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4.227.112.145
  • 學位論文

醜怪的理想身體:台灣健美運動的社會學研究(1958-2003)

指導教授 : 孫中興

摘要


在健身房文化逐漸成為台灣都會生活的一部分時,與健身房文化部分系出同源的「健美運動」和「健美先生」們卻逐漸失去能見度。健美先生肌肉結實的身體乍看符合男性理想形象,實際上它在台灣社會卻並不「秀異」,反而隱約有被排斥的危險。本文於是追問:台灣健美運動何以日趨邊緣、健美先生的身體形象何以價值曖昧?   台灣健美運動的困境,不宜被去歷史地思考為「東西文化差異」的結果,也不適合被單純框架為「男子氣概」或「猛男情結」的性別身心問題。本文主張,台灣健美在醜怪與理想之間地位曖昧,是象徵鬥爭的操作。這種價值的變遷是有行動者、有歷史過程,也有社會基礎的。   健美運動的確一度被台灣社會視為「有價值」的事物,但是當崇尚國族體育的氣氛轉向消費主義,健美肉體的文化意義卻只能建立於個人的肌肉滿足感,無法成為身體象徵經濟中大量流通的符號時,健美人的「身體資本」就喪失了資本自由轉換的能力。加上台灣健美運動從誕生以來就習於靠國家或「靠自己」,然而當消費時代來臨、社群內部派系問題又逐漸浮現時,這種資源取得和文化人口再生產的模式就遇到了瓶頸。健美身體文化的發展問題,雪上加霜。   指出這些問題,並不是在撰寫健美運動的墓誌銘,而是指出健美身體文化尚有可為之處。健美研究的意義,是一個主流文化與次文化之間的鬥爭問題――本文對台灣健美社群的建議是,健美身體價值的變化有賴各種外部社會力量的操作,不是健美人「自己好好練」或「靠自己」的英雄奉獻心態可以解決的;對人文社會研究者的建議則是,本地的健美研究不宜被過去的西方文獻束縛為「規訓」問題,而更像是「自我技術」的問題。除了追問健美的身體建構與異化,更需要去追問身體如何帶來權力,以及這種運作模式如何衍生出本地身體次文化鬥爭史的戲碼。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邱建章,2003,《來去加州:休閒健身運動與生活風格之文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薛雲道,2002,《全國運動會之歷史變遷(民國35-90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威村,2003,《中國大陸職業籃球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http://www.power-house.com.tw/index-06.htm。力屋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姜慧嵐,2000,《台灣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產業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洪奕歆(2018)。女性健美選手的身體意象與認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800561
陳秋瑋(2009)。從局外人到圈內人:社研所非科班生的學習歷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002200914491300
黃柏竣(2009)。健身房男性會員運動行為、肌肉外顯滿意度與自尊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8-1111200915522032
莊珮琪(2010)。職棒球員身體資本之形成及其轉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14919
鍾瀚億(2014)。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知覺價值、運動承諾對忠誠度之影響〔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8-261120141018349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