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26。
連結:
-
*王曉睿、蔡松男、林朝清、周建宏、王怡萱(2009)。數位學習科技期刊,
連結:
-
*方志良(2004)。網路輔助數學科補救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態度與興趣影響
連結:
-
*吳致秀(2006)。日語低學習成就學生補救教學模式之探討及相關問題之研究。
連結:
-
*吳鐵雄(1983)。電腦輔助教學之補救教學效果初探。教育心裡學報,16,
連結:
-
61-70。
連結:
-
李佳燕(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中直流電路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
連結:
-
李建億、黃瑋苹 (2004)。網路專題學習活動中多元智慧對學習成果影響之研究。
連結:
-
69-72。
連結:
-
林邦傑(1987)。整合分析的理論及其在國內的應用。教育與心理研究,10,
連結:
-
*林亮慈(2010)。多媒體繪本融入英語補教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童閱讀理解
連結:
-
林威辰(2011)。線上即時通訊運用於第二語言習得之成效:後設量化分析。國立清
連結:
-
1202。
連結:
-
*林慧靜(2006)。國中數學線上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
連結:
-
施文玲(2007)。以學習理論為基礎的數位化教學策略。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連結:
-
*范綱正(2011)。數位遊戲式學習融入自然領域對國小三年級低成就學童補
連結:
-
郭為藩(1975)。特殊教育。台南:開山。
連結:
-
翁淑華(2010)。應用數位教材於國小低年級低成就學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之行動研
連結:
-
陳正明(2003)。透過Excel輔助進行線型函數補救教學之研究:以一個國二學生為
連結:
-
陳郁雯(2004)。電腦模擬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
連結:
-
*陳建利(2009)。美國手語趣味學英語光碟輔助接受「攜手計畫-課後扶助」
連結:
-
陳淑麗(2008)。國小弱勢學生課業輔導現況調查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
連結:
-
張惠雯(2003)。電腦網路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
連結:
-
許繼德 (2009)。資訊融入同儕教導制英語補救教學之應用。屏東教育大學
連結:
-
莊建儒(2008)。多媒體教學運用於資源班學生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
連結:
-
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
連結:
-
黃俊傑(2009)。「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執行評析及建議。北縣教育,67,
連結:
-
68-71。
連結:
-
黃學仁(2008)。資訊融入原住民五年級學生數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國
連結:
-
黃寶園、林世華(2002)。合作學習對學習效果影響之研究:統合分析。教育心
連結:
-
*游惠美、孟瑛如(1998)。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式對國小低成就兒童注音符號補救
連結:
-
楊宜佩(2010)。網路多媒體融入國小英語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南台科技
連結:
-
*楊湘琳(2010)。教學影片結合網路學習平台的數學補救教學成效。國立台
連結:
-
楊儒仁(2009)。電腦輔助教學對數學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成效之個案研究
連結:
-
*廖淑麗(2009)。社會學習領域補救教學與測驗系統之研究。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
連結:
-
廖遠光、黃淑敏(2003)。電腦網路學習與傳統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
連結:
-
鄭富美(2009)虛擬教具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後設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網
連結:
-
*劉景聰(2008)。虛擬教具融入國小六年級分數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中原
連結:
-
蔡欣嘉(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小學生學
連結:
-
謝佩君(2006)。高職線性規劃單元之動態電腦教材設計與補救教學研究。
連結:
-
謝進昌(2010)。國內教育學門系統性文獻評閱策略及後設分析發展現況與建議。
連結:
-
謝進昌、陳敏瑜(2011)。國內教育、心理後設分析研究出版偏誤檢定之實徵分析,
連結:
-
鐘美月(2010)。傳統教學與數位學習差異論述,教育研究月刊,661,13-17。
連結:
-
鐘樹椽、程璟茲(2005)。資訊科技應用於數學科教學之探討。教育資料與圖書
連結:
-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連結:
-
Boggs, S., Shore, M. & Shore, J. (2004). Using e-learning platforms for
連結:
-
mastery learning in developmental mathematics courses. Mathematics
連結:
-
and Computer Education, 38, 213-219.
連結:
-
education: A European Perspective. Industery and Higher Education, 23.4,
連結:
-
Proven guidelines for consumers and designers of multimedia learning.
連結:
-
San Francisco. CA: John Wiley & Sons.
連結:
-
the effects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the academic
連結:
-
Garrison, D. R., & Anderson, T. (2003). E-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A
連結:
-
framework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London:Routledge/Falmer.
連結:
-
Research. Beverly Hills.CA: Sage.
連結:
-
same thing. Higher Education, 49(4), 467-493.
