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173.214.79
  • 學位論文

臺灣主要國家公園遊憩效益評估—旅遊需求體系模型之建構

Economic Evaluation of Recreation Benefits at Taiwan National Parks:Travel Demand System frame

指導教授 : 吳珮瑛

摘要


傳統遊憩效益評估中,由於忽略遊憩替代地點的影響,造成遊憩效益的估計偏誤,至近年來,探討國際間旅遊需求的研究嘗試以完整的旅遊需求函數系統,納入替代地點的考量而進行遊憩效益評估,其不僅具有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提供完整的消費者個人訊息,更精確地進行遊憩效益值估計。 遊憩效益評估方法之一的旅行成本法從發展之初至後續的修正,不斷地想解決傳統遊憩效益評估當中的缺失,即忽略替代地點或多地點衡量的問題。由旅行成本法發展多年的估計模型中,可以看見其先後相繼提出單一旅遊需求函數或聯立方程組的需求模型,但這些研究並未從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出發,考慮個人的效用極大或支出極小消費行為,因此仍無法針對替代地點或多地點的衡量給予完善的估計。直到現在,旅行成本法仍未有適合替代地點與多地點衡量的模型可供使用。 本研究進行臺灣地區主要五座國家公園同時存在的遊憩效益衡量,將旅行成本法的概念以完整旅遊需求函數模型做估計,採用線型近似理想需求體系做為評估模型,以多旅遊地點的旅行成本價格作為替代地點的衡量方式納入模型當中,且考慮時間價值、區域變數的影響,因此在實證資料的整理上,針對時間機會成本做探討及價格轉換,而區域變數的劃分,則以距離與地區的傳統假設而做設定;此外,現成資料所帶來的樣本選擇偏誤採取模型校正及二階段估計方式來解決,最後,建構出一個完整的旅行成本法旅遊需求體系評估模型,得到合理的臺灣主要五座國家公園效益評估價值。 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之旅行成本法旅遊需求模型由於考量了其他替代國家公園地點的替代或互補關係,因此較以往採用個別評估的旅遊需求函數推估效益值準確且合理,足以提供作為效益價值的參考依據。除此之外,此完整旅遊需求模型也為旅行成本法的替代地點與多地點議題提供一個解決的途徑。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吳珮瑛、謝雯華,1995。「環境財需求函數之估計:封閉式條件評估模型之比較分析」,『農業經濟叢刊』。1卷,1期,1-46。
Shiptsova, R., H. L. Goodwin Jr, and R.B. Holcomb, 2004. “Household expenditure patterns for carbohydrate sources in Russi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9(2):296-308.
吳珮瑛、蔡惠雯,1993。「水質受補償需求函數之估計:封閉式條件評估資料之應用」,『農業經濟論文專集』。32輯,65-88。
汪真滿、陳凱俐,2000。「遊憩資源之遊憩效益評估—以宜蘭縣為例」,
Agnello, R. J., and H. Yunqi, 1993. “Substitute site measures in a varying parameter model with application to recreational fishing,” Marine Resource Economics, 8(1):65-77.

被引用紀錄


嚴睿瑀(2015)。小琉球生態旅遊遊憩承載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6%2fNPUST.2015.00148
林琮維(2013)。保安林遊憩效益評估-以台東森林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3.0261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