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
中文文獻:
-
毛澤東(1991)。《毛澤東選集 第一卷》。北京:中央文獻研究室
-
毛澤東(1991)。《毛澤東選集 第五卷》。北京:中央文獻研究室
-
王壽南(2004)。《唐代政治史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
-
石俊超、劉彥偉編著(1991).《比較監察制度》。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
-
列寧,(1985)。《列寧全集 第二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朱光磊(2010)。《中國政府與政治》。臺北,揚智文化
-
吳宗國(2004)。《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李小樹(2000)。《秦漢魏晉南北朝監察史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李伸一(2005)。《監察權之理論與實務》。台北:監察院
-
孫中山著;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1989)。《國父全集 第一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
孫中山著;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1989)。《國父全集 第二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
馬克思,恩格斯(197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馬克思,恩格斯(200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三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張穹(2000)。《公訴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
張晉藩(2007)。《中國監察法制史稿》。北京:商務印書館
-
張榮林(1969)。《中國憲法上監察權之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
陳新民(2009)。《反腐鏡鑒的新加坡法治主義:一個東方版本的法治國家》。北京:法律出版社
-
廖福特(2011)。《國家人權委員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
熊偉(2011)。《秦漢監察法制史稿》。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監察詞典編寫組(1980)。《監察詞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蔡定劍(1991)。《國家監督制度》。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
蔡定劍(2003)。《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
-
蔣國平等編著(1999)。《中國行政監察理論與實務》。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
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 第三冊》。北京:人民出版社
-
王克群、呂序翰(2013)。<「窯洞對」的鞭策和警示>,《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4):59-62
-
王希鵬(2015)。<建國後黨的紀律檢查雙重領導體制改革的歷史脈絡和演進方向>,《執政黨建設》。2015(2):42-46
-
左卫民、安琪(2018)。<监察委员会调查权: 性质、行使与规制的审思>,《武漢大學學報》。71(1):100-105
-
朱福惠(2017)。<國家監察體制之憲法史觀察——兼論監察委員會之時代特征>,《武漢大學學報》,70(3):25-36
-
何增科(2008)。<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權力監督的重要變化和進展>,《社會科學研究》。2008(4):17-23
-
何增科(2009)。<中國目前廉政制度體系總體狀況及其有效性評估>,《學習與實踐》,2009(5):5-15
-
何增科(2011)。<建構現代國家廉政制度體系:中國的反腐敗與權力監督>,《廣州大學學報》。2011(1):5-15
-
吳秀玲(1998)。<中共行政監察法評析>,《中國大陸研究》。41(4),39-48
-
吳秀玲(2007)。<論我國監察權的演變與未來發展方向>,《國家發展研究》。6(1):29-67
-
吳秀玲(2017)。<中共中央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述評>,《展望與探索》。15(2):37-44
-
吳建雄(2017)。<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價值基礎與制度構建>,《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7(2):53-63
-
吳美華(2009)。<中國共產黨紀檢機構的歷史沿革及其職能演變>,《中共黨史研究》,2009(3):19-27
-
李永忠(2017)。<權力結構改革與監察體制改革>,《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2):30-35
-
林鈺雄(1998)。<談檢察官之雙重定位:行政官?(司)法官?>,《刑事法雜誌》。42(6):1-80
-
施雪華、孔凡義(2006)。<代議民主的制度規則與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理論月刊》。2006(9):5-10
-
胡勇(2017)。<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檢察機關的再定位與職能調整>,《法治研究》,2017(3):88-94
-
徐文傑、王蘭(2010)。<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互動研究>,《政黨制度與政治文明》,2010(5):34-38
-
