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86.155
  • 學位論文

漢代地方大姓與政府的依存關係--以成陽仲氏為例

The Interdependence of Powerful Local Families and Government In the Han Dynasty——The Case of the Cheng-Yang Chung Family

指導教授 : 邢義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試圖分析漢代地方大姓的特性,探討他們與中央或地方政府的互動,指出大姓與政府之間主要的關係不是壓制、對抗,而是相互依存。 第一章回顧士族、豪族等與地方大姓相關研究成果,展望可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第二章結合漢代家族史的研究成果,論證漢代的「宗族」一般是指親族關係,而非嚴密組織。所謂的地方大姓,是以某地在政治、經濟或社會上具有勢力的某一家庭為中心,凝聚同地同姓家庭而形成。地方大姓也會吸引非同姓的賓客、部曲等,而構成足以支配某地政治、經濟、社會資源的勢力。 第三章說明漢代地方大姓因擔任鄉里事務的領袖,影響鄉里百姓的生活。不過由於鄉里常據仕宦、德望、財力等推選領袖,因此地方大姓之間也會形成競爭。 第四章以碑刻史料對成陽仲氏進行個案研究。首先整理諸碑的年代與著錄,並加注釋作為進一步討論的基礎。碑刻中的成陽仲氏,以為漢求福的名義,得到政府支持修建堯廟與堯母靈臺,從而建立鄉里聲望,使族人得到仕途發展。形成他們與漢廷利益與共,相互依存的局面。 第五章總結前述,認為漢代是多元、成熟的社會,因此大姓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維持社會地位。

關鍵字

豪族 大姓 宗族 地方祭祀 成陽仲氏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杜正勝,〈「單」是公社還是結社?—與俞偉超先生商榷〉,《新史學》創刊號,1990,頁107-124。
高明士,《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台北:明文,1986。
崔向東,《漢代豪族研究》,武漢:新華書店,2003。
黎明釗,〈西漢中期之三老與豪彊〉,《新史學》8:2,1997,頁59-91。
林富士,〈六朝時期民間社會所祀「女性人鬼」初探〉,《新史學》7:4,1996,頁95-115。

被引用紀錄


游逸飛(2014)。戰國至漢初的郡制變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008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