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81.33.119
  • 學位論文

遺址保存之法制架構與實踐

Study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Practice of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aelogical Site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 蔡宗珍

摘要


本論文以遺址保存法制化為中心,在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體系之下,討論遺址保存的法制架構,以及現行文資法施行以來,遺址保存規制的實踐現況。 有鑑於遺址在我國法定文化資產項目中,是較不為人所熟悉的一項,因此,在本文的第一章與第二章之中,對於遺址的意涵做基本解說,包括其內容、價值、做為文化資產的意義、與其他文化資產的差異特質以及保存規範應注意的重點。在對遺址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之上,再繼續探討遺址的法制化過程。 第三章則自文資保存的憲法依據出發,簡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整體架構,接著試以釋義學的方法,解析文資法中遺址保存法制之架構,尤其針對遺址保存之規範內涵,從法定遺址本身、遺址因定著於土地的特質,而法制規範如何安排遺址之保存權利與土地權能者之間的衝突。 在解構法制體系之後,藉由因遺址而生爭議的案例,從法定遺址的認定、遺址與其所定著土地之間所生的權利紛爭,包括遺址發掘致土地所有權人的損失、土地之權能者對於遺址的破壞,以及對應此破壞的公權力行使方式,透過案例更具體化遺址法制保存的特質。 遺址保存最佳的方式就是現地保存,但是在與土地開發權能有所衝突時,於衡量輕重後,遺址保存不得不讓步之下,尚有發掘記錄的保存方式,然而遺址發掘卻又致使土地權能人支出額外的成本。參考日本及法國的法制安排後,毋寧還是從考古發掘著手,解決方式乃是將考古發掘國家化,亦即由國家擔負遺址發掘工作,使土地所有權人受到遺址保存土地管制之最小衝擊,而遺址仍能得到最底線的保存。

參考文獻


周泰維(2007)。《文化國家與文化政策之租稅優惠》,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柯雅薰(2009)。《遺址保存之相關法律問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惠圓(2003)。《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法律分析-以私有文化建築保存為核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Jacques CHARPILLON(著)張惠東(譯)(2008)。〈法國文化資產保存法制〉,《律師雜誌》,346期(7月號),頁46-56。
郭介恆(2008)。〈文化資產保存審議法制—以古蹟指定為例〉,《律師雜誌》,346期7月號,頁37-45。

被引用紀錄


王世安(2016)。台灣有形歷史保存法制發展史(1895-2015):從國家目標與權利保障之互動談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60119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