徐顯明(2008)。<世界人權的發展與中國人權的進步——關於人權法律史的理論思考>,《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8(2):30-36
-
秦前紅(2018)。《國家監察制度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
秦前紅、石澤華(2017)。<監察委員會留置措施研究>,《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17(4):9-19
-
翁源燦(2003)。<中共、丹麥廉政監察制度之比較>,《法律與法制》。1(6):75-87
-
馬嶺(2017)。<監察委員會的設立與人大制度完善與憲法修改>,《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17(4):20-27
-
馬懷德(2016)。<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和主要任務>,《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6):15-22
-
馬懷德(2018)。<再論國家監察立法的主要問題>,《行政法學研究》,2018(1):3-15
-
高維峰(2018)。<從「兩規」到留置:黨和國家執紀方式的重要創新>,《理論月刊》,2018(3):103-108
-
張偉(2011)。<試析設立國家人權機構的國內法依據>,《政法論壇》。2011(5):111-118
-
張賢明(2012)。<當代中國問責制度建設及實踐的問題與對策>,《政治學研究》。2012(1):11-28
-
陳冬(2017)。<監察委員會的設置與檢察權的重構>,《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58-66
-
陳光中(2017)。<關於我國監察體制改革的幾點看法>,《環球法律評論》,2017(2):115-117
-
陳瑞華(2000)。<司法權的性質——以刑事司法為範例的分析>,《法學研究》,2000(5):30-58
-
陳衛東(2002)。<我國檢察權的反思與重構——以公訴權為核心的分析>,《法學研究》,2002(2):3-19
-
楊建順(2017)。<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十大課題>,《中國法律評論》,2017(6):55-79
-
趙建民(1999)。<黨國體制下黨與立法機構關係的若干思考——中國大陸個案分析>,《中國大陸研究》。42(9):13-25
-
劉小妹(2018)。<人大制度下的國家監督體制與監察機制>,《政法論壇》,2018(36):14-27
-
劉擁,劉潤發(2010)。<傳統公訴權現代轉型的路徑選擇>,《人民檢察》,2010(24):26-28
-
劉艷紅(2016)。<中國反腐敗立法的戰略轉型及其體系化構建>,《中國法學》,2016(4):218-244
-
蔡相廷(2010)。<歷史制度主義的興起與研究取向-政治學研究途徑的探討>,《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2):39-77
-
蔡樂渭(2005)。<論我國行政監察制度的改革>,《江西行政學院學報》。8(2):30-32
-
盧建平(1992)。<行政監察法初探>,《浙江大學學報》,6(3):50-57
-
閻長貴(2008)。<一篇更重要更全面的「窯洞對」——毛澤東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問>,《炎黃春秋》。2008(10):33-34
-
龍宗智(1999)。<論檢察權的性質與檢察機關的改革>,《法學》,1999(10):2-8
-
薛彤彤、牛朝輝(2017)。<建立專業化導向的國家監察官制度>,《河南社會科學》。2017(5):21-27
-
謝元魯(2004)。<論中國古代國家監察制度的歷史經驗>,《社會科學輯刊》,2004(3):83-89
-
謝鵬程(1999)。<論檢察權的結構>,《人民檢察》,1999(5):54-56
-
謝鵬程(2000)。<論檢察權的性質>,《法學》,2000(2):14-17
-
韓大元、劉松山(2002)。<論我國檢察機關的憲法地位>,《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5):69-77
-
(三)、專書譯著
-
張雁深譯,C.L.Montesquieu 著,《論法的精神》(1998)。台北:商務印書館
-
陳菁雯、葉銘元、許文柏譯,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ker 著,《政治學方法論》(1998)。台北:韋伯文化
-
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Andrew Heywood著,《政治學新論》(2009)台北:韋伯文化
-
葛永光譯,Rod Hague 著,《比較政府與政治導論》(1987),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
-
(四)、編著論文
-
吳玉山(2007)。<宏觀中國-后集權資本主義發展國家:蘇東與東亞模式的糅合>,徐思儉 吳玉山(主編)《黨國蛻變-中共政權的菁英與政策》,頁309-335。臺北:五南
-
李炳南,吳豐宇(2012)。<導論:世界各地區監察制度的發展過程與簡介>。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主編),《世界監察制度手冊(第二版)》,頁:1-29。台北:監察院
-
周陽山(2012)。<各國監察制度的比較分析與發展趨勢>。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主編),《世界監察制度手冊(第二版)》,頁:319-376。台北:監察院
-
葛永光(2012)。<世界監察制度手冊結語>。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主編),《世界監察制度手冊(第二版)》,頁:399-402。台北:監察院
-
趙榮耀,鄭慧雯(2012)。<第四章,監察與人權>。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主編),《世界監察制度手冊(第二版)》,頁:378-398。台北:監察院
-
-
(五)、學位論文
-
李文郎(2005)。《修憲後我國監察制度與芬蘭國會監察使制度之比較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丁清曄(2006)。《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制度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
-
