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102.90
  • 學位論文

六龜地區礫岩沈積環境與潮州斷層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陳文山

摘要


潮州斷層為台灣西南部地區劃分中央山脈變質岩區與西部麓山帶沈積岩區最主要的界線斷層,在中央山脈與麓山帶之間,堆積了一套來自造山帶的河相礫石沈積物。本研究利用野外調查(岩石地層)、岩相(沈積環境)以及岩象學分析沈積物特性等,以這三種方法來探討六龜地區礫岩沈積環境、地層分層及構造分佈。 由野外調查以及岩象學的印證結果,本研究將前人所定義之六龜層,再重新劃分為六龜礫岩、紅水坑礫岩與L礫石(非正式命名)。 六龜礫岩出露於荖濃溪西岸六龜以南至新寮圓敦山一帶,岩性以礫岩與礫質粗砂岩為主,底部夾有薄層粉砂岩與泥岩,且呈現局部紅土化土壤層。礫石岩性多為變質砂岩、砂岩、板岩與少部分基性火成岩。砂岩岩象分析可見大量的沈積岩屑、板岩與硬頁岩。且沈積岩相屬於辮狀河環境。六龜礫岩與以交角不整合覆蓋於長枝坑層之上,不整合面附近之上下岩層皆有紅土化現象。 紅水坑礫岩分佈於荖濃溪東岸,北起竹腳溪,向南經紅水坑溪延伸至三合溪。本層以厚層的礫岩與礫質砂岩為主,並含有薄層的泥層與紅土層,礫石與礫質砂岩層的基質常含有豐富的再積性紅土,或本身沈積層已產生紅土化作用,因此岩層多呈暗紅色。礫岩層多為中∼粗礫,淘選度中等,具有基質與顆粒支持結構。礫石岩性與砂岩岩象組成多為硬頁岩與板岩,含少量的變質砂岩和沈積岩屑。紅水坑礫岩與下伏輕度變質岩(樟山層)呈交角不整合接觸,且變質岩層已呈現紅土化現象。從沈積構造與地形來看,本研究認為紅水坑礫岩應是位於中央山脈西側前緣的山麓沖積扇環境。 L礫石層由於出露的厚度不超過50公尺,且分布範圍非常有限,因此暫時稱之為「L礫石」。分布範圍北起竹腳溪,南抵紅水坑溪口,位於紅水坑溪的西岸,L礫石的岩性單一,礫石的岩性組成皆為中新統的青灰色砂岩,淘選不佳,主要呈現顆粒支持結構。L礫石層的下伏岩層為長枝坑層,兩者之接觸關係為交角不整合接觸,與紅水坑礫岩以斷層(土壟灣斷層)接觸。從分佈位置與沈積構造來看,L礫石是潮州斷層西側麓山帶的河流沈積環境。 六龜礫岩與L礫石不整合在麓山帶的晚中新世沈積岩盤之上,而紅水坑礫岩則是不整合沈積在中央山脈變質岩上。由於紅水坑礫岩與兩者分別沈積在不同的地質構造區,而中央山脈與西部麓山帶的分界原以潮州斷層為界。因此由沈積環境來看,本研究認為位於紅水坑溪的土壟灣斷層,應屬於潮州斷層的北段,而六龜以南潮州斷層應位在六龜礫岩與紅水坑礫岩的接觸帶,意即位在現今荖濃溪河床之中,而並非位於前人所述在中央山脈與河階地(六龜東側)的界線。 濁口溪以南地區,以往潮州斷層位置的界定都是沿著中央山脈前緣的「潮州線型」來劃定斷層位置,但經過調查發現,平頂山台地及青山階地的下覆岩層依然存在著中新統低度變質岩,因此認為潮州斷層確切的斷層位置應在原潮州線型的西邊即平頂山台地與青葉階地的西緣。 綜合以上所述,潮州斷層的位置應該已進入平原區,沿著台地的前緣向北延伸至荖濃溪河谷與土壟灣斷層銜接。

關鍵字

六龜 潮州斷層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Chaochou fault Liukui

參考文獻


傅慶洲、楊燦堯、陳正宏(2004)利用土壤逸氣調查斷層地表可能之分佈-以潮州斷層為例。中國地質學會九十三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第73頁。
楊貴三(1986)台灣活斷層的地形學研究特論活斷層與地形面的關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共178頁。
Dickinson, W. R. (1974) Plate tectonics and sedimentation. In Dickinson, W. R. ed., Tectonics and Sedimentation: SEPM Spec. Publ., no. 22, 1-27.
Hsu, C. M., Chang, F. C. and Wang, Y., (1985), Fault-induced fissures at the Tulungwan fault zone, southern Taiwan, and its neo-tectonic implications, Acta Geologica Taiwanica, 23, 197-207.
Walker, R. G. (1984) Facies Model, in Walker, R. G. ed., Anisworth Press Limited, Kitchener, Ontario, 317.

被引用紀錄


林純玉(2015)。推動職業安全衛生優良公共工程委託監造服務之探討-以鋼箱型梁橋為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15.00187
徐士捷(2017)。晚中新世以來沉積岩岩象分析探討臺灣南部山脈剝蝕歷史〔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3222
陳力維(2014)。臺灣地區近地表之震波非均向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845
林名璟(2008)。利用河階發育年代、堆積特徵與其分佈來探討荖濃溪之河流演育過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2473
黃進達(2007)。台中地區第四紀沉積環境研究與大地構造意義〔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7220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