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
1975 《海語》,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連結:
-
巴素(Purcell)著,郭湘章譯
連結:
-
【日本】比野丈夫著,劉果因譯
連結:
-
史徒華(Julian H. Steward)著、張恭啟譯
連結:
-
會研究叢書之三,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該書亦
連結:
-
1966 《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 (一八六○-一八七四)》,臺北市:中央
連結:
-
1999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
連結:
-
1985 《方言群認同》,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連結:
-
維多.巴素著,張奕善譯注
連結:
-
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頁37-38。
連結:
-
China Studies,頁87-100。
連結:
-
of China Studies,頁105-115。
連結:
-
韓都亞(Huang Tuah bin Arshad)
連結:
-
53-87。
連結:
-
(一) Government Sources
連結:
-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連結:
-
Statistics Malaysia.
連結:
-
Schuman, 1951.
連結:
-
Dato’Paduka Noor Aini Abdullah-Amir
連結:
-
Editions.
連結:
-
1958.
連結:
-
Gladney, Dru C.
連結:
-
1991 Muslim Chinese: Ethnic Nationalism in the
連結:
-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uncil on East
連結:
-
College Publishers.
連結:
-
1964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The Role of Race,
連結:
-
University Press.
連結:
-
Harris, Amos H.
連結:
-
1950 Human Ecology: A Theory of Community Structure,
連結:
-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連結:
-
Hobsbawn, E. J.
連結:
-
1992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Program,
連結:
-
Myth,Rea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nd
連結:
-
edition.
連結:
-
Hultkrantz, Ake
連結:
-
1961 General Ethnological Concepts: The International
連結:
-
Bagger.
連結:
-
Huntington, Samuel P.
連結:
-
1996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連結:
-
International Law Book Services
連結:
-
Klineberg, Otto
連結:
-
Krober, A. L.
連結:
-
1948 Anthropology: Culture Patterns and Process, New
連結:
-
York: Harcourt, Brauce & Waid.
連結:
-
1952 Culture :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連結:
-
1992 The Reason Why Muslims Abstain from Pork, Kuala
連結:
-
Mak, Lau-Fong
連結:
-
Nagata, A. Jusith
連結:
-
Nuraisyah Chua Abdullah
連結:
-
2004 Conversion to Islam, Selangor: International Law
連結:
-
Book Services.
連結:
-
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
連結:
-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slamic Malaysia.
連結:
-
Lokman AB.
連結:
-
2001 HALAL Products: Consumerism, Technology, and
連結:
-
Islamic Council of Melaka..
連結:
-
1963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dependent Malaya. A
連結:
-
Case-Study in Development, California: Australian
連結:
-
National University.
連結:
-
Shamsul A.B.
連結:
-
Islamic Revivalism in Malaysia: Politics and
連結:
-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 Philosophy, Religion,
連結:
-
Murray.
連結:
-
Wu, Min Aun,
連結:
-
Wang ,Gungwu
連結:
-
1991 China and the Chinese Overseas , Singapore: Rimes
連結:
-
2002 Bulletin MACMA,No.1.
連結:
-
Haji Mohideen bin Moamed Ali
連結:
-
1983 “Ambiguity of Identity: The Case of Muslim
連結:
-
2004 “Demographic Change of the Chinese in Sarawak,
連結:
-
1960-2000,”Institude of East Asian Studies,
連結:
-
Universiti Malaysia Sarawak, Sarawak, Malaysia,
連結:
-
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i Malaya (馬來亞大
連結:
-
1997 “Difficulties Faced by Chinese Muslim Converts
連結:
-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to Overcome the
連結:
-
Problems,”Master dissertation, Universiti
連結:
-
Islam, pp.1-233.
連結:
-
Overseas Chinese and Indigenous People Ethnic
連結:
-
Relations in Overseas Chinese Societies (人類學組
連結:
-
2002 “The New Chinese Muslims in Malaysia ,”九十年度
連結:
-
White, Leslie A.
連結:
-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XLV, pp.335-356.
連結:
-
Tan, Chee-Beng(陳志明)
連結:
-
and Some Sociocultural Aspects,”《亞洲文化》,
連結:
-
Ibrahim Ahmad Bajunid
連結:
-
2004 “A well of wisdom in cultural festivities,”New
連結:
-
Straits Times,2004.1.25.
連結:
-
Ahmad Ibrahim
連結:
-
Amran Kasimin(阿瑪蘭•歌西明)
連結:
-
Anuar bin Putehm
連結:
-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Basic Demographic
連結:
-
Johari Yap Abdullah,
連結:
-
Masyarakat Cina dan Perkembangan Islam di
連結:
-
Lim, Hin Fui
連結:
-
Kes Mengenai Integrasi Nasional(〈巴生地區華人皈依
連結:
-
Pertubuhan Permeluk-Pemeluk Agama Islam di Pulau
連結:
-
Mohd. Zuhdi Abd. Majid
連結:
-
1997 Pengantar Undang-undang Islam di Malaysia (〈伊斯
連結:
-
Universiti Malaya.
連結:
-
2004 “Cabaran dan Pekuang Dakwah di Kalangan
連結:
-
Seminar Kebangsaan, Antarabangsa Malaysia (UIAM)
連結:
-
Rosmani bt. Hussin
連結:
-
2005 “Cabaran Ssaudara Cina Terhadap Penerimaan Islam:
連結:
-
Cheng, Song Huat(鍾松發), Lai, Choy(黎煜才)編
連結:
-
Publishing House (M) Sdn. Bhd.
