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35.224
  • 期刊

新住民家庭跨文化適應歷程之個案研究-現象學觀點

A Case Study of Cross - Cultural Adaptation for the Transnational Marriage: by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s

摘要


本研究期待看見新住民家庭適應歷程中的阻力與助力,以協助其在本土社會文化中的調適與融入,故其文化適應歷程是本研究欲探討的議題。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分析,半結構化之形式進行訪談,透過立意取向,由學校、社區等相關機構推薦、篩選後,選擇一對結婚十年以上並育有學齡子女的新住民家庭夫妻作為參與者。研究結果如下:一、原生文化影響婚姻決定:原生文化對於臺灣、對跨國婚姻之評價,以及對於另一半的考量要件,加上周遭他人結婚來臺之經驗,成為遠嫁之推力。二、原生文化影響婚後家內適應:陸籍妻子因臺灣和原文化裡的風俗民情差異不大,故環境適應容易,此外其文化和臺灣在於性別分工上的想法相近,這點可能和兩地地緣、文化風氣接近有關。三、人際圈之建立有助於新住民妻子之調適:新住民妻子剛來臺時生活支柱為配偶,若先生能提供新住民配偶在穩定關係中感受到滋養、安全,將有助於減低其親職壓力。四、感知的偏見與自我認同感:外界對於新住民家庭仍有偏見或以偏概全之想法,也影響了社會對她們的信任感及延伸的就業機會。此外新住民妻子更看重自己是否能以「母職」角色獲得先生、孩子甚至是外界的認同,也連帶影響到其對婚姻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Hycner, R. H. (1985). Some Guidelines for th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Interview Data. Human Studies, 8 , 279-303. Retrieved from http://dx.doiorg/10.1007/BF00142995.
王翊涵(2011)。「我很辛苦,可是我不可憐!」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在臺生活的優勢觀點分析。臺大社工學刊,23,93-136。
高旭繁、陸洛(2006)。夫妻傳統性/現代性的契合與婚姻適應之關聯。本土心理學研究,25,47-100。
夏曉鵑(2006)。新移民運動的形成─差異政治、主體化與社會性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1,1-71。
鈕文英(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二版。台北:雙葉書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