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82.20.97
  • 學位論文

不能放棄的生命?──以Joel Feinberg柔性法律家長主義反思加工自殺罪

Cannot give up on life? by Joel Feinberg`s soft-paternalism reflect on the criminal law of assisted suicide

指導教授 : 陳仲嶙 許恒達

摘要


當自殺行為遇到法律,第一個引起筆者關心的問題是:「法律究竟是基於甚麼樣的目的保護人的生命?」由此主軸進一步推問,法律是基於何種理由或基礎規範個人放棄自我生命的權利?而此規範限度是否包含不受限制的做出放棄自我生命的權利?有可能自由的選擇生命嗎?法律可否允許個人擁有對自我生命的最終主導權?假若生命不可讓、不可奪的前提是經過討論後而確立的,個人依其意志委由他人協助結束自我生命可以被例外允許嗎?是以道德、倫理,抑或其他? 我們又如何知道法律對生命管控是有利還是無益的?如果法律規範明顯與個人自主意志發生衝突時,我們可否執意於生命的自主權而請求法律開放?另一方面助殺者可否在自殺者明確同意下以積極或消極地協助他人結束生命?對於「助殺行為」的法律評價應是如何? 近年來涉及國家與個人間權利衝突的法律問題甚多,像是個人認為某法律、命令或規定不合理時,以非暴力不服從方式作為反抗方式;又有因國家禁止個人任意作出放棄生命的選擇,如以主動或積極的方式尋求死亡解脫的行為,如:醫助自殺等。而相關研究亦有涉主體與國家間權力範疇的激辯,本文採文獻分析限縮討論範圍,將範圍鎖定刑法第275條加工自殺罪作為研究主體,除分析實證法內容外,從法哲學角度出發,以柔性法律家長主義的觀點,試圖對加工自殺罪的刑罰規範面提出另一反向性思考,並期對個人權利與刑法規範的研究所有貢獻。

參考文獻


22. 陳志龍,《法益持有者之法益保護放棄處分權(下)》,臺大法學論叢,第19:1期,1989年12月,頁185-222。
21. 陳志龍,《法益持有者之法益保護放棄處分權(上)》,臺大法學論叢,第19:1期,1989年12月,頁179-223。
29. 藤井倫明,《三島由紀夫與《葉隱》──現代日本文人所實踐的武士道》,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7卷第2期(總第14期),2010年12月,頁255-288。
31. 梁文韜,《政治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性質與方法論:古典效益主義思想家的觀點》,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0期,2004年9月,頁33-82。
23. 蔡甫昌,《結果論及其生命倫理應用》,醫學教育,第8卷,第1期,2004年3月,頁3-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