連結:
-
Della Summers eds.,
連結:
-
2003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連結:
-
Essex: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連結:
-
一、中文部份
-
(一)檔案、史料彙編
-
光緒34年 《軍機處.月摺包》,第2730箱,132包,164082號,光緒34
-
年6月初2日,出使和國大臣錢恂奏摺。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
-
1911 《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第16冊,雍正7年8月28日,暫行
-
署理山東巡撫印務布政使貲金吾奏摺。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1977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2輯,雍正元年12月7日,刑部尚書
-
勵廷儀奏摺。
-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
-
1978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3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百奇郭氏回族宗譜》編委會重修
-
2000 《百奇郭氏回族宗譜》,中冊,出版地不詳:百奇郭氏回族宗
-
譜重修委員會。
-
李東陽等撰、申明行等重修
-
1976 《大明會典》,163卷,台北市 : 新文豐。
-
李時珍
-
1985 〈本草綱目〉,卷五十上,《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44冊,
-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明】黃衷
-
【明】繆希雍
-
1973 《神農本草經疏》,卷18,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連雅堂
-
1979 《台灣通史》,卷23,〈風俗志〉,台北:眾文圖書公司,再版。
-
藝文印書館印
-
出版時間不詳 《漢書補注一》,台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
-
景印。
-
(二) 專書
-
1976 《東南亞之華僑》,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
-
今堀誠二著,劉果因譯
-
1974 《馬來亞華人社會》,檳城:檳城加應會館擴建委員會。
-
中國回教協會
-
1997 《古蘭經中文譯解》,臺北:中國回教協會,回曆1418年5月。
-
1997 《華夏邊緣: 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市:允晨文化。
-
1976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77 《星檳日報新年特刊》。
-
尼古拉斯•塔林主編、賀聖達譯
-
2003 《劍橋東南亞史》,第一卷,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
-
古鴻廷
-
1998 《文化變遷的理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
1991 《伊斯蘭之光》,1(1991),吉隆坡:全馬伊斯蘭福利機構。
-
全馬伊斯蘭福利機構
-
出版時間不詳 《介紹全馬伊斯蘭福利機構》,吉隆坡:全馬伊斯蘭福
-
利機構。
-
1991 《漢志馬天英傳》,吉隆坡:全馬伊斯蘭福利機構。
-
江炳倫
-
1989 《亞洲政治文化個案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出版。
-
朱東芹
-
2005 《衝突與融合》,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
-
1970 《一個移殖的市鎮 馬來亞華人市鎮生活的調查研究》,海外華人
-
於1985年由正中書局出版。
-
1977 《文化人類學選讀》,台北:食貨出版社,1977(民66)年)。
-
李恩涵
-
2003 《東南亞華人史》,台北:五南。
-
李東華
-
1986 《泉州與我國中古的海上交通》,臺灣:學生書局。
-
李銳華
-
1954 《馬來亞華僑》,台北:自由中國社。
-
呂大吉
-
1993 《宗教學通論》,台北:博遠出版。
-
何克儉、楊萬寶編著
-
2002 《回族穆斯林常用語手冊》,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
宋光宇
-
1996 《天道傳燈:一貫道與現代社會》(上冊),台北:王啟明。
-
宋哲美
-
1964 《馬來亞華人史》,香港:中華文化事業公司。
-
吳俊才
-
1976 《東南亞史》,台北:正中書局。
-
吳華
-
1975 《新加坡華族館志》,新加坡:南洋學會印行。
-
2002 《馬來西亞華人:身份認同、文化與族群政治》,吉隆坡:華社
-
研究中心。
-
呂實強
-
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
周大鳴主編
-
2002 《中國的族群與族群關係》,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
周南京主編
-
2001 《華僑華人百科全書》「人物卷」,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
林水檺、駱靜山合編
-
1984 《馬來西亞華人史》,雪蘭峨: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出
-
版。
-
林水檺、何啟良、何國忠、賴觀福等編
-
1998 《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第三冊,第十八章,吉隆坡:馬來西亞
-
中華大會堂總會。
-
林開忠
-
1999 《建構中的「華人文化」族群屬性、國家與華教運動》,吉隆
-
坡: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出版。
-
林遠輝、張應龍
-
1991 《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史》,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
林廷輝、宋婉瀅
-
1999 《華人社會觀察》,吉隆坡:十方出版社。
-
林廷輝、方天養
-
2005 《馬來西亞新村-邁向新旅程》,(馬來西亞:策略分析與政策研
-
究所。
-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
-
卿希泰主編
-
1997 《中國道教史》,卷1,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
-
姚枬
-
1943 《馬來亞華僑史綱要》,商務印書館,民國32年4月。
-
出版時間不詳 《為什麼不吃豬肉》,吉隆坡:全馬伊斯蘭福利機構。
-
1949 《回教概論》,第六版,馬來西亞:怡保南洋書局。
-
馬天英
-
出版時間、地不詳 《馬來亞訪問記》。
-
馬歡著、馮承均校注
-
1962 《瀛涯勝覽校注》「滿剌加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唐屹主編
-
1992 《我國少數民族概況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
-
閃目氏.仝道章
-
1999 《古蘭經》,南京:江蘇省伊斯蘭教協會。
-
納•阿•曼爾編,陳克禮譯
-
1988 《聖訓之冠》,第三集,臺北:中國回教協會。
-
2001 《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社會文化適應與民族認同的省思》台北
-
市:聯經出版社。
-
張文光
-
