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33.223.189
  • 學位論文

一九七○〜八○年代台灣知識婦女的家庭、工作與性別─以《婦女雜誌》(The Woman)為分析實例

指導教授 : 林維紅 陳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 要 本篇論文以「一九七○〜八○年代台灣知識婦女的家庭、工作與性別」為題,主要是以《婦女雜誌》(The Woman) (1968-1994)為分析實例,藉由文本話語(discourse)的閱讀,切入性別角度(gender perspective)的觀察反思,一方面分析探討一九七○〜八○年代台灣知識婦女在家庭、工作之間的困結與壓力,抉擇與調適;一方面考察釐清此一時期知識女性在婚姻、情愛與女權議題的思考與論辯,並從中分析究明其中所透顯的性別意涵。 在研究取材上,本篇論文主要是擇定《婦女雜誌》所引以為傲的特色風格─提供讀者豐富的精神與物質食糧的「讀者午餐會」,與該刊中存在時間最久的兩個專欄─葉曼主持的「葉曼信箱」,以及羅蘭撰寫的「現代生活專欄」,做為本篇論文觀察的重心。在結構安排上,共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為第一章緒論。第二部份為正文部份,共有四章,分屬第二、三、四、五章,以《婦女雜誌》的創辦、「讀者午餐會」、葉曼與「葉曼信箱」、羅蘭與「現代生活專欄」為主題,進行分析探討。第三部份是第六章結論。 根據本篇論文的研究顯示,六○年代末期創刊的《婦女雜誌》,是為知識婦女建構新知而打造設計,為當時同型態雜誌的第一本。在台灣婦運旗幟猶未掀揭之前,《婦女雜誌》已然展開婦女議題的討論與關懷,頗有先行於時代思維的創新之處。及至七○八○年代,《婦女雜誌》也多能步隨社會脈動與節拍,亦步亦趨抓住世代意識。就《婦女雜誌》二十六年餘的刊行時間而言,於議題創新頗有引人亮眼之處,即便其中含容保守舊思維,但就其初衷與發想來說,可謂極具視野。 「讀者午餐會」,是婦女雜誌社為讀者精心構思打造而出的饗宴,不惟提供滿足口腹之慾的佳餚美饌,也有飽飫心靈的知識理念。「午餐會」自1975年6月16日正式開始,直到1989年10月7日為止,每個月定期舉辦一次,席開一百七十三場。餐會主講人俱為高知識階層,或社會菁英專才;舉辦會場是知名飯店與西餐廳,或社交聯誼中心。從其高昂餐費價格,與會者的盛裝修飾,以及主講議題與現場提問的知性傾向,還有讀者來函對主講議題的省思與感悟,我們足可推證此皆與《婦女雜誌》所預設的知性導向和以知識婦女為讀者群的思考,是相為符應的。 「葉曼信箱」的讀者來信,揭示職業婦女受感的最大壓力,乃為一天奔波社會勞頓之後,猶要承擔全面家務;既為男女性別角色不公憤懣,且為深陷兩難無閒充實哀憫。特別是非得走入職場賺取營資貼補家用的婦女,更有進退失據的痛苦。就此而言,葉曼指出婦女走入職場已為不可阻逆之勢,唯有接納與面對。家務互為分擔,角色易位互補,機構設施助佑,皆為嘗試援引取徑。至於情愛困結的除障解迷,家務工作的抉擇調適,葉曼強調女性自我始為決定現實形貌的關鍵者,疾呼女性要復還其為「人」的醒覺;以此觀之,葉曼之思考,已然流露女性自我主體意識的召喚。 羅蘭的「現代生活專欄」於工作與婚姻的認知理解,基本上是一體兩面,互為依持。羅蘭認定女人的地位與價值,必須附屬在婚姻的名份之下始能獲得彰顯與肯定,換言之,婚姻家庭,是女人的「現實」;不僅是物質生活的來源,也是精神心靈的依憑。羅蘭認為女人走入職場,既是與男人爭強,不懂「藏拙」、「順應」之道,也有虧於母職的俯畜之責,甚或因為工作忙碌疏於理家顧夫,無暇顧及「美容」,致使丈夫厭棄,而至「家國」崩毀。是故,為確保得致婚姻的幸福,羅蘭反對女人走入職場,力主女人回歸家庭;就此而論,羅蘭於性別角色的認知,明顯趨近傳統性別價值理念。 關鍵字:婦女雜誌,張任飛,家庭,工作,性別,女權,新女性主義,讀者午餐會,葉曼,葉曼信箱,羅蘭,現代生活專欄

參考文獻


8.柯小菁,〈塑造新母親:近代中國育兒知識的建構(1903-1937)〉,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15.羅久蓉,〈近代中國女性自傳書寫中的愛情、婚姻與政治〉,《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5期,2007年12月。
10.許慧琦,〈《婦女雜誌》所反映的自由離婚思想及其實踐─從性別差異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2期,2004年12月。
9.陳姃湲,〈《婦女雜誌》(1915-1931)十七年簡史─《婦女雜誌》何以名為婦女〉,《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2期,2004年12月。
3.成令方,〈女性主義歷史的挑戰:概念和理論─二十年來英美女性歷史者關注的議題〉《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敗史研究所,1993年6月。

被引用紀錄


劉素勳(2012)。浪漫愛的譯與易:1960年以後的現代英美羅曼史翻譯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8477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