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目的為探究不同活動趨緩症候群等級之社區高齡者的握力、身體功能與運動參與情形之差異。52位65歲以上社區高齡者(男性25位與女性27位;平均年齡73.0±5.5歲)完成活動趨緩症候群(locomotive syndrome簡稱LS)等級判定檢測(站起檢測與二步行走距離),並依結果分成非活動趨緩症候群(non-LS)、等級1(LS-1)或等級2(LS-2)。此外,研究對象也完成了運動參與情形的調查、握力及身體功能的檢測(10m步行速度與30秒椅子坐立)。依據活動趨緩症候群等級判定結果non-LS佔9.6%、LS-1佔53.9%,以及LS-2佔36.5%。不同活動趨緩症候群等級與運動參與情形之間沒有顯著關連。LS-2(20.8 kg)與LS-1(25.0 kg)的握力顯著低於non-LS(35.2 kg)。LS-2的最快步行速度(1.18 m/s)與椅子坐立(10.7次)顯著低於LS-1(1.60 m/s, 15.8次)與non-LS(1.79 m/s, 22.4次)。本研究的結論為社區高齡者的握力與身體功能會依不同活動趨緩症候群等級而有所差異。
陀螺歷經不同時期的發展,從童玩遊戲到民俗體育競賽,其活動形式已然不同,逐漸形構成當今樣貌。教育部全國民俗體育競賽於102學年度起舉辦陀螺競賽,迄今已有十年。本研究旨在分析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陀螺團隊參賽之情形,採文件分析法及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及分析。經分析規則演進與陀螺團隊參與情形,分別帶出陀螺團隊組訓、團隊銜續、參賽動機等問題,再透過訪談進行深究。由訪談發現各校投入競賽組訓情形不同,分別透過社團活動、校本課程、晨間自修、下課時間、午休時間、週六集訓等時段進行教學與組訓。檢視各隊發展狀態與訓練計畫,會以循序漸進方式推動。團隊銜續部分可分為校方主導、校方協助兩類,學制越往上,校方主導的情形則越少,顯現陀螺被視為學校競技運動的延續性動能有漸弱之情形。參賽動機方面,此競賽具升學加分效益、提供學生參賽機會,校方願意支持、教練用心推廣等力量推動下,陀螺團隊得以投入競賽。陀螺活動競技運動樣態已然發展出異於傳統身體活動的運作形式,後續研究應可延伸至其它相關民俗體育項目,以探索前現代身體活動在現代運動競技思維下的發展過程。
目的與課題:李富財的足球生涯資歷豐富,從選手到教練資歷完整。選手時期曾獲選亞青盃、奧運國家代表隊;教練時期擔任飛駝隊助理教練、臺北市西湖工商體育教師、巴塞隆納奧運國家代表隊教練,直至接下臺南市北門高中足球隊教練一職,完成了佳里區三級足球最後一塊拼圖,其足球心路歷程值得探討,為本研究之目的。而本研究有意瞭解:1、李富財接觸足球的淵源。2、李富財的足球生涯歷程與執教理念。3、李富財對北門高中足球隊的期望。方法:採半結構式訪談進行,並依受訪者回想程度及回饋反應,適時調整調內容及流程。訪談時間民國110年1月11日下午4點30分,於臺南市佳里區國立北門高中視聽教室,進行訪談約1小時順利結束。另於111年7月15日二次訪談,補足資料不足之處。結果:1、李富財國小因住家緊臨哈瑪星社區足球隊附近,常在一旁協助足球隊撿球而開始接觸足球,後受到球隊的肯定而開始指導他踢球,而漸漸喜歡足球。環境的使然讓李富財有機會接觸足球運動,並在這過程中得到不少的肯定,足球運動便在心裡面萌芽。2、李富財半世紀的時間奉獻給足球,執教經驗豐富,先後在飛駝隊、臺北西湖工商、國家隊、北門高中足球隊擔任足球教練,不斷精進專業知識,育孕國手無數。拘謹的個性,讓李富財對學生的管教也特別嚴厲,認為球員的態度更重於技術,但他也注重學生的適性發展,除了是教練的身份之外,也與學生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他明白帶兵不能只靠訓練,師生要互相瞭解與信任,球隊經營才能長久。3、李富財在北門高中足球隊執教時期球隊獲獎無數,建立北門高中足球隊黃金十年的風光記錄,足球隊卻在巔峰時期,因基層學生來源出現大斷層而造成停訓。他走過風光的歲月,也經歷停訓的年代,他深知足球所帶來其他的附加價值意義非凡,所以他期望未來足球運動在臺灣能被更加重視,接棒的子弟兵再創北門高中足球的黃金年代。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學前混齡融合班大肌肉活動介入對特殊幼兒粗大動作之學習成效,並以單一受試研究法之A-B-C設計探討三位不同障別特殊幼兒,在接受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設計之大肌肉活動後粗大動作品質之變化。本研究採用PGMQS評量工具,利用視覺分析及效果值分析基線期及介入期學習成效之差異,並利用Google表單三角驗證學習成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大肌肉活動介入10週後個案身體動作表現品質有改善。
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是臺灣歷年舉辦最大型的國際賽會,在賽會平臺的國際交流中,臺灣具有特色的飲食文化應該也是重要的一環。研究目的在探討此次賽會的餐飲運作,結合臺菜發展的分析整理,期望國人未來舉辦國際賽會能發揚在地美食文化的參考。本研究為透過相關文獻蒐集,和研究者在選手村飲食部門擔任志工的田野觀察,進行歸納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國際賽會餐飲美食能促進國際交流,同時考驗當地團膳的行政管理能力,整合臺灣飲食發展的歷史、地理區位與創新發展,呈現值得持續發揚的特色,進而透過餐飲美食達到無國界的交流。台灣要辦理國際賽會誠屬不易,但如何透過大型的國際賽會將臺灣美食規劃在賽會的餐飲服務中,是未來努力的技術重點。
「球學」創辦人何凱成,秉持著「運動是教育的骨幹」的精神,於2018年成立第一屆的球學聯盟(CXL),時至今日,已經來到第五屆。聯盟企圖打造一個打破傳統認知的校園籃球聯賽,效仿美國NCAA賽事制度,提倡地區性聯盟、學業成績標準、主客場賽制。本研究採質性研究,透過整理相關議題資料與文獻分析,並透過訪談法,訪談實際參與球學聯盟之高中教練以及校隊球員。研究結果發現,臺灣學生運動員面臨體教分離與學業成績低落的兩大問題,參賽球學聯盟賽事的教練與球員對於聯盟有以下觀點:(一)地區性聯盟的規劃,幫助球隊與鄰近學校有更高的互動頻率,減少交通時間與金錢成本。(二)學業成績標準的訂定,能給予學生更多維持課業的動機,也鼓勵學生學習時間管理,養成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但成績認定的方式是否有調整的空間,如何才能達到立足點的平等。(三)主客場賽制的安排,能促進校園師生共同參與,讓運動價值回歸校園,也能讓學生嘗試擔任除了球員外,運動賽事中的不同角色。球學聯盟持續受到外界關注,教練與球員對於參加聯盟後,產生的改變持正向評價。然而,在賽事舉辦的規模、實力的平均、成績標準認定,以及如何延續主場傳統,會是教練與學生認為能持續調整的方向。在實務方面,則可供制定政策的相關產業人員,一些思維上的改變與一些創新的臺灣高中籃球經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