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220.114
  • 期刊

抽樣調查中樣本代表性的問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以事後追溯方式使用八項研究調查資料和兩項文獻,整理和比較不同的資料蒐集方式對樣本代表性的影響。結果發現沒有證據顯示面訪、電話訪問、或郵寄問卷會導致系統性的樣本代表性差異。影響樣本代表性的因素來自研究主題、替代樣本方式、問卷設計或其他原因的可能性要比訪問方式大得許多。不論是那一種資料蒐集方式,訪問失敗的現象都會發生;而且因不同的原因而使得訪問失敗具有特殊傾向,不具隨機性,進而使得樣本代表性受到不同角度的扭曲。最好的資料蒐集方式是儘可能的訪問到每一個原始的中選樣本,追蹤到底,不要放棄,不要替代。隨機性的替代樣本傾向成功樣本,對樣本代表性的缺失並沒有改善。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李安仁(2016)。為什麼台灣護理人員總是留不住?探討相對剝奪感與工作倦怠對離職傾向之影響〔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600265
盧信宏(2011)。誰取代了侍從主義? 政治分歧與選制變遷下雲林縣政治連結的持續與變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0738
謝佳容(2006)。從個人、家庭、學校探討台北市國中生憂鬱症狀的相關因素〔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1909
劉影梅(2004)。國際身體活動量表台灣中文版之發展與信效度驗證〔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4.02074
林東龍、林雅容、劉一龍、潘淑滿(2023)。敏感性問題訪問調查的挑戰:以婦女遭受親密伴侶暴力為例臺大社會工作學刊(48),37-67。https://doi.org/10.6171/ntuswr.202312_(48).00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