1990 《三角關係:宗教自由法律淺析》,吉隆坡:雪蘭莪中華大會
-
堂。
-
張禮千
-
1941 《馬六甲史》,新加坡:鄭成快先生紀念委員會。
-
莊英章、許木柱、潘英海編著
-
1992 《文化人類學(上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
莊國土
-
1989 《中國封建政府的華僑政策》,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
梅井
-
1963 《馬來風俗與文化》,新加坡:新加坡國家語文局出版。
-
麥留芳
-
2003 《島嶼東南亞人名與稱謂》,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中
-
心。
-
馮佐哲、李富華
-
1994 《中國民間宗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
華僑志編纂委員會唐蘇民等
-
1959 《馬來亞華僑志》,台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
-
費信著、馮承均校注
-
1970 《星槎勝覽校注》「滿剌加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陳中和
-
2006 《馬來西亞伊斯蘭政黨政治 巫統和伊斯蘭黨之比較》,馬來西
-
亞:新紀元學院馬來西亞族群研究中心。
-
陳烈甫
-
1979 《東南亞洲的華僑、華人與華裔》,台北:正中書局。
-
崔貴強
-
1994 《新加坡華人-從開埠到建國》,新加坡: 新加坡宗鄉館聯合總
-
會出版。
-
1988 《新加坡華僑會黨對辛亥革命影響之研究》,台北:新加坡南洋
-
學會,民國77年。
-
黃建淳
-
1999 《砂拉越華人史研究》,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
黃淑娉
-
2003 《人類學民族學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
-
廣東華僑歷史學會編
-
1982 《華僑論文集》,廣州:廣州日報社。
-
1988 《華人與馬來亞之建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再版。
-
楊慶南編著
-
1987 《世界華僑名人傳指南》,馬來西亞:馬華企業有限公司。
-
楊逢泰等編輯
-
1993 《民族主義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
僑務委員會編
-
1982 《僑務五十年》,台北:僑務委員會。
-
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76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 人類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67 《近代馬來亞華人》,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英)D.G.E. 霍爾( Hall, D.G.E.)著, 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硏究所譯
-
1982 《東南亞史》,北京: 商務印書館。
-
【澳】顏清湟
-
1991 《新馬華人社會史》,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
2003 《馬天英與馬來西亞:1939-1982》,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
-
域研究專題中心。
-
【[印尼】薩努西•巴尼原著,吳世璜譯
-
1980 《印度尼西亞史》(上冊),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
-
(三)期刊論文
-
王明珂
-
1993 〈民族史的邊緣研究〉,《新史學》,4卷2期,頁106。
-
王碧君
-
2003 〈馬哈迪世代與馬來西亞的國族建構: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動
-
力〉(The Mahathir Generation And Nation-building
-
in Malaysia: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o-
-
cultural Dynamics),未出版。
-
艾丹
-
1979 〈齋戒對社會的價值〉,《伊斯蘭之光》,第113期,吉隆坡:全
-
馬伊斯蘭福利機構。
-
艾驪馬琳
-
1976 〈伊斯蘭的忠孝節〉,《伊斯蘭之光》,第79期,吉隆坡:全馬伊
-
斯蘭福利機構。
-
朱浤源、王樂麗、鄭月裡
-
2000 〈「融合或衝突?馬華伊斯蘭近代發展初探」簡介〉,台北:漢學
-
研究通訊,第19卷第2期(總號第74期),頁219-235。(參與中研
-
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合著)
-
李一平
-
2003 〈試論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的民族關係〉,《世界歷史》,第5
-
期,頁44-45。
-
李亦園
-
1968 〈馬來亞華人的遭遇與處境〉,《大陸雜誌》,37卷5期,台北:
-
大陸雜誌社,頁127-140。
-
李紹明
-
1997 〈馬來西亞的民族與多元文化〉,《雲南民族學院學報》,第1
-
期,頁27-29。
-
李豐楙
-
2008 〈文化識別:從事馬來西亞華人宗教研究的經驗〉,《亞太研究
-
論壇》,台北: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頁1-30。
-
李寶鑽
-
1997 〈馬來西亞華人涵化之研究-以馬六甲為中心〉,台北:臺灣師範
-
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88-89。該論文獲郭廷以先生獎學
-
金補助,於1998年10月,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出版。
-
李鴻階、黃春花
-
1999 〈論華僑對開發馬來西亞的貢獻〉,《八桂僑史》,第4期(總第44
-
期),南寧市:廣西華僑歷史學會,頁46-51。
-
何國忠
-
1998 〈獨立後華人文化思想〉,收錄於林水檺、何啟良、何國忠、賴觀
-
福等編,《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第三冊第十八章,吉隆坡:
-
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頁61。
-
周宗仁
-
1997 〈馬來西亞華人地位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
-
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頁91-97。
-
1982 〈大馬華裔回教徒〉,《愛我華裔文化》,雪蘭莪:馬來西亞青年
-
團結運動總會叢書之一,頁97-117。
-
1983 〈皈依伊斯蘭教則成為馬來人?〉,《文道月刊》,第31期,頁
-
30-32。
-
1985 〈回教與華人社會〉,收錄於《宗教與禮俗論文集》,吉隆坡:馬
-
馬來西亞雪蘭莪中華大會堂出版,頁123-134。
-
2004 〈馬來西亞新村人口:變化與問題〉,收錄於文平強主編,《馬來
-
西亞華人人口驅勢與議題》,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頁163-
-
176。
-
邱麗娟
-
2000 〈設教興財:清乾嘉道時期民間秘密宗教經費之研究〉,台北:國
-
姚政志
-
2004 〈星馬地區的媽祖信仰於移民社會〉,《政大史粹》,第6期,台
-
北:政治大學歷史系,頁95-117。
-
胡恩君
-
1971 〈回教不是馬來教〉,《回教之光》,第26期。
-
R. O. Winstedt ,Malaya、俞君適譯
-
1935 〈馬來半島人種〉,《南洋研究》,第5卷,第4期,廣州:國立
-
