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1.97

中國中醫臨床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China Clinical Traditional Medicine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刊名變更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五十肩症狀為肩部疼痛、僵硬,外展、內外轉活動受限,在進行日常動作時困擾著患者,中醫辨證五十肩為過度勞累,以致風寒邪氣趁虛侵襲肩部經脈,經脈凝滯而形成肩痛,因為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故好發於50歲以上。西醫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熱敷及自我運動,手術方面則是直接處理粕連的發炎組織;中醫方面則有服藥、運動治療及針灸治療,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針灸治療對五十肩的療效,針灸治療五十肩一般臨床取穴有肩井、肩體及肩體的近部取穴,而在遠端取穴中又以條口(ST-38)與透承山(UB-57)兩穴最為著稱,條口透承山治療時,利用紅外線立體攝影機紀錄受試者手臂外展(abduction)角度的變化,發現受試者不會因為心理療效產生作用。結果針刺條口透承山穴改善外展角度的最大來源,來自肩胛胸廓關節的增加,而非病灶點盂肱關節上,若能氨基酸傷科治療,去除肩關節的沾黏現象,或許帶來更突破性的治療效果。

  • 期刊

蛇串瘡,中醫學稱為「纏腰火丹」,俗稱「蜘蛛瘡」,現代醫學稱為「帶狀庖疹」,多因正氣虛弱,邪毒乘機入侵傷及肝膽兩經,致使經脈瘀滯,溫熱內蘊,阻於肌膚而成本病。除內服清熱解毒、健脾利濕、活血化瘀中藥外,臨床上針灸可配合使用,毫針加火針治療,如虎添翼,效果更佳。

  • 期刊

為了探討骨質疏鬆症的有效治療機制,通過中醫文獻綜合分析,採用補腎健脾活血為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法則並根據此法則,選用中藥,對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婦女進行研究,以證實此法則的合理性與實用性。方法:臨床研究對門診就診的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婦女61病例,採用單盲隨機對照法,分為2組,即骨康治療組36例及鈣劑對照組25例,所選病人在治療前半年內均未使用治療骨質疏鬆症及影響骨代謝的藥物。經單光子骨密度儀測定治療前後橈尺骨骨密度及骨礦含量,腎虛症狀積分的前後對比,從而瞭解補腎健脾活血法的代表方骨康復方的治療效果,並與陽性照對組進行相關性分析。並分別於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後採取受試者禁食12小時後早晨空腹血和清晨空腹尿,檢測E2、IL-6和BGP等,比較治療前後2組差異。結論:補腎健脾活血中藥方(淫羊蕾、熟地、肉徒蓉、菟絲子、補骨脂、等),經過臨床觀察及動物試驗,證明其能提高骨礦含量,改善骨生物力學,降低骨轉化率,對骨骼有雙向作用。改善患者的腎虛症狀,減輕骨質疏鬆症引起的疼痛,提高骨礦含量及骨密度。本方對由於骨質疏鬆引起的腰背疼痛、肌肉痛有明顯的療效。

  • 期刊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geing and the structural degeneration of the sex glands.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after the age of 50 the male sex glands begin to go through a process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ecline. During this time a series of various symptoms can manifest such as changes in moods, mental states, ambition, mental vigor, concentration, appetite, physical strength and sexual desire, these changes are referred to as male climacteric. In order to obtain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treatment of this syndrome with Chinese medicine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identifying pattern and determining treatment according to pathological changes.

  • 期刊

本文由基本中醫名詞“消渴”、“消瘴”、“三消”的探源,進而切入討論傳統中醫消渴症及消渴病與現代醫學糖尿病相互間的關係。另外,臨床醫師常用“三多一少”作為初步診斷糖尿病的依據,而其中“一少”這個消瘦的症狀常成為許多文章探討的重點,因為現代醫學認為肥胖是第11型糖尿病的重要誘發因子之一,其中是否有矛盾之處,本文也將提出一點淺見,以期得到較合理的解釋。

  • 期刊

這位老年男性病患自一個月前開始出現眼前飛蚊狀黑點成片,雙眼有閃光,過勞則易發,目內熱刺癢感,隨即就診於台北三總醫院,診斷為飛蚊症,併開立眼科外用藥使用,但使用藥物後飛蚊症並未有任何改善,惟目中熱癢刺感略為減輕。且感冒時易於目珠脹痛:故於92年3月19日來本院中醫部尋求進一步治療。 來診時但見雙目內白睛近兩毗處有數縷粗大紅絲,雙眼下目胞色略晦暗:且自訴晨起易口乾苦,平素喜飲冷。目易流淚酸澀。腰酸,無法久坐:夜尿2~3行,量多,尿解不淨。多思則易頭痛,頸項痛;舌色淡紅,邊多齒痕,苔薄白。脈弦尺弱。中醫辨證為肝腎陰虛,肝火上炎。診斷為「蠅翅黑花」。處方以滋陰降火的知柏地黃丸為主,加減清肝熱的黃苓、夏枯草、菊花,涼血活血引火下行的赤芍、牛膝。服藥七日後自覺目內閃電感的出現時間已減少,十四日後飛蚊症已明顯改善,原成片飛蚊已無,僅餘夜間偶點狀飛蚊。同時白天目內有閃電感僅餘偶有點狀閃光,目內熱刺癢感也減輕。服藥至一月,點狀飛蚊現象改善逾90%, 雙眼閃光消失,其他兼症同時順利緩解。

  • 期刊

B型肝炎在東南亞地區流行極為普遍,是引起肝癌與肝硬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地區自從1983年實施B型肝炎疫苗注射以後,新生代B型肝炎病毒帶原率已經受到控制,但是成人B型肝炎帶原者的比率仍非常高,目前西醫以抗病毒藥物及免疫調節劑,單獨或合併,治療B型肝炎,效果還是有限。中醫藥治療B型肝炎,不遺餘力,經過臨床經驗,得到振奮的可喜成果,相信能夠集合眾人的智慧與力量,繼續研究,終有一天,一定能將B型肝炎病毒完全消滅,以減少肝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 期刊

早期妊娠(懷孕20週以前)約有五分之一會發生陰道出血現象,稱為先兆性流產,它是婦女懷孕時最常發生的併發症之一,也常被認為是產生胚胎不良的危險徵兆,在中醫屬於「胎動不安」或「胎漏」的範圍。早期妊娠發生陰道出血現象約有一半是不正常的妊娠造成。一般而言,31至40歲的孕婦若有先兆性流產現象,發生流產的比率(27.1%)和16到20歲(18.2%)以及21至30歲相同情形的孕婦(7.1%)相比較起來明顯較高。曾經生產的次數、是否曾流產過及陰道出血量和次數則似乎並不影響流產的比率。倒是發生的時間會有影響,在第一孕期(first trimester)(15%)會比第二孕期(5.6%)後才發生陰道出血現象,更容易發生流產,尤其發生在六週以前發生率高達29%。中醫則認為本病病因有母體和胎元兩方面,造成衝任氣血不調,胎元不固,導致發病。先兆性流產西醫並無特效療法,黃體素和休息是兩個治療重點。中醫則依臨床表現約可分四個證型:腎虛型、氣血虛弱型、血熱型、跌倒傷胎一來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