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00.40.97
  • 學位論文

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之母親於產後初期為人母的生活經驗

Lived experience of being a mother in the women with low birth weight premature infants during the early puerperium.

指導教授 : 蘇燦煮

摘要


台灣每年約有一萬六千名的早產兒出生,其中出生體重介於1500-2500公克的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約佔四成。這些在護理人員眼中"不太小也不太嚴重"的早產兒,通常很快就會出院返家,由其家人負擔育兒的責任;然而,他們卻是母親心中脆弱瘦小的早產兒,因而往往使得母親們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出生體重介於1500-2500公克之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母親在產後初期為人母之生活經驗。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設計,以田野研究法進行。研究情境為台灣北區一所醫學中心,其每年約有340名早產兒出生。研究對象為單胞胎早產兒的母親,採立意取樣,經其同意,逐一收集為研究個案。研究者以研究對象及其早產兒的主護護理師身分,於研究對象生產後ㄧ個月為止,提供醫療照護及出院追蹤服務,同時以觀察者即參與者的角色,以訪談方式對每位個案共收集資料10-18次,並將行為過程以文字記錄。本研究資料以Benner現象學之解釋性分析,包括三個策略:主題分析、範例分析、典範案例分析等,並依據Lincon及Guba所主張之確實性、可推及性、可靠性、可證實性等四方面來提高本研究的嚴謹度。 研究結果由資料歸類出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母親之生活經驗包括:原有養育計劃改變、執行母職的戰戰兢兢與困頓、冀望快速填補早產兒未足月的時光、沉浸於為人母的喜悅中,以及回顧孕育過程倍感艱辛。 結論: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母親在執行母職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準備與學習,而護理人員應主動提供早產兒之訊息及協助家人共同參與育兒照顧。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余玉眉、蔣欣欣、陳月枝、蘇燦煮、劉玉秀(1999)•質性研究資料的量化及詮釋—從研究例證探討臨床護理研究方法與認識學。第一部份:質性臨床護理研究之方法學及認識學的探討•護理研究,7(3),276-288。
穆佩芬(1996)•現象學研究法•護理研究,4(2),195-202。
卓妙如(2003)•從發展支持性照護談早產兒行為狀態評估•護理雜誌,50(4),11-15。
陳彰惠(2000)•產科護理學(下)•台北:五南。
穆佩芬、夏萍絗(1997)•早產兒家庭之壓力與調適•護理雜誌,44(4),57-62。

被引用紀錄


劉綉靖(2009)。早產兒出院ㄧ個月內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及相關因素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09.01379
吳瑋琳(2007)。早產及低出生體重新生兒之危險因素分析:單、雙、多胞胎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07.0081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