的根本。佛光山所提出的價值體系,是佛教現代化成功轉型的重要標誌之一,值得進一步研究。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星雲大師對動物的認識,既有受傳統佛教觀念的影響,也有受近代西方科學進化論的影響。他對動物的認識主要可以概括為三點:動物具有自在的清朗佛心;動物是人類同體共生的生命體;動物是人類生命教育的良師。基於這樣的認識,星雲大師提出「以護生代替放生」和「推廣生權時代理念」的動物保護思想。同時,星雲大師又將他的動物保護思想與佛教的戒律規範結合起來,從而產生更持久、廣泛、有力的效果。星雲大師致力於人間淨土的建設,而動物作為眾生中的一部分,作為人類同體共生的生命體,如何減少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與張力,保護動物的權益,落實動物的生權,也成為人間淨土建設事業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佛教傳入中國,不僅帶來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同時還帶來了佛教的藝術,其中包括造像藝術、雕塑藝術,以及音樂藝術等。而如今的宗教,能否再為人類留下美輪美奐的藝術精品?一位傑出的宗教領袖應該具有洞鑑古今、高瞻遠矚的目光,在傳播宗教的同時,還要思考這方面的問題,即在當下如何通過宗教作為藝術創作載體,為後人留下優秀的藝術作品。本文著重點是對台灣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藝術思想進行學習與研究,從而分析星雲大師藝術思想對人間佛教的貢獻。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十八羅漢是佛教中國化的重要產物,是中國羅漢信仰的重要形式,自唐代產生後迅速發展,影響遠超過「正統」的十六羅漢。歷史上關於十八羅漢多出來的兩位究竟是誰,一直沒有定論,由此出現不同的系統。佛光山系統的十八羅漢是中國羅漢信仰的最新發展與重大變革,尤其是將具名的女性羅漢吸納進來,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彰顯了星雲大師回歸佛陀本懷的弘法宗旨。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星雲大師對關乎佛教究竟的「空」義作了全面的闡發,融合了佛陀親說、初期大乘及漢傳義理。本文則不過是對「空」義能不斷接近而不能窮盡的詮釋,試圖點明世上一切都在變,具恆廣價值者唯有變這一「實相」,尤在當今世代。文中通過空義對世間諸法的肯定與對謬誤糾治的提示,修行就是化煩惱為菩提、以有明空、轉識成智三方面,證明星雲大師強調的諸法自性「空」。其結論以如今熱議的人工智能為例,力證人與人工智能皆自性「空」;並指出佛陀早已將古印度「聲明」、「因明」、「工巧明」、「醫方明」作為自性「空」的緣起解說,並且對這些外明都充分肯定,而這些正是現代科學認知的源頭之一,所以,現代科學知識也同樣可作為佛法的緣起解說。結論還提出:空義是超乎所謂確定性、不確定性之上的應變思惟。了悟空義才能恰當對待不可避免來臨的變化,並預防不測,因而能幫助人減少犯錯,甚至釀成災難的機率;「空」包含著未來無限的可能,了悟空義還可啟迪人們對宇宙與人的精神世界展開無窮的探索。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作為東方哲學的兩個重要分支,中國的儒家和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都在精神哲學上提供了對終極性「一」的思考。從「此在」世界的角度看,儒家之「誠」和佛教之「不二」提供了一個充實飽滿的秩序世界,這個秩序的建立整全性地把握了精神本體的絕對性和「此在」的相對性,由此建立「此在」奮進的意義,在有限性中建立了無限的追求的可能。這種追求因為東方內斂的精神走向,極少外顯為對物質的占有和對外在欲望衝突的設定和解決。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儒、佛傳統文化的資源,可以為重新定義人之所以為人的當代人文價值提供綿綿不絕的滋養。這個特質在外向發展的思辨哲學和分別智慧中,只會得到南轅北轍的結果。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人間佛教在當代踐行中,已為廣大佛教信徒所接受,因此已然成為當代佛教信仰之主流。為此,本文回眸太虛大師首創「人生佛教」,為其弟子印順法師架構「人間佛教」義理體系與理路,作為其思想和觀念的基礎脈絡,尤其是嘗試回答:為何匡正、遏制佛教積重難返且日趨嚴重的世俗化、庸俗化傾向的佛教現代振興運動,恰恰最終落實於太虛大師所倡導的「人生佛教」及嗣後發揚光大的「人間佛教」信仰模式中?而佛教改革運動又為何恰恰與晚清民初的時代巨變與革命觀念洶湧澎湃相同步、相呼應?又是何種特殊的人生經歷,太虛大師被選擇並擔荷起首創「人生佛教」理念的使命?這些問題的回答,對於深入理解和正確把握「人間佛教」信仰模式的意趣、反省當代「人間佛教」信仰模式的得失與利弊,應是頗具價值的參照依據。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呂澂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佛學家之一。二十世紀五○年代以後,呂澂先生在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的知性向度上持續前行,既未走向自我否定,也未發生思想轉向,為二十一世紀中國佛教的知性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史基礎。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近代以來,上海居士群體處於複雜的時代與環境下,為尋求傳統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與生存,對佛教文化的傳播模式進行了多元化的有益探索,具體舉措包括創辦報刊雜誌、無線電台等媒體機構,開設公益性佛教圖書館,乃至結合素食文化以推廣佛教文化等,試圖為現代社會提供佛化生活的系統解決方案。這些探索與創新不但促進了傳統佛教的現代轉型,同時為人間佛教的理論系統提供了有力詮釋和例證,以及切實可循的參照對象與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