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22.90.25
  • 學位論文

連續製程下固定抽樣時間及變動抽樣時間管制圖經濟設計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陳雲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Duncan (1956) 首先提出 管制圖的經濟設計,並且証實經濟設計管制圖比傳統Shewhart 管制圖具有更低的使用成本。截至目前為止,管制圖經濟設計的研究大多著重在製程平均值或製程變異數管制圖方面的探討。Montgomery (2001)指出:移動平均管制圖在偵測小製程變動時比Shewhart 管制圖具有更好的效率,然而在已出版之文獻中,移動平均管制圖之經濟設計一直付之闕如。因而本論文共提出下列三個有關移動平均管制圖之經濟設計:(1)單變異 (2)多變異、單失效 (3)多變異、雙失效。又由於管制圖經濟設計所探討者,均假設樣本之抽樣時間間隔為固定,此等假設在實務之應用上尚有改善之空間。當製程平均值已偏離中心目標值時,可能為變異之前兆,下次抽樣間隔應予縮短,偏離越多,抽樣間隔應越短,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因而本論文亦探討變動抽樣時間間隔 管制圖之經濟設計。 本研究已成功推導出當發生變異之機率屬於指數分配情況下時,上述四個管制圖經濟設計之分析模型,並以數值為例,應用到各分析模型中。在變動抽樣時間間隔 管制圖之經濟設計中,數值例顯示:將管制圖之管制區間分割成2~6個,同時有相對的2~6個變動抽樣時間間隔時,相對於固定抽樣時間間隔之成本損失介於91.07% 到 90.75% 之間,同時變動時間間隔數愈多,成本損失愈低。又當間隔數大於2時,成本並未明顯快速降低。在移動平均管制圖之應用上,經濟設計之成本也約為傳統管制圖成本之90%。 敏感度分析結果顯示:在諸多成本、時間因子中,失效時偏移量( )、單位時間失效發生數( )、變異發生時管制外時間之收益減少( ),為對成本損失影響較為顯著之三個因子,此結果有利於品管工程師應用時之參考。 本經濟設計分析模型之完成,當應用在製程管制時,可降低企業生產之品質成本,提升企業之競爭能力。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HASH(0xa50eb4c)

參考文獻


Alexander, S.M., M. A. Dillman, J.S. Usher and B. Damodaran (1995), Economic Design of Control Charts Using The Taguchi Loss Function,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Vol. 28, No. 3, 671-679.
Bai, D.S. and K.T. Lee (1998), An Economic Design of Variable Sampling Interval Control Cha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Vol. 54, 57-64.
Banerjee, P.K. and M.A. Rahim (1988), Economic Design of Control Charts under Weibull Shock Models, Technometrics, Vol. 30, 407-414.
Ben-Daya M. and M. A. Rahim (2000), Theory and Methodology, Effect of Maintenance on the Economic Design of Control Char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20, 131-143.
Carlyle, W.M., D.C. Montgomery and G.C. Runger (2000), Optimiz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in Quality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 Vol. 32, No. 1, 1-15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