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91.177.91
  • 期刊

現代主義在台灣-從文藝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

摘要


本文企圖從政治、社會背景說明,西方現代主義所以在50、60年代的台灣盛行的原因,以及現代主義在台灣所表現出來的特殊樣貌。 40、50年代之交,敗退到台灣的國民黨,在台灣厲行高壓的政治統制。國民黨切斷了中國(包括日據時代的台灣)的新文學傳統。這一傳統強調人道主義、社會主義和現實主義,具有強烈的反帝和民族主義色彩。國民黨禁止台灣的知識分子接受這一傳統,並以政治的手段來威嚇他們。因此,台灣的知識分子不得不遁入純藝術的象牙塔,一方面在這裏尋找自己的定位,一方面又苦於和社會脫節而無法安於這種定位。就在這種困境中,台灣知識分子接受了西方的現代主義。 同時,在社會方面,戰後的台灣在50、60年代急遽的現代化。在現代化過程中,台灣的知識分子在知性上過度迅速的西化,而與一般民衆脫節;在實際生活上,他們無法順利的適應迅速現代化的都市社會,而產生階段性的心理障礙。這雙重困境,造成了台灣知識分子的自我認同危機。這樣的認同危機,促使台灣的知識分子很容易就接受了充滿疏離痛苦的西方現代主義文學。 台灣比較優秀的現代主義作家,在相當程度上能夠藉助於西方現代主義的技巧和意識形態,來表現50、60年代台灣知識分子的政治困境和自我認同危機。這就是台灣現代主義的特殊樣貌。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陳玉玲(2018)。孤獨的狂歡 從《戴洛維夫人》看華文意識流小說〔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2fTKU.2018.00936
翁淑慧(2007)。依違在「現代」與「傳統」之間:台灣六○年代本省籍現代派小說家的「鄉土」想像〔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2fNTHU.2007.00013
陳政彥(2007)。戰後臺灣現代詩論戰史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43914
汪淑珍(2007)。林海音及其出版事業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43763
蘇怡菁(2007)。施明正及其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4572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