連結:
-
based teaching 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連結:
-
computer-based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Computers in Human
連結:
-
Laurillard, D. (2005). 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P. Ashwin (Ed.),
連結:
-
Liao, Y. K. C. (1999). Effects of hypermedia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A
連結:
-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8,
連結:
-
achievement in Taiwan: A meta-analysis.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連結:
-
Liao, Y. C., Chang, H., & Chen, Y. (2007). Effect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on
連結:
-
Psychology Review, 22, 215-243.
連結:
-
empirical literatur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連結:
-
instruction for struggling readers in middle school. European Journal of
連結:
-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24(1), 103-113.
連結:
-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連結: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Center for
連結:
-
Means, B., Toyama, Y., Murphy, R., Bakia, M., & Jones, K. (2009). Evaluation
連結:
-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online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and
連結:
-
ModRitscher, F. (2006). E-Learning Theories in practice: A comparison of
連結:
-
three Methods. Journal of Univers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Learning,
連結:
-
(2006).
連結:
-
Remedial online teaching on a summer course. Industry and Higher
連結:
-
Rosenthal, R. (1991). Meta-analytic procedures for social research (Rev. ed.).
連結:
-
Rosenthal, R. (1995). Writing meta-analytic review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連結:
-
applications in elementary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連結:
-
traditional and online remedi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lationship to
連結:
-
Sung, Y. T., Chang K. E., Hou, H. T., & Chen, P. F. (2010). Designing an
連結:
-
Electronic Guidebook for Learning Engagement in a Museum of History.
連結:
-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6, 1, 74-83.
連結:
-
Winn, W. (2002). Current trend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The
連結:
-
study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5(4),
連結:
-
Woolfolk, A. (201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1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連結:
-
Wise, B. W., Ring, J., & Olson, R. K. (2000).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gains
連結:
-
* 表示為本研究分析的文獻
-
一、中文部分
-
王宗斌(1999)。訓練方式、電腦自我效能即學習型態對學習績效的影響-
-
網頁設計時地研究。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
*王黃隆(2003)。電腦補助教學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之效益研究。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
王詩涵(2010)。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補救教學之研
-
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1(4),326-346。
-
王燕超(2009)。教學科技時期。載於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主編),教育科技
-
理論與實務(上冊)(頁59-90)。台北市:學富。
-
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
方建良(2004)。模組化網頁課程運用在國小數學領域補救教學之研究-以 「空間
-
位置」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
朱則剛(2009)。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載於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主編),教
-
育科技理論與實務(下冊)(頁49-73)。台北市:學富。
-
朱則剛(2000)。教育傳播與科技。台北:師大書苑。
-
*朱韻婷(2011)。電腦輔助單字教學對高職學生的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英語學
-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
宋曜廷、廖楷民(2012)。數位學習研究變遷:學習理論、科技工具與研究方法的互
-
動。載於宋曜廷(主編),數位學習研究方法(頁2-38)。台北市:高點。
-
臺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學報,5,223-239。
-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名詞:補救教學。教育研究月刊,116,159。
-
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市:五南。
-
李宏基(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面積補救教學之研究。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
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
李咏吟(1999)。新教學型態:網路學習。載於高雄師範大學主編,新世紀中小學課
-
程改革與教學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161-166。高雄:編者。
-
李咏吟(2001)。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心理。
-
師大學報,49(1),65-80。
-
李慶志(2008)。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動態多重表徵視窗環境下比例解題補救
-
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
何英奇、毛國楠、張景媛、周文欽(2001)。學習輔導。台北市:心理。
-
何政謀(2004)。以GSP設計之活動進行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補救教學之
-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
杜正治(1993)。補救教學的實施。載於李永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
-
應用(頁425-472)。台北:心理。
-
杜正治(2003)。單一受試法。台北:心理。
-
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
*林岑(2004)。以數位學習系統施行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
-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
林吟霞、王彥方(2009)。情境學習在課程與教學中的運用。北縣教育,69,
-
*林玥秀(2010)。電子白板融入英語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雲林科技大學應
-
用外語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
1-38。
-
*林宜正(2009)。電腦動畫融入國小五年級數學圖形與空間領域補救教學之
-
研究。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
與學習態度之影響。亞洲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
華大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
*林佩蓁(2010)。以適性診斷測驗結合電腦輔助教學進行國中學習障礙學生數學領
-
域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
-
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
林紀慧、許宛琪(2007)。網路學習於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成效-以國一「一元一次
