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226.105
  • 學位論文

唐紹儀與近代中國的政治外交(1882-1938)

Tang Shaoyi and Modern China, 1882-1938

指導教授 : 李恩涵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買辦」是中國在鴉片戰前唯一能與洋人打交道的一群中國人。自強運動以來,唐紹儀的叔父唐廷樞在買辦地位舉足輕重,這就為唐紹儀創造東西文化邂逅與碰撞的先天有利條件。再加上唐廷樞與容閎兩人為香港馬禮遜學校的同學關係,唐紹儀因而能獲選為清季第3批留美幼童的其中一名成員。   唐紹儀在可塑性最強的青少年時期親身體驗西方文化,這對他日後返國辦理外交有著極大的影響,更能清楚掌握當時的國際情勢與西方人的思考邏輯與作風,外交手法也比李鴻章等更具彈性,更能更能體察局勢、有效抓緊時代的脈動,並靈活運用外交手腕,利用當時的國際形勢與列強之間的嫌隙,為中國爭取生存空間。清季的留美幼童當中辦外交最有成就者因而首推唐紹儀莫屬。   清末民國的內政與外交經常受到列強的干預,正如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柯偉林所說的:民國時代的對外關係「徹底穿透」(durchdringend)於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唐紹儀所經手的政治交涉乃與列強脫離不了關係,例如辛亥與1919年的兩次南北議和、比國借款案、1918年代表孫中山前赴日本爭取日方援助南方政府、1931年寧粵分裂時尋求列強承認廣州、抗戰初期的對日交涉等。其中在辛亥革命與1919年的兩次南北議和中,唐紹儀曾先後擔任清廷總代表與南方廣州政府代表,他的談判對手不僅限於敵對陣營,他還須與列強打交道,隨時將談判的進展告知外國使節,並探詢列強的態度,此外,唐氏在廣州期間也曾與英美等國的駐穗領事進行交涉,並尋求其幫助,這點我們可由美、英、日等國的外交文書中清楚可見,唐紹儀談判的成敗與否,其中的一項重要因素就在於列強是否願意真誠協助。   就中國國民黨史而論,唐紹儀長期以來雖一直被譽為黨國元老,但唐氏與孫中山、蔣中正的關係卻十分複雜。唐氏在孫中山過世前幾年附和聯省自治,認為孫氏的理想過於崇高,到最後與他分道揚鑣;至於與蔣中正的關係,1931年發生「湯山事件」時,唐氏支持被蔣氏軟禁的胡漢民,導致蔣氏對唐氏更加不滿,造成他在黨內的不得志;抗戰初期唐氏由香港遷居上海,當時謠傳唐氏可能與日方合作籌組傀儡政權,更是加深蔣氏的疑慮,最後遭到暗殺。唐紹儀是黨國元老,但他在國民黨內的定位究竟為何,亦值得深思。   唐紹儀身為一位廣東人,有著濃厚的地域意識。我們可以得知唐氏的政治選擇與廣東地域意識脫離不了關係,舉凡由1917年南下護法、1931年寧粵分裂,乃至於1938年不願隨蔣中正等西遷武漢、重慶,都可看出他對非粵籍人士以專制集權排斥粵人深表厭惡。   民國初年,在北京政府任職的官員中有不少曾受到唐紹儀的提拔,在外交方面,最著名的莫過於顧維鈞與施肇基;在交通方面,唐氏提拔梁士詒等人,形成所謂的「交通系」。這些人在北洋外交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且在名義上仍對唐紹儀予以尊重,在電報中尊稱他為「少川老大」。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蔣中正也一度有意聘請唐紹儀為外交顧問。此外,唐紹儀也曾多次對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外交問題發表意見,受到中外媒體的重視,所以,唐氏在民國外交界的地位是不能只以「淡出外交圈」來涵蓋一切。總結上述,本研究乃試圖以唐紹儀來呈現近代中國政治外交史上的問題。

關鍵字

外交史 近代史 唐紹儀 袁世凱 南北議和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24.吳相湘,《第二次中日戰爭史》,上冊,臺北:綜合月刊社,民國62年。
140.羅家倫主編,《國父年譜》,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83年第4次增訂。
2. 《中央日報》(南京、漢口)。
119.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香港:三聯書店,2008。
105.陳進金,《地方實力派與中原大戰》,臺北:國史館,民國91年。

被引用紀錄


林亨芬(2010)。從封貢到平行:甲午戰爭前後的清韓關係(1894-1898)〔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12106
許琴英(2012)。鄧澤如與中國革命(1907-1934)〔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9482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