暨南大學海外文化事業部刊行,頁57-62。
-
俞亞克
-
2003 〈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早期傳播〉,《學術探索》,第4期,頁
-
69-73。
-
范若蘭
-
1998a 〈當代馬來西亞華人與伊斯蘭教關係略論〉,《東南亞學刊》,
-
第1期。
-
1998b 〈馬來西亞伊斯蘭教復興運動試析〉,《東南亞研究》,第1期,
-
頁10-13。
-
許雲樵
-
1952 〈再談大伯公研究〉,《南洋學報》,第8卷,第2期,頁20。
-
張中復
-
2005 〈「華夷兼蓄」下的邊緣游移:論當代中國回族屬性中的「少數民
-
族化」問題〉,《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24期,頁126。
-
張意昇
-
1980 〈馬來西亞華人推動經建計劃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族
-
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2-13。
-
張禹東
-
1996 〈馬來西亞的「伊斯蘭化」運動對華人及其宗教文化的影響〉,
-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4期。
-
1997 〈試論東南亞華人宗教的基本特質〉,《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創
-
刊十周年,頁25-31。
-
2002 〈馬來西亞華人宗教文化〉, 收錄於高偉濃、石滄金,《中國的
-
華僑華人研究(1979-2000)-對若干華僑華人研究期刊載文的摘
-
評》,頁203。原載《華人華僑歷史研究》,第1期,1999,頁
-
65-71。
-
張繼焦
-
2007 〈馬來西亞城市華人移民就業情況研究-基于2005年在馬來西亞實
-
地調查的分析〉,《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4期,頁30。
-
張應龍
-
2007 〈華人族群的本土化與馬來西亞的國際化〉,收錄於何國忠編,
-
《全球化話語下的中國及馬來西亞》,吉隆坡:Institute of
-
莊吉發
-
1990 〈從取締民間秘密宗教律的修訂看清代的政教關係〉,收錄於鄭樑
-
生主編,《第二屆中國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頁253。
-
陳玉龍
-
1999 〈馬來西亞伊斯蘭福利協會簡介〉,《中國穆斯林》,第2期,頁
-
41-43。
-
陳祖排
-
出版時間不詳 〈大馬種族關係概況〉,收錄於駱靜山編,《馬來西亞華人問
-
題論叢》,馬來西亞:玻璃市州廣東公會獎助學金委員會,共4
-
頁。
-
陳鴻瑜
-
1995 〈對《劍橋 東南亞史》第一卷第一冊一些論點的評述〉,《國立
-
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4期,頁163-164。
-
2007 〈西元初期至第七世紀環馬來半島港市國家。文明和航線之發
-
展〉, 第28期,《歷史學報》,頁131-188。
-
陳劍虹
-
1984 〈戰後大馬華人的政治發展〉,收錄於林水檺、駱靜山合編,《馬
-
來西亞華人史》,台北: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頁106-
-
117。
-
唐南發
-
2007 〈「海外華人」與「馬來西亞華人」概念的再想〉,收錄於何國忠
-
編,《全球化話語下的中國及馬來西亞》,吉隆坡:Institute
-
溫梓川
-
1985 〈華人的禮儀〉,收錄於駱靜山編,《宗教與禮俗論集》,吉隆
-
玻:馬來西亞雪蘭莪中華大會堂,頁141-150。
-
黃美英
-
1995 〈香火與女人:媽祖信仰與儀式的性別意涵〉,《寺廟與民間文化
-
研討會論文集》,頁533。
-
黃松贊
-
1982 〈試論新、馬華僑社會的形成和歷史分期〉,收錄於廣東華僑歷
-
史學會編,《華僑論文集》,廣州:廣州日報社,頁45-77。
-
黃堯
-
1982 〈談華人的禮俗問題〉,收錄於賴觀福主編,《馬華文化探討》,
-
台北: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出版,頁221-233。
-
黃雲靜
-
2000 〈伊斯蘭教在東南亞早期傳播的若干問題〉,《中山大學學報(社
-
會科學版)》,第40卷,第1期,頁22-28。
-
詹冠群
-
1998 〈新馬華人神廟初探〉,《海交史研究》,第1期,頁21。
-
廖小健
-
2002 〈馬華社會面面觀〉,收錄於高偉濃、石滄金,《中國的華僑華人
-
研究(1979-2000)-對若干華僑華人研究期刊載文的摘評》。原
-
載《八桂僑史》,第4期,1999年,頁57-61。
-
2007 〈影響馬來西亞馬華兩族關系的文化與政治因素〉,《華僑華人歷
-
史研究》,第4期,頁19-26。
-
廖大珂
-
1997 〈早期的東南亞華人穆斯林〉,《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第1期,
-
頁30-35。
-
楊建成
-
1976 〈西馬來西亞華巫政治關係之研究 一九五七-一九七五年〉(上
-
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頁185。
-
蔣維錟
-
1994 〈莆田《祥應廟記》碑述略〉,《海交史研究》,第1期,頁119。
-
劉少卿
-
1986 〈馬來西亞的河婆人〉,《汕頭僑史》,第1期(總第3期),頁44。
-
劉麗川
-
1997 〈論馬來西亞客民崇拜習俗及其「變異」〉,《深圳大學學報(人
-
文社會科學報)》,第14卷第2期,頁90-95。
-
駱靜山
-
1984 〈大馬半島華人宗教的今昔〉,收錄於林水豪、駱靜山合編,《馬
-
來西亞華人史》,台北: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出版,頁
-
409-445。
-
蔡源林
-
2000 〈馬來西亞伊斯蘭國教化的歷史根源〉,收錄於蕭新煌主編,《東
-
南亞的變貌》,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頁153-
-
186。
-
2006 〈大馬華社的伊斯蘭論述之分析,1980-1990:一個後殖民文化認
-
同政治之個案〉,「印尼與馬來西亞的宗教與認同:伊斯蘭、佛教
-
與華人信仰習俗」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
-
心,共41頁。
-
1966 〈馬來民族社會政治制度之探討〉,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
-
硏究所碩士論文,頁21-24。
-
韓槐準
-
1942 〈天后聖母與華僑南進〉,《南洋學報》,第2卷,第2期,頁70-
-
72。
-
鄭月裡
-
1997 〈清代中期西北穆斯林的新舊教衝突〉,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
-
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1-26。
-
2003 〈明朝與馬六甲交流年表(1372-1434)〉,《鄭和研究與活動簡
-
訊》,第11期,基隆:海洋大學,頁42-47。
-
2005 〈中國傳統與馬來西亞華人伊斯蘭信仰〉,收錄於夏誠華主編,
-
《海外華人研究論文集》,新竹:玄奘大學海外華人研究中心,頁
-
2006 〈馬來西亞華人穆斯林的馬來化〉,收於夏誠華主編,《新世紀移
-
民的變遷》,新竹:玄奘大學海外華人研究中心,頁221-271。
-
2008 〈馬華穆斯林相關研究述評〉,《民族學報》(原邊政研究所年
-
報),第27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頁109-155。
-
2009 〈皈依後的社會適應:馬華穆斯林田野調查之分析〉,收錄於夏誠
-
華主編,《新世紀的海外華人變貌》,新竹:玄奘大學海外華人
-
研究中心,頁295-326。
-
鄭良樹
-
1982 〈大馬華人宗教芻議〉,收錄於賴觀福主編,《馬華文化探討》,
-
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出版,頁170-171。