-
方程式」單元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8,227-248。
-
林敏慧、陳美樺、管怡婷、郭榮學、陳慶帆(2001)。「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之差異
-
與融合分析」,第五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第二卷,中壢, 1199-
-
術及職業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沈中偉(2004)。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
周碩貴(2005)。技職校院英語教學之困境與突破。教育研究月刊,138,86-94。
-
孟瑛如(2002)。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教師及家長實用手冊。台北:五南。
-
40(2),32-41。
-
*姚文仁(2007)。國中三角形相關概念GSP補救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
學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
救教學成效與態度之影響。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
-
出版,台北縣 。
-
洪瑞盈(2006)。以網路評量系統進行診斷評量以實施補救教學之研究:以整數加減
-
法單元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
洪良興(2009)。以後設分析法探討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之學習成效。國立體育大
-
學體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
柯漢祥(2006)。國小四年級學童在電子試算表的輔助模式下對於分數基本概念之補
-
救教學。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
*高千惠(2009)。電腦輔助字母拼讀教學對五年級學生拼讀與拼字的影響。國立中
-
正大學外國文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
徐加玲(2007)。電腦輔助教學與數位學習對未來教學設計之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
-
雙月刊,78,21-40。
-
徐美芬(2009)。電腦輔助單字學習對低成就國中生之助益。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
-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
-
徐新逸(1995)。「錨式情境教學法」教材發展、設計與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
-
37(1),14-24。
-
徐新逸(2003)。數位學習課程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16,15-30
-
*馬婉菁(2003)。高雄市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科網路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
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
連廷嘉、施智元(2009)。傳統和數位教學情境設計理論與應用 ,研習資訊,26
-
(4),43-50。
-
*翁維健(2007)。網路評量及補救教學系統應用之研究-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六上
-
「天氣的變化」單元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應用科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
未出版,新竹市 。
-
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
*陳玉貞(2006)。資訊融入國小英語補救教學。國立中正大學外國文學碩士論文,
-
未出版,嘉義縣 。
-
陳年興、楊錦潭(2007)。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縣:博碩文化。
-
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陳俊昌(2005)。多媒體對中 、低成就國中生補救教學之研究 -以「透鏡成像」為
-
例。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
陳冠宇(2012)。3D電腦圖形軟體於國小學童數學空間幾何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
-
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
補救教學的國小學生成效之研究。亞洲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
未出版,台中縣。
-
陳瑛(2005)。國小六年級學童分數乘法之電腦補救教學個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數
-
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
19(1),1-32。
-
*陳錦芬、鄒彩完、黃維瑜、陳順和(2009)。探討電腦英語教學課程提升台北市國
-
小中低年級低成就學童的字母認讀與音韻覺識能力之效能。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
-
託專案研究報告。
-
張沼澤(2005)。我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統合分析。國立台中
-
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
*張佩玉(1990)。CAI在國中地理科補救教學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
-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2000)。國中英語科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研究。
-
教育學刊,16,163-191。.
-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
-
教育學刊,17,85-106。
-
張新仁編著(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市:心理。
-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
張國恩(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
張霄亭、朱則剛(1998)。教學媒體。台北市:五南。
-
*許宛琪(2006)。數位學習於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成效-以國一「一元一次方程式」
-
單元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
學報,32,139-168。
-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
教育部(200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
教育部(2009)。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2011年4月2
-
日,取自http://www.edu.tw/secretary/itemize_list.aspx?
-
site_content_sn=19512
-
教育部(2011a)。100年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弱勢學生實施要點
-
,2011年3月28日,取http://asap.moe.gov.tw/modules/tinyd0
-
/index.php?id=21
-
教育部(2011b)。教育部施政理念與政策,2011年4月2日,取自http://www.
-
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906
-
教育部(2012a)。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弱勢學生實施要點[更新
-
版] ,2012年5月18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
-
id=FL047648
-
教育部(2012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手冊。2012年5月27日,取自
-
http://12basic.du.tw/sub_04.php
-
國立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2010)。創造公平數位機會白皮書2010。台北
-
市:教育部。
-
曾柏瑜(2008)。低成就學學童有效補救教學原則。台東特教,27,25-29。
-
*曾琬淑(1995)。三種不同補救教學方式對國小數學科低成就學生實施成效之比較
-
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45-383。
-
*梁嘉勝(2006)。適性化補救教學系統-以分數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資訊教育研究
-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
師清山(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補救教學對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之個
-
案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
黃士騰(2006)。網路教學課程實做之行動研究-以國小數學科因數單元補救
-
教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
黃啟順(2012)。資訊科技融入ARCS動機教學模式對國中數學低成就學生進行補救
-
教學成效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
黃雅晨(2008)。運用虛擬實境數位學習於國小六年級兒童廟宇建築藝術認
-
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
黃瑞煥、詹馨(1982)。低成就學生的診斷與輔導。臺中: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
