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14.38
  • 學位論文

信賴、秘密與價值:跑單幫的交易地理

Trust, Secrets and Value: Geographies of Trading in “Paodanbang”

指導教授 : 王志弘 古明君

摘要


「交易地理」是一種將地理差異予以商品化,並透過移動以創造其真實地理與價差的經濟考量。商品無法依靠單純的「移動」概念就擁有地理差異,以及跨越地理的價值。「地理」需要人為介入,也需要人為的接收,需要參與者的反覆確認,這個原本存在於概念中的「可被商品化」特徵才得以實現。在台灣,「跑單幫」是將此一經濟考量付諸實行時的稱呼,從跑單幫的跨地域商品交換過程,我們能體察其地理作用、價格操作和社會信賴關係。這顯示出人情與利益的交雜接合狀態,說明了交易活動之社會鑲嵌的必然性。本研究聚焦於「交易」的社會活動現場,探討人們如何透過各種行動,包括秘密技術與信賴關係的維護,以生產跨地理商品,並賦予、開展和決定價值。 檢視跑單幫的交易過程,我們得知在不同的社會分化形式下,不同世代的人們以不同的內在結構,進行其日常經濟活動。本研究歸納出老派單幫客、青年商家,以及網路賣家等三個主要群體。首先,在老派單幫客的交換場域中,由於訴諸各自的共同生命處境,交易中的地理勞作就呈現為苦勞的交換與委任關係。他們在規避體制的同時,創造真實的勞動經驗和體貼,並以此彌補或修飾地理品牌的不完備,這是其信賴模式的特徵。 其次,青年商家特別關注對符號價值的辨識及其效果,買賣雙方呈現了相知相惜,又有所競爭的關係。商家必須展示自己對於地理的駕馭能力,因為地理統合了商品的符號意涵、商家對於物件的品味知識,以及希罕品的成立。也因此,「壞地理」有機會被導正為具有特殊價值意涵,迂迴的地理秘密則有可能被消費者接受。 最後,網路的跨地理交易不同於前兩者的「面對面」私人交換,而是展現為一對多的互惠服務。商家刻意將過去被隱蔽的勞動流程重新再現為網路資訊(展示苦勞的形成、直指符號的現場連線),消費者則宛如直接面對商品,甚至在透明且即時的超地理買賣下,達成想像中的形式化交易地理。網上再現的勞動過程線索,將提示參與者其隱藏和刻意的商品塑造,在大量參與者經驗積累下,此地理的特徵則呈現為「有所認證」的地理。 本研究將交易過程及其環節放大檢視,以民族誌方式來呈現交換關係及其社會鑲嵌,試圖回應經濟社會學中較少提及的「地理」面向,並以塑造信賴、創生利益的秘密技術,來說明社會行動之於價值塑造和感知的重要性。

關鍵字

跑單幫 信賴 秘密 價值 交易地理 經濟社會學 鑲嵌 舶來品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葉啟政(2008)《邁向修養社會學》。台北:三民。
湯志傑(2009)〈新經濟社會學的歷史考察:以鑲嵌的問題史為主軸(下)〉,《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30: 117-164。
趙彥寧(2010)〈不/可計量的親密關係:老T搬家三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0: 3-56。
李悅端、柯志明(1994)〈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以五分埔成衣業社區為案例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 41-81。
馬財專(2010)〈臺灣組織及個體販毒網絡之質化考察〉,《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2(3): 353-39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