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library access?
IP:18.97.14.82

運動文化研究/Sport Studies

臺灣身體文化學會,正常發行

5-year IF 0.150
0.150 2024 年
Discipline Ranking
體育 28
Provided by Academic Citation Index

Choose issue


0 selected
  • Journals

本文認為,要想追問運動身體經驗的本源,為運動存有學找到研究的基點,透過梅洛龐蒂「基進反思」(radical reflection)充分的揭示,是一條可行的途徑。為完成這個設定的目標,將基進反思視為梅洛龐蒂哲學最主要的「方法」、「哲學」及「生存實踐」,並且以方法-哲學-生存實踐三位一體的視角作為切入點,進行梅洛龐蒂基進反思的系統化建構,是本文的研究重點。研究的進行重建了基進反思作為方法的具體圖像;指出基進反思是梅洛龐蒂哲學的基礎;確認基進反思是梅洛龐蒂哲學的生存實踐;並揭示運動身體經驗研究和運動存有學與基進反思的關係。

  • Journals

雖然在運動哲學研究領域裡,對尼采的探討不若海德格、沙特等存在主義者或胡塞爾、梅洛龐帝等現象學家豐富,但尼采卻是近代哲學中首位關注運動與遊戲的哲學家。本研究以「身體」定位,從哲學領域對尼采的評論出發,找出其哲學概念與運動、遊戲之所以親近的源頭;並藉由研究文本的歸納分析,探討在運動哲學研究中對尼采的闡釋,以及尼采哲學概念於運動哲學研究中的應用。研究提出:第一、尼采哲學是處在相對於形而上學的位置被理解;第二、在與形而上學的對比之下,真理的眾多樣貌得以現身,如:遊戲、觀點主義及身體議題,並產生具在地性的尼采哲學;第三、運動實踐與尼采哲學的體現具有高度相關;第四、在運動哲學研究中傾向採用尼采對身體的觀點、權力意志概念以及超人概念來詮釋運動。在以身體為定位的座標圖上觀看尼采,研究者主張,由於處在相對於形而上學的位置,諸如:遊戲的、觀點的以及身體的,這些無法在以形而上學為依歸的哲學中容身的「觀念」,因此成為思考的母體、認識的母體以及價值判準的母體。運動實踐幾乎是體現尼采哲學的最佳範例,而尼采的哲學寫作也提供了運動哲學研究者豐富的圖像隱喻。

  • Journals

本研究旨在說明,官方所支配的臺灣體育協會,如何建立日治時期臺灣棒球行政運作體制。臺灣體育協會為對內統合、對外聯繫臺灣體育運動的機構,透過建立競賽制度,以及扮演仲裁權威、運動統制等角色,建立起臺灣的體育行政體制。因此,一九二○年代以降,臺灣體育協會的成立,具有統合島內與編入帝國的雙重意義。體協的人事與經費多數由官方所負擔,而其運作因此也受到官方的影響。同時,體協透過州與廳等支部,將棒球運動深入地方社會,構成日治時期臺灣棒球運動推廣的基本架構。

  • Journals

團隊競技運動中的群架場面為主要的運動衝突意象,運動團隊也通常存在著「當鬥毆發生,必須離開板凳區進入場內支援隊友」這類內在規範。本研究將先行說明學界對於相關暴力衝突的一般性看法,進而討論麥金泰對實踐與邪惡實踐的定義,最後分別由「群架是一種邪惡實踐」與「群架不是一種邪惡實踐」的對立觀點展開辯證。本研究所得結論有三:首先,需避免群架成為社群的核心實踐。其次,邪惡實踐有可能被完全排除。最後,群架在道德上並非全然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