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222.47

中國中醫臨床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China Clinical Traditional Medicine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刊名變更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呃酸也稱泛酸,也有叫吞酸或吐酸,醋心是民間較通俗的講法,現代醫學則以胃酸過多為名。呃酸常發生在消化性潰瘍和胃炎等病症,臨床上也常常單獨出現。本文是以中醫理論和中藥治療的一些經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同胃潰瘍的症狀有許多不同的表現方式,返流性食道炎有許多不同的症狀。有些人完全沒有感覺;有的人會覺得上腹部心窩處產生一種不舒服的燒灼感,俗稱“火燒心”(Heartburn);某些人可能只有咳嗽,有些人則會產生胸痛而誤以為是心臟病。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較常發生於飯後、平躺、吃了油膩、過甜或過辣的食物。基本上是一種胃腸蠕動的問題(賁門在不恰當的時間打開),而非真的胃酸過多。長期、反復不癒的食道炎可致食道疤痕形成,食道狹窄而發生裂孔疝;甚至發生慢性局限性穿透性潰瘍;反之,食道裂孔疝也可導致返流性食道炎發病。中醫無此病名,可以根據症狀診斷本病為“吞酸”、“吐酸”、“胸痺”、“噎膈”、甚至“吐血”等病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食慾不振論治關鍵在於脾胃,臨床上可分成以下證型:肝氣犯胃證、脾胃濕熱證、胃陰不足證、脾胃氣虛證、脾胃虛寒證、脾腎陽虛證、傷食證。論治的要點多在補益,但須視其證型加入理氣、滋陰、清熱、代濕、溫陽、消導等藥物。同時證型常有兼夾,臨床上以靈活運用為準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本文探討胃脘痛病因病機及歷代文獻,加以分成七大證型並提出方藥治則及飲食原則,同時提出辨證及辨病相結合的思路特點,以發揮中醫精髓。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胃炎及胃神經官能症等胃腸疾患,一般歸類在傳統醫學的「胃脘痛」範籌內。而消化性潰瘍的成因為消化道內黏膜受到胃液之侵蝕而形成深入組織的潰瘍。上腹部疼痛是其最常見的症狀。疼痛的特點是慢性上腹部疼痛,病程長,時發時癒。疼痛性質多為膨脹感以至於鈍痛、或燃燒般的疼痛或劇痛。除了疼痛外尚有其他消化道症狀如噯氣、嘔酸、噁心、腹脹、嘔吐、便秘或腹瀉、食慾不振,且慢性反覆發作、病史遷延數年以上。消化性潰瘍雖屬胃或十二指腸疾患,但符合傳統醫學所認為的肝脾兩臟失調所致的疾患。肝主疏泄,性喜條達,惡抑鬱,若情志失和,使肝失疏泄,故有「暴怒傷肝」之稱,若肝鬱氣滯,致使氣機不暢則肝之經脈不通,故胸腹可作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為現代常見之疾病,常和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有相當大之關係,如飲酒、藥物、刺激性食物、食物之過熱過快等皆為致病之因素。慢性胃炎常於進食後感覺上腹部不舒或疼痛,亦可表現為無規律的陣發性或持續性上腸部疼痛,除疼痛外,可能伴有腹脹、噯氣、噁心、食慾不振等症狀,甚而疲乏、消瘦、貧血、腹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除上腹部疼痛還有週期性發作之表現,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正中,胃潰瘍一般在劍突正中偏左,常於進食後疼痛,胃排空時反感舒適;十二指腸潰瘍疼痛部位在上腹部正中偏右,常於空腹時疼痛,進食後反感舒適。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皆屬中醫“胃脘痛”之範疇,在傳統醫學之辨證治療下有非常好的治癒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約為一般人口5-20%,目前醫學中仍無法根本治療,且罹病盛行率明顯地有逐年增加之趨勢。各樣的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逐年升高,應與空氣嚴重污染,生活居住環境擁擠,和現代人生活中過度壓力,不正常的生活作息,而使自身免疫力日趨低下有關,所以使得現代人愈來愈無法適應現在的生活環境。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注重調養與預防醫學,是依據內經所說「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的原則,從生活中以「道生」的生活使個人適應於所生存的環境,並以調養醫學概念於中醫藥物施治中,重視「祛邪與扶正」的方法,亦即在袪除外邪中兼顧扶正並重的「整體治療」方式。筆者以過敏性鼻炎中醫的「整體治療」為例,說明過敏性鼻炎患者於生活中應如何避免刺激和誘發因素,緩解發作症狀,加強對環境的適應力,生理起居調節等,養生調理方式;並以「祛邪與扶正」理論的藥物治療為原則,舉例表列過敏性鼻炎的治療,目前實際在臨床上常用的科學中藥方劑,供同道參酌使用,以拋磚引玉之心,期待共同建立完整的過敏性鼻炎的中醫治療模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足部潰瘍是糖尿病患常見的併發症,西醫治療效果並不十分理想;本文作者以加味四妙勇安湯治療之效果令人滿意,並指出足部護理衛、禁止抽煙方能使足部潰瘍不再發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肩周炎俗稱五十肩,是由於年老體衰,氣血不足,肝腎虧損,功能退化,外感風寒濕邪及外傷筋骨等因素引起。初期在肩關節周圍有陣發性疼痛,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夜間加重,不能向患側側臥,肩部受到牽拉時常有劇烈疼痛。活動功能受限,日久造成三角肌等萎縮。有的患者會併發網球肘和手腕的狹窄性腱鞘炎。傳統中醫治療肩周炎多半以藥物、推拿等方式單獨使用,往往須四到六週以上的療程,才見療效。然而抬肩板法,再配合針灸,同時教導患者做功能鍛鍊可以縮短一半以上的療程。一般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滾法、板法、抖法、彈撥法、按揉摩等。針灸常用的穴位有肩顒、臑俞、條口、承山等。抬肩板法能疏筋活骨,將有肩關節周圍發炎的肌腱粘連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