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00.169.91
  • 學位論文

重症肌無力症者的運動健康信念與運動行為

指導教授 : 謝伸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重症肌無力症病患在運動行為以及運動健康信念上的現況與差異情形。方法:研究者透過立意抽樣方式得到台北市新光醫院重症肌無力症俱樂部共105位病患成員為研究對象,以「基本背景變項與運動行為結構式問卷」與「運動健康信念量表」作為本研究工具,透過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卡方同質性檢定將資料予以分析處理。結果:在「運動行為」整體現況上,以「運動時間」為最高,以「運動強度」為最低;而在「運動健康信念」整體現況上,以「知覺利益」為最高,以「疾病威脅」為最低。在差異情形上,不同性別與工作職位之病患在運動行為部分層面上有顯著差異;且不同學歷、生活狀況、工作類別、工作職位、工作時間、工作負荷程度與工作勝任狀態之病患在「運動種類」上有顯著差異。隨著運動時間的長短不同,病患在「知覺利益」層面上呈顯著差異。另外,不同學歷、生活狀況、工作類別、工作時間、工作負荷程度與工作勝任狀態在運動行為「運動次數」、「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層面上無顯著差異;而不同性別之重症肌無力症病患在「運動種類」上則無顯著差異。不同背景變項之病患在運動健康信念各層面上皆無顯著差異。結論:重症肌病患都能維持一定的運動時間,也都能覺察到較高的運動健康利益;但由於本身生活與工作狀況之不同,導致他們在運動強度的負荷上與運動種類的選擇上皆有所差異。

參考文獻


吳文宗(1997)。運動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鍾志強(2000)。運動自我效能對大學生運動行為的影響。科技學刊,9(1),59-80。
何茂松、鄭鴻衛、王挽華(1998)。適應體育導論。台北市:國立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李蘭、陸圴玲、李隆安(1995)。台灣地區成人的健康行為探討:分佈情形、因素結構和相關因素。中華衛誌,15(4),47-56。
方進隆(1993)。 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漢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