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247.196
  • 學位論文

用水計畫書審查及查核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view and Audit System of Water Use Plans

指導教授 : 李方中 林國峰

摘要


臺灣四面環海,河川流短、地勢陡峻、水資源涵蘊能力不佳,雨量分配極不平均,約80%降雨集中於五至十月之豐水期。過去臺灣建造蓄水設施解決缺水問題,然而隨著優良壩址多已開發、開發用水需求增加、取用水型態改變等因素,政府的水資源策略已逐漸調整為「以供定需」,改變需求以適應水資源供應潛能。因此,對於取用水管理制度的現況,有深入研究之必要。 本研究藉由文獻的回顧、法規的探究、資料的分析與水資源現況的理解,歸納出用水計畫書制度產生的緣由、制度之目的、制度之效益及制度參與者間的法律關係。同時,為了降低用水計畫書案件的差異水量(核定與實際用水量間的差值),本研究使用案件查核資料,考慮區域供水特性和法規更動情況,提出最佳檢討策略,並將其結果與水利主管機關的檢討效果(用水差異分析檢討會議和現地訪查)進行比較。 依本研究歸納結果,早期取水人許多是用水人,近年來隨著自來水使用比例的提升與水源調配的操作靈活化,取水人與用水人的角色逐漸分化。水權制度僅管控取水端的行為,難以管理用水端的使用狀況,而用水計畫書制度可有效管理大用水戶用水端的使用狀況。另外,本研究認為用水計畫書制度的出現為漸進式的過程。最早為水利主管機關配合環評相關法規,協助受理有用水審計需求之案件。隨後,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亦出現需求。105年《水利法》的增訂條文將用水計畫書制度納入母法,賦予水利主管機關執行之公權力,使其在制度中的角色由被動配合轉為主動積極。此外,從時間軸的角度觀察,本研究認為用水計畫書制度的目的,包含:檢視開發單位的用水合理性與避免用水排擠效應、協助水利主管機關掌控整體用水量及用水成長趨勢、方便供水單位進行水源調配與操作及解決水權制度對用水端管理之困難。 本研究透過法規檢索,探究用水計畫書制度參與者之法律關係,分析得到:水利主管機關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間屬法律上的權限委託關係、水利主管機關與開發單位間為行政上的法律關係、查核單位對水利主管機關而言為一種典型的行政助手、供水單位則視其身份與水利主管機關間存在不同之關係。此外,在用水計畫書制度中,開發單位需向供水單位取得供水同意,作為水源佐證之資料。供水同意文件的法律性質為單務契約,表示雙方存在義務不對等之關係,與常理不符。 本研究對查核資料進行探討。結果顯示,本研究提出的最佳檢討策略的成本低、耗時少,且其水量核減結果優於水利主管機關之檢討效果。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水利主管機關未來可權衡經濟與時間因素,個別檢討各區域之少數大水量案件,使用最佳檢討策略檢討其餘多數案件。如此可提升現有檢討機制的效率,以達到水資源有效分配。 本研究歸納之用水計畫書制度產生的緣由、制度之目的、制度之效益及制度參與者間的法律關係和提出之最佳檢討策略降低的差異水量,有助於釐清用水計畫書制度的運作模式和有效分配水資源。未來可協助水利主管機關修正相關的水資源管理政策。

並列摘要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in Taiwan is uneven. In the past, building dams and reservoirs w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overcome water shortages. However, as the effective volume of the reservoirs decrease and the demand for water increases, the review and audit system of water use plan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To analyze causes and purposes as well as benefits of the system, the author uses several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regulations referring and data analysis. Moreover, different legal relationships among participants in the system are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 proposed an optimal review strategy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in reducing ratified water demand in water use plans, which have not reached actual water demand.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review strategy outperforms over the operation in practice used by the Water Resources Agency (WRA). Th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and the proposed optimal review strategy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are expected to be beneficial to the WRA in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policy reforms.

參考文獻


24.盧盈宏,孫建平(民100)。以合作賽局理論應用於環境流量及社會需求之水資源分配。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楊惠真,周桂田(民101)。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用水計畫風險治理爭議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闕雅文,陳明健(民94)。區域水資源調配機制之建立—水銀行之理論與實證模型。農業經濟半年刊,77,171-202。
28.楊東隆,謝哲勝(民102)。農業水權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王禎彬,王慶瑜(民96)。我國缺水因素與解決策略之分析評估。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