-
鄭慧慈
-
2005 〈伊斯蘭服飾文化〉,《新世紀宗教研究》,第4卷,第2期,臺
-
北:宗博出版社,頁98。
-
鄭聖峰
-
1982 〈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變遷之分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
-
僑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6-17。
-
蘇慶華
-
1998 〈獨立前華人宗教〉,收錄於林水檺、何啟良、何國忠、賴觀福
-
等編,《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
-
會,頁426。
-
2006 〈「河婆雙寶」:劉伯奎與張肯堂〉,《風下》,528期。
-
蕭憲
-
2003 〈鄭和下西洋與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回族研究》,第1
-
期,頁97-102。
-
1989 〈瞭解沙巴洲伊斯蘭機構〉,《伊斯蘭之光》,第10卷,第3期,
-
吉隆坡:全馬伊斯蘭福利機構,頁15。
-
1989 〈叮嚀〉,《伊斯蘭之光》,第10卷,第3期,吉隆坡:全馬伊斯
-
蘭福利機構,頁11。
-
(四)報章雜誌
-
丘偉榮
-
1992 〈華裔穆斯林之路〉,《通報》,9月30日。
-
永豐編輯
-
2002a 〈大馬華人找到自己 宗教信仰多元化〉,《中國報》,9月23
-
2002b 〈華人宗教及民間信仰分類〉,《中國報》, 9月23日。
-
永樂多斯
-
2000 〈永樂:華裔回教徒也慶春節〉,《星洲日報》,7月26日。
-
李安
-
1994 〈愛心社會的諷刺〉,《中國報》,12月11日。
-
李惠鈴
-
2005 〈盂蘭勝會減少香火〉,《東方日報》,8月5日。
-
阿茜雅袁淑明
-
2001 〈伊斯蘭教不是「馬來教」〉,《星洲日報》,3月25日。
-
努魯蕭
-
林友順
-
2008 〈種族藩籬淡化宗教意識抬頭〉,22卷50期,《亞洲周刊》,12
-
月21日。
-
林廷輝
-
2001 〈種族與宗教是兩回事〉,《星洲日報》,3月25日。
-
林廷輝、宋婉瑩
-
1986a 〈大馬華裔回教皈依者〉,《南洋商報》,11月11日。
-
1986b 〈從「華裔女中學生被迫皈依回教事件」談起〉,《南洋商
-
報》,1月19日。
-
林宏祥
-
2005 〈置家族姓氏沒資格享土著特惠 改名換姓程式繁縟〉,《東方日
-
報》,2月5日。
-
林楚蓮
-
2003 〈先馬來人俗稱海民山民〉,《星洲日報》,3月8日。
-
周澤南
-
2007a 〈伊斯蘭福協登記入教〉《東方日報》,3月5日。
-
2007b 〈入伊斯蘭教須有興趣〉,《東方日報》,3月5日。
-
2007c 〈先越過皈依伊斯蘭教門檻 嫁娶穆斯林須調適〉,《東方日
-
報》,3月5日。
-
2007d 〈民事法庭拒理 5州視刑事罪 穆斯林脫教太沉重〉,《東方日
-
報》,3月6日。
-
2007e 〈族群及文化認同受嚴峻考驗 華裔穆斯林身份模糊〉,《東方
-
日報》,3月10日。
-
郭仁德
-
2003 〈官方的華人宗教調查失實〉,《南洋商報》,3月2日。
-
馬進
-
2003 〈馬華文化中的人文關懷精神〉,《南洋商報》,9月7日。
-
馬琦
-
2001 〈華人穆斯林的兩難〉,《星洲日報》,3月25日。
-
鳥哥
-
1994 〈林金華的悲劇〉,《中國報》,12月11日。
-
曾玉莞
-
2001 〈華裔穆斯林心聲〉,《南洋商報》,12月20 日。
-
張榮昌
-
2006 〈千人護送媽祖雨中出巡〉,《東方日報》,4月17日。
-
張啟華
-
2003a 〈語言是唯一證明 馬來人出處 眾說紛紜〉,《星洲日報》,3
-
月19日。
-
2003b 〈獨特社會制度 米南加保人 傳女不傳男〉,《星洲日報》,3
-
月28日。
-
章菁燕
-
2005 〈鼓勵樂齡者參加活動 聚星堂中秋節辦歌唱大賽〉,《星洲日
-
報》,9月22日。
-
翁詩傑
-
2009 〈全國落實回教法 回教黨終極目標建回教國〉,《星洲日報》,
-
1月16日。
-
梅光源
-
2001 〈聆聽 華裔穆斯林心聲〉,《南洋商報》,12月20日。
-
陳慧亮
-
1991 〈夫信回教婚姻無效,妻兒不能繼承遺產〉,《新明報》,5月7
-
黃良儒
-
2006 〈春眠不覺曉〉,《東方日報》,2月5日。
-
黃啟隆
-
1985 〈首向馬哈迪訪問中國 談到馬六甲王國〉,《新明日報》,11月
-
葉永衾
-
2005a 〈中泰乞丐拜九皇爺 行乞者增30% 「丐幫」霸位〉,《中國
-
報》,10月4日。
-
2005b 〈美食飄香齋戒月〉,《中國報》,10月7日。
-
葉愛雲
-
2005 〈九皇爺誕行善積福 香客不計行乞者背景〉,《中國報》,10
-
月7日。
-
劉明珍
-
2003 〈沙巴族群多不勝數〉,《星洲日報》,3月2 日。
-
劉崇漢
-
2003 〈文化發展的省思〉,《星洲日報》,4月10日。
-
劉錦杏
-
2003 〈甲葡裔脫離民族特徵〉,《星洲日報》,2月10日。
-
楊微屏
-
2003 〈土生泰裔享土著地位〉,《星洲日報》,2月14日。
-
詹德拉撰、林青青譯
-
2003 〈宗教司、霸權和改革〉,《星洲日報》,3月2日。
-
瑞瑤
-
2005 〈中秋帶我們成長〉,《中國報》, 9月26日 。
-
蘇亞華
-
刊載時間不詳〈馬來廟祝說福建話 跨文化的膜拜〉,《聯合早報》。
-
範曉琪
-
2005 〈售賣酒精飲料 沙亞南便利店也曾遭取締〉,《星洲日報》,9
-
月5 日。
-
藍子雄
-
2005 〈HALAL將附註號碼〉,《南洋商報》,5月4日。
-
鄭清華
-
1994 〈上一代異族姻緣遺恨綿綿 華巫混血兒11年後 被迫與「家人」
-
分離〉,《南洋商報》,12月8日。
-
作者不詳
-
1964 〈華人回教領袖馬天英的廣播談話〉,《婆羅洲時報》,12月。
-
1972 〈全馬回教福利會 今年開齋節日 派代表訪問監獄慰藉犯人〉,
-
《光華日報》,7月17日。
-
1974 〈馬天英氏主持之下 郭氏汾陽堂內焚神像 關公周倉關平大伯公
-
昨晚九時皆火化歸天〉,《星檳日報》, 10月7日。
-
1985 〈李業霖華堂之邀主講 馬六甲王國的興起〉,《光華日報》,4
-
月17日。
-
1986 〈華籍回教徒死不安寧 先依華人風俗出殯受阻 復按回教習俗開
-
棺移葬〉,《新明日報》,2月13日。
-
1991 〈電台華裔職員皈依回教 死後掀起一場領屍風波〉,《南洋商
-
報》, 5月4日。
-
1991 〈李紹基回教信仰 辯訴方各執一詞〉,《中國報》,5月4日。
-
1991 〈夫信回教婚姻無效 妻兒不能繼承遺產〉,《新明日報》,5月
-
7日。
-
1991 〈偷皈依回教死不安寧 搶屍案屢見不鮮〉,《新明日報》,5月
-
8日。
-
1991 〈回教理事會代表律師指出 即使吃豬肉沒行割禮,李紹基仍然是
-
回教徒〉,《星洲日報》,5月23日。
-
1991 〈李紹基循華人習俗 無損其回教徒身份〉,《南洋商報》,5月
-
23日。
-
1991 〈李紹基遺體誰屬 隆高庭今日宣判〉,《星洲日報》,5月30
-
1991 〈高庭判系佛教徒 李紹基遺孀勝訴〉,《星州日報》,6月1日。
-
1991 〈爭屍案判決-李紹基是佛教徒 遺霜領屍體火葬〉,《南洋商
-
報》,6月1日。。
-
1991 〈李紹基重演歷史 搶屍案華社殷鑑〉,《中國報》,6月3日。
-
1992 〈身份特殊謀生不易皈依回教華婦要還俗〉,《通報》,3月26
-
1993 〈少婦爭取與夫離異 面對宗教骨肉問題 皈依回教 踏入深淵〉,
-
《通報》,2月5日。
-
1993 〈邢福庄:華人回教徒應向他族宣揚文化〉,《新民報》,2月9
-
1993 〈回教孩童監護權問題 僅回教法庭有司法權〉,《星洲日
-
報》,4月9日。
-
1993 〈法院駁回遺孀初步反對 李紹基遺體爭屍案 回教理事會獲准上
-
訴〉,《星州日報》,6月25日。
-
1993 〈華裔回教徒 缺乏容身空間〉,《星洲日報》,9月11日。
-
1994 〈法院駁回直區回教理事會上訴 李紹基是佛教徒〉,《星州日
-
報》,3月15日。
-
1994 〈陸庭諭建議:華裔回教徒 撫養林金華〉,《南洋商報》,12月
-
14日。
-
1995 〈華人穆斯林協會開大會:韓佑明當選首任主席〉,《南洋商
-
報》,5月22日。
-
1997 〈一個穿中國裝.一個穿馬來裝 華巫夫妻妙度雙佳節〉,《星洲
-
日報》,2月12日。
-
2000 〈永樂:華裔回教徒也慶春節〉,《星洲日報》,2月4日。
-
2001 篇名不詳,《星洲互動》, 7月29日。
