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文主要在探討增強式訓練在不同學齡之訓練效果。方法:蒐集增強式訓練相關文獻,以分類、歸納、統整方式做探討。結果:增強式訓練可改善小學學童與增進校隊選手的爆發力,但對衝刺跑與敏捷性表現,呈現不同的結果;而對青少年階段校隊選手的訓練效果,也呈現不一致情形;增強式訓練可有效提升高中籃球選手的爆發力。而無法增進其衝刺跑能力;多數研究證實,增強式訓練對大專階段校隊選手與一般學生的爆發力和短距離衝刺跑能力,皆有顯著提升效果。建議教師或教練在從事教學或訓練時,如欲增進學生和選手的爆發力,可參考增強式訓練課程,而後續相關的研究,可多以青少年學齡學生為對象,再做進一步的探究。
建全優秀運動人才培育體制已成為臺灣提升競技運動實力之重要目標,也是學校體育班成立宗旨之一。體育班設立目的係希望甄選運動資優學生,接受運動訓練規劃的特殊班級,使其充分發揮潛能,以期未來擔任國家運動選手、運動教練、職業運動員外,亦能充份利用其經歷從事相關事業進而發展體育運動。現行的體育班制度卻因社會結構大幅變化加之現行政策並無適切配套措施,導致就讀體育班學生對於末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由於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體育班成立宗旨之一:提升競技運動實力之成長幅度不如鄰近各國。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試圖探究臺灣地區學校體育班制度在培育臺灣運動選手中所扮演之角色與功能,另外也將分析現行體育班制度對於運動選手未來生涯發展之影響。研究結果發現,體育班制度由於將具優秀競技運動能力或未來發展潛力者進行集中管理,因此課業學習及技術強化等得以取得整體發展之最大效益,故以培育臺灣優秀運動選手而言,體育班制度在選手訓練過程中,維持學業成績及訓練成果兩者平衡裡著實發揮著重要的功能。然而另一方面,由於投入資源過於分散、學生選手績效考核制度未健全及社會資源未能有效導入等因素,使得現行體育班制度對於運動選手規畫其未來生涯發展時提供之助益不如預期。
羽球運動以主動出擊、以快取勝、技術全面的方向發展,選手必須不斷追求更快、更強,以超越自我極限的能力。而體能更是技術發展的基礎,不論單打或雙打羽球選手皆須具備優異的專項體能,才能在競賽中獲得佳績。依據相關研究指出,羽球選手專項體能訓練必須針對速度、力量和敏捷性進行發展,而文中也提出羽球選手發展速度、力量和敏捷性的訓練方式,以期能提供給選手、教練做為日後訓練計畫擬定之參考。
祭祀韓愈是客家人特有的文化,在臺灣南部的六堆內埔鄉擁有全臺唯一祭祀韓愈的昌黎祠。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適逢韓愈誕辰,舉辦以祭典儀式為主軸,結合客家文化的「韓愈文化祭」。近年來,身體文化的研究逐漸受到關注,身體文化就是以身體為基礎,說明了身體活動以及與身體活動有關的一切物質設施,探討身體的文化運動對社會文化發展的作用機制與意義,並非只是身體活動的個體現象。而六堆客家韓愈文化祭之身體文化不單只有祭典儀式,還包含有傳統服飾、技藝與文學氣息的表現,也就是日常生活、祭典儀式、信仰與傳統文化等的綜合。
目的:速度與爆發力是籃球運動的重要體能要素,本研究旨在探討增強式訓練對青少年籃球隊員速度與爆發力之影響。方法:以21名青少年籃球隊男學生(平均年齡14.91±.32)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10人)與對照組(11人),對照組只接受球隊專項訓練,而實驗組除接受籃球專項訓練外,另額外接受每週2天、為期12週之增強式訓練,訓練內容是依據增強式訓練原理與應用之動作內容予以擬定,以漸進式的訓練方式增加訓練負荷。受試者於訓練前後均參加速度、爆發力與無氧動力之前測和後測,測驗項目包括:30m衝刺跑、垂直跳與Burke無氧動力,所得資料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比較兩組訓練前及訓練後組內與組間的差異情形,並以α=.05為顯著水準。結果:在12週增強式訓練後,實驗組垂直跳能力有顯著進步,且顯著優於對照組(p<.05);30m衝刺跑與Burke無氧動力,兩組均無顯著進步。結論:12週增強式訓練可有效提升青少年籃球隊員之爆發力。
