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24.134
  • 學位論文

鄉鎮型夜市攤販經營者的經濟行為─以高雄市路竹區竹滬夜市為例

Economic Active in Township Night Market-Case Studying of Zhuhu Night Market Kaohsiung,Taiwan

指導教授 : 江旭本

摘要


本研究以鄉鎮型竹滬夜市攤販經營者為研究對象,以經濟機能、產業價值的角度探究夜市發展與攤販經營者的關係。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台灣夜市的定位問題與台灣夜市對庶民的經濟影響和貢獻,以及台灣鄉鎮型夜市的發展與將來。 首先從歷史和人文的角度著手來探究竹滬地區的社會發展沿革。而後接著探究竹滬夜市形成背景、發展歷程,與在地信仰中心之關連性。再者,藉由訪談攤販經營者和消費者問卷,探究夜市攤販經營者與消費者、同業者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網絡,以及攤販經營者的利益。最後,對於攤販經營者其經濟行為,以及竹滬夜市的功能深入解析。 本研究實證結果分析顯示,以攤販經營者角度而言,台灣夜市的經濟價值大於觀光價值的定位。竹滬夜市的營業種類為飲食、服飾與用品雜貨三項類別,皆為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經濟機能,而觀光價值中重要機能之一的遊戲娛樂類已淡出竹滬夜市。另外,透過消費者問卷與訪談攤販經營者後發現,消費者購買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攤販經營者獲利的增減,間接影響供應商生產的多寡;這是個環環相扣的連結關係。經過田野調查訪談攤販經營者後顯示出,是否能夠在夜市裡賺取利潤才是其首要關注的事。 驗證台灣夜市對庶民的經濟影響及貢獻。竹滬夜市週期性的設攤地域採取放射狀形式向外拓展,依序以居住地在竹滬里的區域範圍內及鄰近鄉鎮的湖內區、茄萣區、永安區、岡山區和阿蓮區,進而到其他縣市較遠的地區。相較於以居住地在非竹滬里的攤販經營者多跑一處地點是為求獲得較多的利潤。從事夜市攤販此行業確實能夠使其維持家庭生計;並將所得分配運用在生活基本支出、養育子女、儲備創業基金以及其他共四種項目中。要在夜市中獲得利潤的動機,除源自於夜市所具備基本的失業者的避風港、創業者的過渡期和庫存商品再流通功能之外。筆者另提出的退休後休閒事業、自由彈性的工作、增進人際的互動與賺取較高的利潤等四項功能均獲得實證。 鄉鎮型夜市可視為台灣諸夜市的原型。起初由少數幾家攤販經營者相互邀約的情況下,一同聚集至某一特定的空間場域而成形。爾後,攤販經營者之間因情報交換的訊息而吸引攤販經營者前來設攤,以及人潮聚集效應使夜市規模即逐漸擴大。大多利用廟宇周邊能吸引人潮的特性,而聚集許多攤販經營者,竹滬夜市即與廟宇(華山殿)的關連性相當顯著,廟宇和夜市共存共榮。

關鍵字

夜市 攤販 路竹竹滬 經濟行為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Night Market Hawker Luzhuzhuhu Economic Active

參考文獻


陳致中,<1945年以前半路竹聚落空間之構成>。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詹月雲、黃勝雄,<觀光夜市發展之課題與對策探討─以高雄六合觀光夜市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卷4期,2002,頁62-78。
陳璋玲、陳宏斌、徐一菁,<消費者對鄉村型夜市的消費動機與屬性認知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4卷1期,2009,頁43-62。
戴伯芬,<誰做攤販?─台灣攤販的歷史形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期,1994,頁121-148。
劉良壁,《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