-
2001 〈認識大馬華裔穆斯林協會〉,《南洋商報》,12月18日。
-
2003 〈3大原住民氏族及籍貫〉,《星洲日報》,2月8日。
-
2003 〈娘惹峇峇「比華人更華人」〉,《星洲日報》,2月8日。
-
2003 〈砂首長:中國歷史證明 華族能包容不同宗教〉,《星洲日
-
報》,10月24日。
-
2004 〈矛盾心態互衝擊〉,《東方日報》,1月7日。
-
2004 〈兩岸文化生態不同 東西馬得融匯貫通〉,《東方日報》,1月7
-
2004 〈婦女求判孩子皈依回教無效 民事高庭無權審理〉,《星洲日
-
報》,4月14日。
-
2004 〈2司法制度遭利用逃避責任〉,《東方日報》,6月1日。
-
2004 〈回教法和民事法在婚姻法律上的差別〉,《東方日報》,6月10
-
2005 〈宰駱駝慶佳節〉,《星洲日報》,1月22 日。
-
2005 〈中國華裔回族保留姓氏〉,《東方日報》,2月5日。
-
2005 〈換名字屬大馬獨有〉,《東方日報》,2月5日。
-
2005 〈置家族姓氏沒資格享土著特惠 改名換姓程式繁褥〉,《東
-
方日報》,2月5日。
-
2005 〈取名指南供參考〉,《東方日報》,2月5日。
-
2005 〈華小禁回教徒戴頭巾?純粹誤會圓滿解決〉,《中國報》,4月
-
20日。
-
2005 〈被禁止戴回教徒頭巾上學 法院批准3學生上訴〉,《星洲日
-
報》,5月17日。
-
2005 〈回教發展局將公佈指南 祈禱時段禁播娛樂節目〉,《星洲日
-
報》,5月18日。
-
2005 〈祈禱時間內停播娛樂節目?林祥才:應考量宗教自由〉,《星
-
洲日報》,5月18日。
-
2005 〈回教祈禱時停播娛樂節目 電視台娛樂界願遵守〉,《星洲日
-
報》,5月19日。
-
2005 〈華裔丈夫信奉回教,身為妻子可以申請離婚〉,《星洲日
-
報》,6月5日。
-
2005 〈婆羅洲語言恐消失 麥西慕籲教育家捍衛〉,《星洲日報》,6
-
月10日。
-
2005 〈巫裔兄弟飲酒遭重判 彭大臣:回教徒借鏡〉,《星洲日報》,
-
6月17日。
-
2005 〈2回教徒飲酒判刑 鞭笞交獄方執行〉,《星洲日報》,6月
-
17日。
-
2005 〈回教徒祈禱時段 禁播娛樂節目〉,《南洋商報》,6月20日。
-
2005 〈哥市議會加強執法 女回教徒不戴頭巾罰50〉,《星洲日
-
報》,6月24日。
-
2005 〈哥市議會加強執法 女回教徒不戴頭巾罰50〉,《星洲日報》,
-
6月24日。
-
2005 〈13回教徒購萬字票被扣 男子逃跑跌斷腳〉,《南洋商報》,6
-
月30日。
-
2005 〈華裔老翁冀脫離回教〉,《東方日報》,8月15日。
-
2005 〈郭素沁:異族通婚入回教者 離婚後應可自由信仰〉,《星洲
-
日報》,8月16日。
-
2005 〈集體行馬拉松割禮〉,《星洲日報》,8月22日。
-
2005 〈馬華議員指市會開倒車〉,《星洲日報》,9月5日。
-
2005 〈豬肉罐頭貼HALAL標籤 商人罪成罰款1萬5000令吉〉,《星洲
-
日報》,9月16日。
-
2005 〈18華團聯辦園遊會 中秋節慶瀰漫龍溪〉,《星洲日報》,9月
-
2005 〈5千民眾鬧翻天 沙登中秋晚會聲勢浩大〉,《星洲日報》,9月
-
21日。
-
2005 〈共慶中秋在白小 200 人出席熱烘烘〉,《星洲日報》, 9月
-
21日。
-
2005 〈胡亞橋:信徒不增反減 道教須加強宣教工作〉,《中國
-
報》,9月26日。
-
2005 〈丹政府達至預期效果 男女分坐看演唱沒問題〉,《星洲日
-
報》,10月1日。
-
2005 〈甲回教理事會通融 華裔回教徒家屬獲歸還排屋〉,《星州日
-
報》,10月7日。
-
2005 〈高官政黨開齋開放門戶〉,《中國報》,11月3日。
-
2005 〈民事庭無權批准脫離回教 高庭駁回阿亞賓2追隨者申請〉,
-
《星洲日報》,12月30日。
-
2006 〈道總促道教列身分證〉,《東方日報》,1月18日。
-
2006 〈淡邊老婦無法舉殯 回教高庭宣判非回教徒 黃亞嬌遺體葬華人
-
義山〉,《新明日報》,1月23日。
-
2006 〈黃亞嬌獨子呈宣誓書 14點聲明證明非回教徒〉,《星洲日
-
報》,1月24日。
-
2006 〈馬夫茲建議統治者 制定脫離回教刑罰〉,《星洲日報》,1月
-
25日。
-
2006 〈方天興:打麻將剃頭省思 友族應瞭解華社習俗〉,《東方日
-
報》,2月13日。
-
2006 〈酒店受嚴厲提醒重聘哈巴莎 禁員工戴頭巾風波解決〉,《星洲
-
日報》2月28日。
-
2006 〈朝野激辯女警戴頭巾 行動黨議員反對強制規定〉,《星洲日
-
報》,3月23日。
-
2006 〈戴頭巾課題未息波 朝野議員爭辯15分鐘〉,《東方日報》,3
-
月24日。
-
2006 〈強制非回教徒女警戴頭巾〉,《東方日報》,3月24日。
-
2006 〈首相:遵循制服指南,女警參與檢閱須戴頭巾〉,《星洲日
-
報》,3月25日。
-
2006 〈章瑛籲非回教徒部長表態反對強制女警戴頭巾〉,《星洲日
-
報》,3月26日。
-
2008 〈森理事會:申請脫教視為叛教〉,《星洲日報》,5月9日。
-
2008 〈檳回教庭允華婦脫教〉,《星洲日報》,5月9日。
-
2008 〈「忽略新回教徒」法官抨回理事失職〉,《星洲日報》,5月9
-
2008 〈陳燕芳代表律師:讓非回教徒恢復身分〉,《星洲日報》,5月
-
9日。
-
2008 〈回理會:陳燕芳婚姻地位仍存在〉,《星洲日報》,5月9日。
-
2008 〈朝野正面看待脫教判決 回教黨持不同看法〉,《星洲日
-
2008 〈卡立:民情局勢與丹州不同 雪不實施回教法〉,《星洲日
-
報》,6月17日。
-
2008 〈馬來西亞哥答巴魯市禁回教婦女濃妝穿高跟鞋〉,馬來西亞法
-
新社提供,6月25日。
-
2008 〈以不層奉行習俗為由 華裔回教徒成功脫教〉,《光明日
-
報》,8月10日。
-
2008 〈回教高庭宣判 華裔男子脫離回教〉,《南洋商報》,8月19
-
日。
-
2009 〈發射古砲婚禮〉,《星洲日報》,3月9日。
-
2009 〈回教上訴庭宣布維持原則 准陳燕芳脫離回教〉,《光華日
-
報》,5月9日。
-
(五) 訪談資料
-
鄭月裡主訪
-
2004 吉隆坡 SUS先生口述,2004年1月30日。
-
吉隆坡CM女士口述,2004年1月30日。
-
吉隆坡LT先生口述,2004年1月30日。
-
吉隆坡OC先生口述(來自怡保),2004年7月17日。
-
吉隆坡MH女士口述(來自雪蘭莪州),2004年7月21日。
-
吉隆坡JN小姐口述(來自柔佛),2004年7月21日。
-
吉隆坡JT女士口述(來自森美蘭),2004年7月21日。
-
吉隆坡MH小姐口述,2004年7月21日。
-
吉隆坡AL先生口述(來自馬六甲),2004年7月22日。
-
吉隆坡SC女士口述,2004年7月22日。
-
吉隆坡RL先生口述,2004年7月22日
-
吉隆坡JT女士口述(來自森美蘭),2004年7月22日。
-
吉隆坡FA先生口述(來自霹靂),2004年7月23日。
-
吉隆坡HA先生口述,2004年7月23日。
-
吉隆坡FY女士(來自馬六甲)口述,2004年7月24日。
-
吉隆坡OC先生口述(來自怡保),2004年7月25日。
-
吉隆坡KK先生口述( 來自柔佛),2004年7月26日。
-
吉隆坡SC女士口述(來自沙巴),2004年7月26日。
-
吉隆坡YN先生(來自霹靂)口述,2004年7月26日。
-
吉隆坡KK先生(來自柔佛)口述,2004年7月26日。
-
吉隆坡OA先生口述,2004年10月25日。
-
吉隆坡SE先生口述(來自雪蘭莪州),2004年10月25日。
-
2005 吉隆坡OC先生口述(來自怡保),2005年1月17日。
-
吉隆坡MH女士口述,2005年1月19日。
-
吉隆坡永樂多斯女士口述,2005年1月20日。
-
吉隆坡直轄區宗教局宗教師Asniza binte Ahmad口述,2005
-
年1月20日。
-
吉隆坡ML女士口述,2005年1月20日。
-
吉隆坡BF女士口述,2005年1月20日。
-
吉隆坡OC 先生口述,2005年1月20日。
-
吉隆坡WS先生口述(來自柔佛),2005年1月20日。
-
吉隆坡NH先生口述(來自馬六甲的土生華人),2005年1月20日。
-
吉隆坡DE女士口述,2005年1月24日。
-
吉隆坡SM女士口述,2005年1月24日。
-
吉隆坡YL女士口述( 來自雪蘭莪州),2005年1月24日。
-
吉隆坡SY女士口述( 來自雪蘭莪州),2005年1月24日。
-
吉隆坡OC先生口述,2005年1月24日。
-
雪蘭莪州吉膽島AM先生口述,2005年1月24日。
-
吉隆坡HL女士口述,2005年1月24日。
-
