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73.35
  • 期刊

身體活動的效益、影響因素及其促進策略

摘要


從事身體活動可以促進個體生理、心理和社會人際的效益,因而,對於全人健康促進,身體活動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身體活動行為改變的每個過程,都涉及許多複雜因素。透過理論和模式對各變項間的解釋與預測,除了可以更瞭解身體活動的阻礙及促進因素外,並可將這些關鍵的中介變項,應用在身體活動行為改變的策略上。行為改變理論不僅對行為改變的階段和過程,提供重要線索,同時對行為改變介入活動的策略選擇,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本文除闡述身體活動效益及影響因素外,並依據行為改變模式,針對個人身體活動行為改變,提出認知和行為的策略。

參考文獻


邱啟潤、張永源、陳武宗、黃洽鑽、黃忠信(2000)。高樹鄉農村老人健康狀況的評估研究。護理研究。8,227-239。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1998).Exercise and activity for older adults.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30,992-1008.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2000).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Baltimore, MD:Author.
Bandura, A.(1986).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Bandura, A.(1997).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New York:Freeman.

被引用紀錄


蔡宏修(2015)。國中學生希望感、社會支持與自尊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5.00186
楊盛翔(2012)。老年症候群與自覺健康之相關因素探討〔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12.00001
郭美穗(2009)。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身體活動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1/TMU.2009.00078
李宏文、黃承暉、王亭乃、潘義祥(2021)。合作學習融入計步器自我監控策略對學生身體活動量之影響臺灣體育學術研究(71),19-40。https://doi.org/10.6590/TJSSR.202112_(71).02
陳明宏(2018)。籃球系隊行動模式—自我效能調節效果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5(1),61-77。https://doi.org/10.6214/JSRM.201803_15(1).000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