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理報學,34(1),21-22。
-
詹志禹(1988)。後設分析:量化的文獻探討法。思與言,26(4),1-15。
-
教學成效之探討。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307-347。
-
*湯茹君(2007)。運用電腦教學光碟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生英文字母學習成效
-
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
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
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楊斯惠(2007)。國中生運用GSP軟體學習乘法公式之補救教學研究。國立
-
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
-以柱體的體積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
,未出版,台南市。
-
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
廖遠光(1993)。電腦程是對認知學習的影響-後設認知。新竹師院學報,6,
-
213-239。
-
析。管理與教育研究學報,1,161-182。
-
廖遠光(2009)。後設分析研究法。載於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主編),教育科
-
技理論與實務(下冊)(頁421-462)。台北市:學富。
-
廖遠光(2012)。後設分析及其在數位學習上的應用。載於宋曜廷(主編),數位學
-
習研究方法(頁110-136)。台北市:高點。
-
路學習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
*蔡依儒(2010)。電子繪本教學對國小英語補救教學學生認字表現之成效。
-
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
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未出版,新竹市。
-
*潘愛珍(2006)。數位學習應用在會計學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
-
教育學系商業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
*盧玉龍(2008)。電腦化分數概念補救教材設計及其在國小三年級低成就學
-
童補救學習之應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數學資訊教育教
-
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
*盧重佑(2009)。悅趣化合作學習融入國中英語補救教學研究。國立嘉義大
-
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
*賴緯濤(2009)。整數四則計算練習網站的設計與應用。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
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
*蕭信雄 (2008)。電腦輔助學習線上教材對提昇國小三年級學童開放式加減
-
算式填充題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
-
版,台南市。
-
謝秀艷 賴阿福 柯倩玉(2008)。電腦概念構圖軟體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
-
學之學習成效─以環保概念為例。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50,1-20。
-
國立臺南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
-
教育研究學報,44(2),133-156。
-
測驗學刊,58(2)。391-422。
-
*鍾天正(2001)。台北市高職實施網路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
館學,43(2),249-266。
-
顏妙純(2003)。國中生使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習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
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
*顏雅莉(2004)。國小五年級學生在線上補救教學環境下學習時間概念成效
-
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數學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
,未出版,台南市。
-
*顏晴榮(1986)。電腦輔助教學在商高計算機概論課程實施補救教學之評估
-
*蘇楣雅(1999)。不同補救教學和學生個人特質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
-
的作用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
簡茂發(2006)。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三版),台北市:心理。
-
二、西文部分
-
Brants, L., & Struyen, K. (2009). Literature review on online remedial
-
269-276.
-
Clark, R. C., & Mayer, R. E. (2008). E-Learning and the science of instruction:
-
Cohen, J. (1977).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 science (revised
-
edi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
Christmann, E., Badgett, J., & Lucking, R. (1997). Progressive comparison of
-
achievement of secondary stud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
Education, 29(4), 325-337.
-
Glass, G. V., McGaw, B., & Smith, M. L. (1981). Meta-Analysis in Social
-
Guri-Rosenblit, S. (2005). 'Distance Education' and 'e-Learning': Not the
-
Hedges, L. V., & Olkin, I. (1985).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meta-analysis.
-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
Kulik, J. A., Bangert, R. L., & Williams, G. W. (1983). Effects of computer-
-
Psychology, 75(1), 19-26.
-
Kulik, J. A., Kulik, C. L. C., & Bangert-Drowns, R. L. (1985). Effectiveness of
-
Behavior, 1(1), 59-74.
-
Changing Higher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
255- 277.
-
Liao, Y. C. (2007). Effects of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on students’
-
48(2), 216-233 .
-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in
-
Taiwan.Computers in the Schools, 24(3/4), 43-64.
-
Li, Q., & Ma, X. (2010).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computer
-
technology on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Educational
-
Lou, Y., Bernard, R. M., & Abrami, P. C. (2006). Media and pedagogy in
-
undergraduate distance education:A theory-based meta-analysis of
-
54(2), 141-176.
-
Macaruso, P., & Rodman, A. (2009). Benefits of computer-assisted
-
Mandel, H. P., & Marcus, S. I. (1988). The psychology of underachievement.
-
McMillan-Culp, K., Hawkins, J., & Honey, M. (1999). Review paper on
-
Children and Technology.
-
review of online learning studies.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
Education,Office of Planning, Evaluation, and Policy Decelopment.
-
0(0),3-18.
-
Rienties, B., Tempelaar, D. T., Waterval, D., Rehm, M., & Gijselaers, W. H.
-
Education, 20(5), 327-336.
-
Beverly Hills, CA: Sage.
-
118, 183–192.
-
Ryan, A. W. (1991). Meta-analysis of achievement effects in microcomputer
-
27(2), 161-184.
-
Spence, D., & Usher, E. (2007). “Engagement with mathematics courseware in
-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
Research, 37(3), 267-288.
-
331-351.
-
Nj Education.
-
from computer-assisted remedialread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
Psychology, 77, 197-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