吉隆坡SK先生口述,2005年1月24日。
-
吉隆坡LE先生口述,2005年1月24日。
-
吉隆坡AN女士口述,2005年1月24日
-
吉隆坡SD 女士口述,2005年1月25日。
-
吉隆坡SE 先生口述,2005年1月25日。
-
吉隆坡MT先生口述(來自吉打),2005年1月26日。
-
吉隆坡NK先生口述(來自雪蘭莪州吉膽島),2005年1月26日。
-
吉隆坡MK先生口述,2005年1月26日。
-
吉隆坡CM女士口述,2005年1月26日。
-
吉隆坡AW先生口述(來自雪蘭莪州),2005年1月27日。
-
吉膽島IA 先生口述,2005年7月20日。
-
吉膽島FW先生口述,2005年7月20日。
-
吉膽島OS 先生口述,2005年7月20日。
-
吉膽島HN 先生口述,2005年7月20日。
-
吉膽島IH先生口述,2005年7月20日。
-
吉膽島AC先生口述,2005年7月20日。
-
吉膽島HC先生口述,2005年7月20日。
-
吉膽島AM先生口述,2005年7 月20日。
-
吉膽島AT先生口述,2005年7月20日。
-
吉膽島潮州港HC、TS夫婦口述,2005年7月21日。
-
吉膽島AC先生口述,2005年7月24日。
-
砂拉越林煜堂先生口述,2005年10月31日。
-
吉隆坡RC先生口述,2005年11月25日。
-
2006 美里JY女士口述,2006年7月26日。
-
美里FT女士口述,2006年7月26日。
-
古晉DA先生口述,2006年7月29日。
-
古晉KH先生口述,2006年7月30日。
-
古晉YA先生口述,2006年7月31日。
-
林志誠陪訪,柔佛新邦令金(Simpang Renggam)AR先生口述,
-
2006年8月4日。
-
林志誠、鄧珮君陪訪,柔佛新邦令金TC先生口述,2006年8月4
-
日
-
林志誠、鄧珮君陪訪,柔佛州新邦令金KC先生口述,2006年8月
-
林志誠、鄧珮君陪訪,柔佛州新邦令金RR先生口述,2006年8月
-
6日。
-
吉隆坡ATN口述,2006年8月6日。
-
吉隆坡SL先生口述,2006年8月10日。
-
2008 吉隆坡OC先生口述,2008年8月22日。
-
吉隆坡王樂麗女士口述(在台北),2008年12月15日。
-
二、英文部份
-
2001 Taburan Penduduk Dan Ciri-Ciri Asas Demografi
-
2006 Taburan Penduduk Dan Ciri-Ciri Asas Demografi
-
Characteristics), Malaysia: Department of
-
(二) Books
-
Childe, Gordon V.
-
1951 Social Evolu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H.
-
2005 Malaysian Customs &Etiquette, Malaysia: Times
-
Ginsburg, Norton and Roberts, Chester F. Jr.
-
1958 Malaya,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
Gladney,Dru G.
-
1998 Ethnic Identity in China: the Making of a Muslim
-
Minority Nationality,U.S.A.: Harcourt Brace
-
Gordon, Milton M.,
-
Religion and National Origins, New York: Oxford
-
Dictionary of Regional European Ethnology and
-
Folklore. Vol. 1. Copenhagen: Rosenkilde and
-
World Orde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
2003 Federal Constitution(AS AT 1st December
-
2003) ,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Law Book
-
Services.
-
1935 Race Differences, New York: Haper.
-
Kroeber, A. L., Clyde Kluckhohn
-
Definitions, Cambridge, Mass. : The Museum.
-
Ma,T. Y. Haji Ibrahim
-
Lumpur: Muslim Welfare Organisation Malaysia
-
(PERKIM).
-
2002 Islamization in Southeast Asia, Asia-Pacific
-
Research Program, Academia Sinica, Taipei, 2002.
-
Malinowski,Bronislaw
-
1945 Dynamics of Change: An Inquiry Into Race
-
Relations in Africa, New Have: Yale University
-
Press; London: H. Milford, Oxford University
-
Press, 1945.
-
1984 The Reflowering of Malaysia Islam: Modern
-
Religion Radicals and Their Roots, Canada: The
-
University of Columbia Press.
-
Osman Chuah(Osman Chuah Abdullah,Chuah Hock Leng,蔡福龍)
-
2001 Chinese Muslims in Malaysia, Kuala Lumpur:
-
2008 Muslim Converts In Malaysia, Malaysia:
-
Products, Melaka:Islamic Department of Melaka &
-
Silock, T. H. & Berkeley, E. K. (ed.)
-
出版時間不詳 Identity Construction: Nation Formation, and
-
Religious Renewal in Muslim Southeast Asia,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Tylor Edward B.
-
1891 Primitive Culture : Researches Into the
-
Language, Art, and Custom, London : John
-
1997 The Malaysian Politics, London: Addison Wesley
-
Longman Malaysia Sdn. Bhd.
-
Academia Press,1991, Chapter 9、11、15.
-
馬來西亞華人穆斯林協會
-
(三)Articles and Theses
-
1994 “Muslim Converts in Malaysia: Do we make them
-
feel comfortable?” Islamic Herald, Vol. 15.
-
No.1, pp.19-20.
-
Lim, Hin Hui (林廷輝),
-
Converts in West Malaysia,” Ilmu Masyarakat:4, 出
-
版地不詳,1983, p.44.
-
Lam, Chee Kheung(林煜堂)
-
2002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
Muslims in Malaysia, ”九十年度東南亞暨東北亞區域研究
-
成果發表會(II),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計畫, pp.1-9。
-
pp.1-26.
-
Osman bin Abdullah (Chuah, Hock Leng)
-
1997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uslims
-
With Their Malay Counterparts in Selangor, ” P
-
學), pp.1-258.
