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67.251

摘要


摘要 林泠為台灣現代詩壇中獨特、且具代表性的女詩人之一:她十五歲即發表詩作,展現早慧的靈敏情思,成為詩界的佳話;她主修化學,卻寫出一手婉約動人的抒情詩作。林泠的詩蘊含美麗完融的意象,行詩構句展現錯落有致的節奏音響,復以純靜含蓄的抒情調式,成為五、六0年代抒情詩作的代表。林泠以單本《林泠詩集》奠定詩壇的地位,國立編譯館並收〈不繫之舟〉為定本教材,且國際著名之企鵝出版公司亦將其作品收編於《企鵝世界女詩人選集》(The Penguin Book of Women Poets)[1978],與古今中外之著名女詩人並列。林泠在一九五八年赴美留學後停筆近二十年之久,直至二00三年,始將近二十年之作收編為第二詩集《在植物與幽靈之間》。本文擬以林泠兩本間隔二十年的詩集,以及所蒐羅的集外佚詩,探究詩人作品的整體風貌。 本文擬依林泠的創作時期,分別就早期之集外佚詩、《林泠詩集》,以及晚近之《在植物與幽靈之間》,以詩中反覆出現的原型意象,探討其所蘊含的象徵意旨,建構林泠私我世界的圖像;並歸結林泠詩的抒情模式,期能透過特殊「故事」、「歌」的表情範式,瞭解詩人含蓄表達之深沈情感。此外,本文亦將林泠之兩本詩集互相比照,自原型意象探究林泠詩情感的延展與轉變,並自詩作抒情模式的轉變,深入探討詩人企圖透過作品向世界傳遞的深刻意旨。

關鍵字

神話原型 抒情

參考文獻


謝韻茹,〈夢的文學內涵:以台灣現代詩為討論場域〉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劉維瑛,〈八0年代以降台灣女詩人的書寫策略〉,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陳巍仁,〈台灣現代散文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林于弘,〈解嚴後臺灣新詩現象析論(1987~200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李元貞,〈台灣現代女詩人的詩壇顯影〉,收於《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學生出版社,1999)。

被引用紀錄


陳秀玲(2014)。張瀛太作品中之神話思維: 以「神話─原型批評」為研究框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4.00266
黃于真(2011)。抒情與現代:林泠現代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2326

延伸閱讀


  • 邱惠芬(2011)。林義光《詩經通解》研究輔仁國文學報(32),105-133。https://doi.org/10.29445/BDCLFJCU.201104.0006
  • 林祥徵(1999)。林慶彰教授《詩經》研究述評書目季刊33(2),43-54。https://doi.org/10.6203/BQ.1999.9.33.2.03
  • 黃貞瑋(2019)。蘇軾詠花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5/NTNU201901094
  • 尹子玉(2008)。葉榮鐘詩稿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4666
  • 閻曉萱(2018)。林貴真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14/THE.NCCU.CHI.001.2018.A08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