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35.227.36
  • 學位論文

台灣軟性藥物使用者:其日常生活與再社會化歷程

The Taiwanese soft-drug users: their daily life and the process of resocialization

指導教授 : 吳齊殷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20世紀末,2000年左右,台灣的藥物使用悄悄地隨著MDMA、或稱Ecsatsy、快樂丸等,燃起一波新的藥物使用風潮。大麻、LSD、MDMA這類以迷幻劑與興奮劑為主的軟性藥品,開始迅速地在台灣崛起。而隨著藥物使用的種類改變,這股藥物使用的風潮也打破了過往藥物使用或濫用大多發生在青少年與中下階層的社會階級的現象,更推進到台灣的中產階級與上層階級社會中。這群有良好教育、有固定工作的青年絕非所謂的社會失敗者。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社會中產階級藥物使用者的眼睛,重新建構一個不同的世界,瞭解藥物如何解構、並重新建構這群使用者之社會價值,以及伴隨著藥物所產生的不同生活及文化型態。研究結果發現: 一、由藥物的藥理作用改變了個體的感官知覺。既有知覺的的轉變挑戰了原本熟悉的世界,因此也直接地改變了個體既有的世界觀。個體雖然經驗的是個人的用藥經驗,但背後卻代表著一整個世界觀的翻轉。 二、價值觀歷經重新扭轉後,個人帶著嶄新看待世界的眼鏡回到社會。這種新世界觀的形成必然帶給個人在生活樣貌上的許多不同改變,實際生活的型態上,人際網絡中;更包含了社會文化層面上的改變,如在音樂、舞蹈等藝術型態上的發展。然而,新社會價值觀的形成也勢必造成個人與固有社會價值觀之間的拉扯,使得個人與社會互動的過程中也必然會產生困頓的狀態。 三、藥物使用絕非單純的個體化行為。藥物的使用所引發的是個人一連串主體認同解構與重建的過程。在這一整個過程中牽動的是,個人如何被現代社會的特性影響而趨於著重個人主義,並且現代社會如何影響個人,以致個人做出使用藥物等的高風險行為。而更重要的是在個人與社會互動的整個過程中被創造出來的各式多樣的、嶄新的文化樣貌。 人類使用迷幻藥物最早始於原始部落的宗教儀式,藉由藥物的刺激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人類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打座、宗教儀式)試圖讓個人更貼近神靈及整個宇宙。而到了現代社會,人類又重新並且大量的使用這類的迷幻藥物。儘管使用藥物追求的目的與宗教的目的並不相同,但是卻意外地經由類似的過程與經驗,達到相仿的世界價值觀。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林本炫 民82,宗教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
何翠萍 從象徵人類學研究--論Victor Turner 教授的過程性象徵研究。 呂淑妤、蔡尚達、吳齊殷、蔡奇楠、曹光文、林秀琴 1999,台北縣靜脈注射毒癮者用藥行為及心理衛生狀況初探,中華心 理衛生學刊,第十二卷,第二期。 李景美、林秀霞 1996年4月,青少年藥物濫用行為分析 - 相關文獻回顧,收錄於中 等教育,第四十七卷,第二期。 李景美、苗迺芳、黃蕙玲 青少年物質使用之社會學習及社會連結因素研究-以在學生為例,健 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No. 20,。
中文部分
王彥蘋 民92年1月,狂喜舞舞舞--台灣瑞舞文化的追尋,世新大學社 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悟師、林信男 民81年7月,幻覺劑與天使粉,收錄於當代醫學,第十九 卷,第 七期。
王振寰 民89,文化研究。台北市:揚智文化。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 民88,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被引用紀錄


施昌祚(2013)。台灣毒品危害防制之政策與機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2fTKU.2013.00952
張碧雲(2010)。臺北市國中生非法藥物使用 及其家庭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2fNTUT.2010.00518
黃珮綺(2017)。2007-2017年基層社工抵抗行動:行動者生命歷程的敘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800364
黃孫權(2007)。全球瑞舞場景:一個反省與變異的南亞版本〔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07.02367
林志勇(2012)。志願役與義務役士官兵違紀行為成因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02022012234257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