-
Wang, Rosey Ma (王樂麗)
-
in Malaysia and The Need to go Through
-
2000 “Chinese Muslims in Malaysia,” Anthropology I:
-
I:華人與土著:海外的族群關係,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
-
學會議論文), Taipei: Academia Sinica, pp.1-23
-
東南亞暨東北亞區域研究成果發表會(II),台北:中央研究院
-
亞太研究計畫, pp.1-36。
-
1943 “Emergy and the Evolultion of Culture,”
-
1997 “The Northen Chinese of Sabah, Malaysia: Origin
-
No.2, pp.26-33.
-
(四)Newspaper
-
“Spirit of Sharing,” Star, 2005.1.22.
-
三、馬來文部份
-
1994 Al-Ahkam Jilid 4 Islam Dalam Perlembagaan( 憲法中
-
的伊斯蘭),Kuala Lumpur:Dawan Bahasa dan Pustaka.
-
1985 Saudara Baru Cina di Wilayah dan Selangor(《在雪蘭
-
莪州及聯邦區新皈依的華裔穆斯林》).
-
1999 “Program Peningkatan Kefahaman Islam Saudara
-
Baru Cina di Kuala Lumpur (〈了解吉隆坡的華裔新教
-
胞〉),”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UKM)學士論文, pp.1-112.
-
Fadzilah binte Mustapa(花芝拉•敏迪•穆斯達巴)
-
1987 “Saudara baru keturunan Cina di Wilayah
-
Persekutuan dan Sekitarnya: Satu Kajian
-
Mengenai Masalah Masalah Yang Dihadapi dan
-
Penyelesaiannya(〈在聯邦直轄區及周圍新皈依的華裔穆斯
-
林:一個有關所面對問題及解決方法的實驗〉).”
-
Jabatan Perangkaan Malaysia(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
2000 Taburan Penduduk dan Ciri-Ciri Asas Demografi
-
Characteristics),pp.1-104
-
2004 “ Cabaran dan Harapan Dalam Perlaksanaan Dakwah
-
Islamiyyah Kepada Masyarakat Cina di Malaysia
-
(〈在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執行回教法的挑戰與前景〉),”
-
Malaysia(華人社會與回教在馬來西亞的發展), pp.3-4.
-
1979 “Pengislaman Orang Cina di Kelang: Satu Kajian
-
回教:整合研究〉) ,” unpublished academic
-
exercise,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
1983 “Kajian Tentang Identiti dan Pertubuhan-
-
Pinang(〈檳城城回教徒社團及特徵研究〉),” Tesis Yang
-
Diserahkan Untuk Memenuhi Keperluan Bagi Ijazah
-
Sarjana Sains Kemasyarakatan(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碩士論
-
文), pp.1-286。
-
蘭法在馬來西亞的媒介〉),Kuala Lumpur:Pernebit
-
Osman Abdullah (Chuah, Hock Leng)
-
Masyarakat Cina di Malaysia.(〈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面對
-
的傳教挑戰與機會〉),”Fakulti Kepimpinan dan
-
Pengurusan Kolej Universiti Islam Malaysia.
-
(國立伊斯蘭大學), pp.1-24.
-
2003 “Modul Bimbingan Saudara Baru: Kajian di Jabatan
-
Hal-Ehwal Agama Islam Kelantan(〈新皈依的回教徒教導
-
模式:在吉蘭丹伊斯蘭教局的調查研究〉),”馬來西亞國民大學
-
(UKM)學士論文, pp.1-98.
-
Shakirah bt Mohd. Annuar
-
2002 “Permahaman Islam di Kalangan Saudara Kita di
-
Negeri Pulau Pinang (〈我們在檳城的教胞對回教的了
-
解〉),”馬來西亞國民大學 (UKM)學士論文,pp.1-141.
-
Zainuddin bin Abdulla(柴奴丁•賓•阿都拉)
-
1982 “ Masalah Masalah Saudara Baru dan Cara
-
Mengatasinya (〈新教胞所面對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
Seminar Dakwah Saudara Saudara Baru,Jawi-Perkim.
-
Zlina bt. Mohd. zait
-
Kajian di Negeri Johor(〈華裔新教胞接受回教的挑戰:柔佛
-
的研究),”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UKM)學士論文, 2005, pp.1-
-
90.
-
“Koran Kelompok Jimatkan Belanja,” UTUSAN MALAYSIA,
-
2005.1.23.
-
“Mangsa Tsunami di Kuala Muda Tetap Sambut Aidiladha,”
-
UTUSAN MALAYSIA, 2005.1.22.。
-
“Sambutan Aidiladha,” UTUSAN MALAYSIA, 2005.1.22-23.
-
四、網路資料
-
http://www.emp.pdx.edu/htliono/Aceh.html (2009年2月13日瀏覽)。
-
http://www. muslimcoverts.com (2009 年2月27日瀏覽)。
-
news.sina.com (2009年3月19日)瀏覽。
-
http://www.perkim.net.my (2007年1月10日瀏覽)
-
〈「馬華反對敦阿都哈密『普通法法庭』與『回教法庭』或將合併」建議〉網址: http://www.mca.org.my/Chinese/MCANotices/Pages/131108lkh02.aspx#. (2009年4月10日瀏覽)。
-
〈回教黨宗教政治走向:回教刑法對回教國〉,網址:
-
http://www.geocities.com/cheahseekian/csk2002/csk20718.html (2009年4月10
-
日瀏覽)
-
〈馬來西亞否認限制宗教自由〉,網址:
-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3330000/newsid_3336300/333636
-
9.stm (2009年4月16日瀏覽)。
-
〈種族籓籬淡化宗教意識抬頭:馬國政治生態的隱優〉,多維新聞網,網址: http:www.dwnews.com/big5/MainNews/Forums/BackStage/2008_12_14_3_12_27_616.htm1(2009年4月16日瀏覽)
-
〈釐清民事與回教法灰色地帶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網址: http://www.mca.org.my/Chinese/Commentaries/Pages/201108lk01.aspx (2009年5月3日瀏覽)。
-
蕭一平,〈海神天后與華僑南進〉,中國大陸華夏經緯網,2007年5月14日。
-
楊培根,〈1988司法危機的後遺症〉,獨立新聞在線,網址:
-
http://www.merdekareview.com/pnews/8495.html (2009年7月7日瀏覽)。
-
〈回教黨要建回教國:大馬華社表明反對立場〉,網址:
-
http://club.dayoo.com/read.dy?b=news&t=25547&i=25547&p=32(2009年7月
-
20日瀏覽)
-
〈副首相納吉:馬來西亞是回教國 從來就不是世俗國〉網址:
-
http://bar.lifeall.com/tie-9537658-1.ahtml (2009年7月20日瀏覽)。
-
五、工具書
-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編委會編
-
1994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
王雲五總編輯
-
1976 《雲五科學大辭典.人類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97 KAMUS PERDANA(最新馬來語大詞典),Selangor:United
-
六、其他
-
李靜茹
-
2004 「南宋興化軍祥應廟記」報告,報告日期:2004年4月17日。
-
酒井忠夫編
-
1983 《東南アヅアの華人文化と文化摩擦》,東京:嚴南堂書店,
-
1983(昭和58年)),頁104-144。
-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政書、類書與史料彙編/續文獻通考/卷十
-
四/ 戶口考三/奴婢。(2009年 5月5日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