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104.109

摘要


1990年第一家大陸台商協會在北京成立後,目前已有80餘個台商協會分布大陸各地,吸收近三分之一在大陸投資的台商企業為會員,形成一股為台商發聲的力量,兩岸政府也都相當重視。由於兩岸關係發展極為複雜,復受限於兩岸互動制度化管道難以恢復,大陸台商協會透過協會會務地推展,可為雙方政府提供一個溝通平台,對於兩岸互動應有正面助益。 本研究擬將大陸台商協會視為具經濟、社會、政治性的組織,透過對其進行功能分析,觀察其是否可能在兩岸互動過程中扮演制度化管道的可能性。申言之,即利用一個理論模型檢驗大陸台商協會的功能,若通過檢驗,即可提出台商協會在兩岸互動制度化扮演一定角色的結論,進而提出建議。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涂志堅、唐欣偉,「從總體觀點看科林頓時期的美『中』台戰略三角」,遠景季刊,第2卷,第2期(民國90年4月),頁163-195。
童振源,「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經濟與安全的交易」,遠景季刊,第1卷,第2期(民國89年3月),頁30-79。
吳重禮、嚴淑芬,「我國大陸經貿政策的分析:論兩岸經貿互動對於台灣地區經濟發展之影響」,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2期(民90年3月),頁135-166。
陳陸輝、周應龍,「台灣民眾統獨立場的持續與變遷」,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2004年7月),頁143-86。
Yu-Shan Wu, “From Romantic Triangle to Marriage? Washington-Beijing-Taipei Relations in Historical Comparis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3rd Sino-American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aipei, May 27-28, 2004.

被引用紀錄


黃韋豪(2011)。加入慈濟基金會對台資企業社會責任之影響-以大上海地區台資製造業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1.00908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