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回首望紅塵:一位女性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遇歷程
|
Translated Titles
|
The reflection of my life: Self-narrative as a healing process for a female profession
|
Authors
|
陳念青
|
Key Words
|
敘說研究 ; 自我療癒 ; 家庭經驗 ; narrative study ; self-healing ; family experience
|
PublicationName
|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
Volume or Term/Year and Month of Publication
|
2009年
|
Academic Degree Category
|
碩士
|
Advisor
|
王行
|
Content Language
|
繁體中文
|
Chinese Abstract
|
本篇摘要未授權
|
English Abstract
|
This abstract would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no authorization.
|
Topic Category
|
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
Reference
|
-
徐璐(1998)。暗夜倖存者。台北:平安文化。
連結:
-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23-69。
連結:
-
張進上、郭志通(2005)。客體關係治療在父母化個案之應用。諮商與輔導,41(1),29-37。
連結:
-
Jung, E.(1989). Animus and Anima. Dallas, Texas: Spring.
連結:
-
丁曉雯(1994)。我的愛我的夢我的家。我的愛我的夢我的家【CD唱片】。台北:滾石。
-
王慧玲、連雅慧(譯)(2002)。M. P. Nichols & R. C. Schwartz著。家族治療的理論與方法。台北:洪葉。
-
朱侃如(譯)(1999)。M. Stein著。榮格心靈地圖。台北:立緒。
-
李焯雄(作詞)(2004)。白月光。下一個永遠【CD唱片】。台北:SONYBMG。
-
余德慧、彭榮邦、石世明、劉宏信、劉美妤著(2006)。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台北:心靈工坊。
-
吳念真(作詞)(1987)。桂花巷。桂花巷【CD唱片】。台北:滾石。
-
胡茉玲(譯)(2004)。J. A. Kottler & J. Carlson著。治療師的懺悔。台北:生命潛能。
-
許瑛旭、郭素蘭、曾雅莉、彭秀救、張慈芬(譯)(1999)。E. Street著。家族諮商實務與歷程。台北:心理。
-
翁樹澍、王大維(譯)(1999)。I. Goldenberg & H. Goldenberg著。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台北:揚智。
-
郭之儀(作詞)(2004)。風中的蠟燭。愛著啊【CD唱片】。台北:阿爾發。
-
陳小霞(作詞)(1991)。傀儡尪仔。大腳姐仔【CD唱片】。台北:百代。
-
陳義孝(2003)。佛學常識詞彙。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
-
陳瑞樺(譯)(2005)。F. Fanon著。黑皮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
-
張艾嘉(編劇)(2007年1月19日)。生日快樂。奇摩電影網。2007年8月10日,取自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2120
-
張雨生(作詞)(1992)。我就要轉彎。帶我去月球【CD唱片】。台北:飛碟。
-
彭仁郁(譯)(2003)。J. Kristeva著。恐怖的力量。台北:桂冠。
-
鈴木敏夫(製作)(2007)。地海戰記【影片】。取自博偉,台北縣三重市成功路173號3樓 。
-
遠足影像(製作)(2005)。無米樂【影片】。取自中映,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3段106號5樓之1。
-
楊添圍、周仁宇(譯)(1999)。N. G. Hamilton著。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實務。台北:心理。
-
蔡振南(作詞)(1997)。花若離枝。花若離枝【CD唱片】。台北:豊華。
-
鄭玄藏等(譯)(2002)。G. Corey著。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
-
韓良憶(譯)(2002)。G. Natalie著。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台北:心靈工坊。
-
譚家明(編劇)(2007年1月12日)。父子。亞音娛樂世界網。2007年9月9日,取自http://ent.sina.com.cn/f/m/fuzi/index.shtml
-
龔卓軍(譯)(1999)C. G. Jung主編。人及其象徵。台北:立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