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196.27.171
  • 學位論文

《婚姻場景》演出工作報告

A Record of the Rehearsal Process of Scenes from a Marriage.

指導教授 : 姚海星

摘要


挑選喜愛的劇本、感動的角色作為畢業製作,是我選擇獨立呈現的主要原因,想演一齣對自己在生命上、在表演上具有意義的戲,始終是我心裡的感動。英格瑪•柏格曼的《婚姻場景》是就讀國立藝術學院時表演課呈現的劇本,當時我對此劇並不感興趣,如今正值與劇中人相仿的年紀,雖然仍未成婚,卻因週遭親友的破碎婚姻,萌生探索婚姻本質的念頭。 「婚姻」的定義是什麼?我想是因人而異的,雖然各人有其解讀之道,無庸置疑的是,兩個相異的個體決定展開一段新的關係,至於結果,則很難用單純的輸贏來論斷。劇中主角緊密的關係中並存著疏離,孤獨的靈魂嚮往溫暖的擁抱,他們渴望被愛,和大多數的人一樣,過著艱難的人生。 誠如柏格曼所言,這個劇本具有普遍性,談過感情的人都會因此產生熟悉感,一切都那麼地日常及生活,而這點與自身欲突破的表演瓶頸產生了連結,故計畫在既有的表演基礎上,針對自然度、自發性、臨場感能有更進一步的磨練,希冀藉由此寫實文本,作為自己在研究所進修期間的重要功課。 《婚姻場景》演出工作報告的前言從童年的表演夢談起,進而闡述自己學習戲劇之後的表演觀念。第一章以劇作家英格瑪•柏格曼的婚姻生活剖析劇本,並且對原著劇本的結構及忠於原著的改編本加以分析。第二章討論的議題是東方演員在詮釋西方角色時面臨的隔閡,以及我塑造角色形象的幾個主要切面。第三章敘述的是我如何由內而外、由外而內建立所扮演的角色,還有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帶給我的啟發,最後論及整合角色邏輯時必須貫穿思考的重點問題。第四章是排演中自己和角色的磨合過程,並且透過表演對真實人生產生省思。第五章的內容是排演日誌,刪除前幾章討論過的表演問題,重新整理後的一份工作記錄。結語則說明本次製作的緣起及演後心情。參考書目後的附錄包含了演出海報、節目單、劇照、演員表演經歷、演出劇本。 愛是一種能力,豐盛有餘才能給,藉由演出此劇我除了自省之外,也衷心感謝過往愛人的陪伴,畢竟有了他們,我才得以在親密關係中更加認識自己,並謹以此劇獻給我最愛的家人。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姚一葦,《戲劇原理》,台北:書林,1992。
姚海星,〈肢體動作法的迷思—史氏體系的探索〉,《藝術評論》,第十四期,2003。
中文專書
王婉容,《布魯克》,台北:生智,2000。
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心理,1999。

被引用紀錄


黃惠榮(2006)。導演Dinner With Friends相關說明論述〔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2fTNUA.2006.001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