周望(2012)。《中國「政策試點」研究》,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博士學位論文。
-
(六)報紙雜誌
-
中國紀檢監察報(2017)。<拿出高質量試點「樣品」——山西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紀實>,《中國紀檢監察報》,2017-06-07
-
王少偉(2017)。<以首善標準完成監察體制改革試點任務——北京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紀實>,《中國紀檢監察報》,2017-06-01
-
張磊(2017)。<努力向黨中央交出高質量答卷——浙江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紀實>,《中國紀檢監察報》,2017-06-13
-
習近平(2013)。《習近平:科學有效防治腐敗 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人民日報,2013-01-23
-
習近平(2017)。<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10-18
-
(七)網路資料
-
《彭真傳》編寫組(2013)。《彭真在主持起草1982 憲法的那些日子裡》,中國人大網,網址:http://www.npc.gov.cn/npc/zgrdzz/2013-06/26/content_1798451.htm,2013-02-19。檢索日期:2018-04-05
-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8)。< 12項調查措施:在細化中規範 在實踐中提升>,國家監察委員會網站, 網址:http://www.ccdi.gov.cn/toutiao/201801/t20180121_162216.html。檢視日期:2018-05-05
-
中國人大網(200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釋義》,網址:http://www.npc.gov.cn/npc/flsyywd/xingzheng/node_2189.htm。檢視日期:2018-05-17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7)。《葉劍英傳》第三十三章,網址: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82819/88996/89990/6026113.html 。檢索日期:2018-05-17
-
中國政府網(2014)。《國務院關於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網址: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7/content_9170.htm。檢索日期:2018-05-05
-
王漢斌(2004)。《鄧小平同志親自指導起草一九八二年憲法》,人民網,網址:http://www.people.com.cn/BIG5/14576/15017/2814469.html。檢索日期:2018-04-06
-
辛聞(2016)。《解讀:中央軍委機關調整組建完成 四總部改為15部門》,中國網,網址http://news.china.com.cn/txt/2016-01/12/content_37553100.htm。檢索日期:2018-05-05
-
黃安偉(2012)。習近平警告縱容腐敗必然亡黨亡國,紐約時報中文網,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21120/c20corruption/zh-hant/。檢索日期:2018-04-06
-
習近平(2012)。《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學習會議的講話》,中國政府網,網址: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9/c_123967017.htm。2012-11-19,檢索日期:2018-6-20
-
習近平(2015)。習近平: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 不定指標上不封頂,新華網,網址: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11/c_127376996.htm。2015-1-11,檢索日期:2018-05-05
-
新京報(2017)。<京晉紀委、監察委明確調查使用規範>,新華社,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7/06/09/446231.html。2017-06-09,檢索日期:2018-05-05
-
新浪網(2007)。《中國國家預防腐敗局正式揭牌》,網址:http://news.sina.com.cn/c/2007-09-13/095913881938.shtml。檢視日期:2018-05-05
-
霍小光、王駿勇(2014)。《習近平: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新華網,網址: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14/c_1113636703.htm。檢視日期:2018-6-20
-
英文文獻:
-
(一)專書論著
-
Heady,Ferrel.(2001).Public Adminstr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New Yorker:Marcel Dekker
-
John Locke(1988),Two Treatise of Government, New York: Cambridge
-
(二)期刊論文
-
Andrew Nathan.(2003),China.s Changing of the Guard: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Journal of Democracy, 2003(1),pp.6-18
-
Bruce J. Dickson,2007(192),Integrating Wealth and Power in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s Embrace of the Private Sector, The China Quarterly,pp. 827-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