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224.246
登入
登出
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登入
登出
出版品瀏覽
幫助
授權華藝
IP:18.219.224.246
繁體中文
English
简体中文
精確檢索 : 冠狀病毒
模糊檢索 : 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感染
冠狀病毒疾病
查詢出版品: 冠狀病毒
進階查詢
查詢歷史
主題瀏覽
【下載完整報告】國民法官、工作與心理健康成熱門研究議題?熱門研究焦點一次看!
期刊
《我們不曾現代過》的三個意義
Three Meanings of "We Have Never Been Modern"
雷祥麟(Sean Hsiang-Lin Lei)
《科技醫療與社會》
10期
(2010/04)
Pp. 221-235
https://doi.org/10.6464/TJSSTM.201004.0221
引用
分享
收藏
列印書目
全文下載
參考文獻
吳嘉苓編、傅大為編、雷祥麟編(2004)。
科技渴望社會
。台北:群學。
Google Scholar
拉圖傅憲豪譯、周任芸譯、陳榮泰譯、傅大為校定(2008)。一個(有點)蘇格拉底式的對話。
科技、醫療與社會
。6,201-230。
Google Scholar
史蒂文‧謝平、賽門‧夏佛蔡佩君譯(2006)。
利維坦與空氣泵浦
。台北:行人。
Google Scholar
成令方編、傅大為編、林宜平編(2008)。
醫療與社會共舞
。台北:群學。
Google Scholar
林文源(2007)。論行動者網路理論的行動本體論。
科技、醫療與社會
。4,65-108。
Airiti Library
Google Scholar
顯示所有 34 篇參考文獻
被引用紀錄
皮國立(2012)。
「氣」與「細菌」的中國醫療史—民國中醫外感熱病學析論
〔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10363
Airiti Library
Google Scholar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
《我們不曾現代過》的三個意義
篇名與作者
參考文獻
被引用紀錄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
全文下載
本網站使用Cookies
為了持續優化網站功能與使用者體驗,本網站將Cookies分析技術用於網站營運、分析和個人化服務之目的。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使用Cookies。
我知道了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