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38.125
  • 學位論文

臺中地區影響能見度因素之探討

Master Thesis,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指導教授 : 郭崇義

摘要


本研究主要進行台中市都會區與梧棲沿海地區影響能見度因素之探討,收集2000-2008年能見度及空品測站的氣象參數(溫度、相對溼度、風速)與污染物測項(PM10、PM2.5、O3、SO2、NO2、NO及CO等 )之相關資料。先刪除因氣象事件(降雨、颱風、霧)所導致能見度惡化之日期,再分析氣象參數與空氣污染物對能見度劣化之影響。在數據之分析上,先將能見度另成三種等級,比較各等級氣象條件與污染物濃度之差異。另進行能見度與各項參數之複迴歸分析,藉以瞭解那些參數與能見度具統計上之顯著相關,並分析在具有顯著相關之參數中,那一項參數對能見度之影響具有最重要之貢獻。 研究發現在台中市都會區之年平均能見度介於9.40-9.95km,而沿海地區之年平均能見度介於11.8-12.7km,顯示在台中市都會區能見度較沿海地區來的差。另於季節上能見度之比較,發現兩地區在夏季能見度較好,而冬季與春季則較差之現象。在能見度不同等級分層下,兩地區都可看出風速與溫度隨著能見度的惡化其值有下降之趨勢,濕度則呈相反趨勢,而污染物在能見度之分層比較上,亦發現污染物(PM10-2.5、PM2.5、SO2、NO2、NO及CO)隨著能見度的劣化而有濃度升高之現象,但臭氧測項則與其他污染物測項有較不一致之趨勢。利用複迴歸分析瞭解各項參數與能見度之相關性與影響程度,結果在兩地區都發現PM2.5對能見度惡化有最大之影響。此外,自2000-2007年PM10污染事件日對台中地區能見度之影響,其中以滯留型事件日造成低能見度發生機率為最高。 進一步探討PM2.5所含之化學組成份對能見度之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細粒徑之衍生性鹽類(NH4++NO3-+nss-SO42-)與含碳物質濃度會隨能見度之惡化有上升的趨勢,而細粒徑之SOR與NOR之程度也隨能見度劣化而有明顯增加。於採樣期間統計其天氣型態之發生機率,發現最容易造成低能見度之天氣型態為高壓迴流之天氣型態。為瞭解PM2.5所含之化學物質對能見度之影響,利用複迴歸分析來探討,結果發現台中市都會區與沿海地區PM2.5中所含NH4+對能見度惡化有最明顯之關係。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林延叡(2009),「台灣中部地區不同類型PM10事件之出現頻率評估」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Appel B.R., Tokiwa Y., Hsu J., Kothny E.L., Hahn E., Visibility as related to atmospheric aerosol constituent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85;19: 1525–34.
Brown S.G., Herckes P., Ashbaugh L., Hannigan M.P., Kreidenweis S.M., Collett Jr., J.L., 2002.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aerosol in Big Bend National Park, Texa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2;36 (38) :5807–5818.
Chang S.Y., Fang G.C., Chou C.C.K., Chen W.N.,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dust and anthropogenic air masses study in Taipei Basin, Taiwan, during spring of 2004.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6; 40:7796–78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