本研究探討一資深桌球教練高南彬的運動生涯,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欲勾勒出其從事桌球運動之歷程。高南彬生於1940年,現年73歲,現任臺南市文南社區桌球聯誼會總教練。1952年因家中開設桌球訓練中心開啟桌球之路,至今從無間斷,目前已從事桌球運動60年。1958年首次代表臺南市參加第十三屆省運,1961年因服兵役代表臺北市參加省運,退伍後1963年至1980年止,持續代表臺南市參加省運、區運桌球賽等大賽。1981年起開始參加壯年組、長青組及國際性桌球賽,屢創佳績。1963年退伍後擔任桌球教練培訓桌球選手,於1974年開設臺南桌球訓練中心,並自創品牌「國花牌」桌球,為回饋桌球界及實踐個人的理想,在1987年前往宜蘭推展桌球運動,培育出不少優秀選手。從高南彬教練的經驗歷程中歸納出「創新與堅持」,為人生桌球之路的特色。
本研究探討足球運動教練、選手對於教練領導行為層級架構及評估準則衡量之差異。研究母群為參加2009-10大專足球聯賽(男49隊,女3隊)之足球運動代表隊,共獲得教練12名(男性10人,女性2人)、選手共50名(男、女選手各25名)之樣本。運用層級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得出教練領導行為各構面及評估準則之權重值。研究結果顯示,在評估構面方面,教練與男選手同樣以「訓練與指導行為」構面之權重值最高;女選手則以「回饋與獎勵行為」構面之權重值最高。在評估準則方面,教練與男選手同樣認為重要的評估準則為「對該做的事預先計畫」、「向每位隊員解釋技術與戰術」及「在隊員表現優良時,表示欣賞與鼓勵」;教練與女選手同樣認為重要的評估準則為「關心隊員表現良好時,是否得到獎勵」;男、女選手同樣認為重要的評估準則為「在重要的訓練事務上詢問隊員的意見」。本研究結果可供足球教練在訓練及經營球隊時之參考,減少教練與選手在訓練時的認知差距。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中臺科技大學不同學年度入學大一新生體適能的差異情形,並與教育部常模比較,結果將提供未來體育教學和體適能相關研究之參考。以中臺科技大學100-102年3,618位學生(男生1325人、女生2293人)體適能測驗結果為研究資料,所得數據以SPSS for windows 18.0套裝統計軟體處理,結果以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進行比較,若達顯著水準再進行Bonferroni多重比較分析,顯著水準定為α=0.05。結果顯示:一、不同年度學生BMI比較上,100年與101年結果有顯著差異,100年學生體重過重(BMI≧24)的比率最高(21.79%),若以性別區分,男生組有28.06%、女生組有17.89%為體重過重者。二、男生1600公尺跑走比較上,100年與102年成績有顯著差異。三、各項體適能結果與教育部常模比較後,只有心肺耐力跑走部分百分等級在30-45%之間,其他各項百分等級則是在50-65%之間。結論:中臺科技大學100-102年學生體適能表現還有改善空間,建議體育教學單位可藉由此結果擬定學生體適能改善與提升方案,藉由體育教學,以樂趣化的活動引導體能訓練,指導學生運動處方,培養學生規律運動習慣,建立正確的運動觀念並身體力行去實踐,提升學生的體適能水準,以達全人教育之目標。
本研究之目的為瞭解台南市國中體育教師教學信念之現況與差異之情形。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來蒐集所需資料,問卷含:一、基本資料;二、體育教學信念量表。本研究以台南市100學年度下學期國民中學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發放300份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問,回收256份,回收率85.3%,經剔除無效問券後,共得有效問卷213份進行研究統計。資料處理採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本研究主要結論為:一、國中體育教師教學信念之現況皆偏向多元取向。二、國中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在現任職務於整體層面及各層面未達顯著差異。三、國中體育教師教學信念於整體層面或各層面,不論性別、任教年資、教師職務、教師資格與教育程度等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