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252.23
  • 學位論文

變調的親子協奏曲--安親班在家庭與學校間的角色及其社會環境

指導教授 : 陳中民

摘要


本文從國小學齡兒童在安親班課後托育的概況,進一步去探討安親班與家庭、學校之間的關係。從筆者在教學現場上的觀察,以及與安親班老師及學生的訪談、參與學生放學後的安親班生活等,發現一個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比在安親班的時間還少,安親班老師責無旁貸的擔任起學生家長的角色,代替家長管教孩子;代替家長對孩子噓寒問暖;擔任家庭功能失衡孩子的監護人;擔任家長的「軍師」,為家長評鑑學校老師的優劣。處在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安親班是家庭的代言人抑或是家庭與學校溝通的橋樑?擺盪於其中的安親班如何去扮演自己的角色?安親班老師如何去看待自己與學校老師的異同,學校老師與安親班老師如何區隔雙方的差異? 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大家庭轉變成性別平等的雙薪小家庭;退休教師的第二春;流浪教師的工作機會…等,造就了安親班的成長,卻讓它成為一個「法規管制之外的學校」,對國小學齡兒童具有教育的功能,卻又可以不受法令的限制,不僅定義上曖昧不清,教育機關的權責也劃分不明。雖然教育局宣導家長要慎選合格的安親班,但立法的晦暗不明無形當中給了安親班更多的發揮空間。 「安親班」是一種新的教育機制,具有家庭外的替代親職功能。學校老師面對這股新勢力時,要重新省思親師之間的溝通方式;家長在選擇安親班的同時也要考量,家庭教育可以被外包嗎?原是父母與孩子共譜的親子協奏曲似乎正在慢慢變了調,取而代之的是安親班與孩子的共奏。

參考文獻


2005,中德師資培育制度之比較。刊於學校體育,第十五卷第三號,頁113-126。
8. 胡幼慧 主編
2006,教育中不可忽視的新勢力與家庭外的替代親職功能:從教師的觀點看安親班。刊於台灣教育640期,頁29-31。
2009,學齡兒童校外課後托育服務調查研究。刊於耕莘學報,7期,頁73-8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