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9.170.17
  • 學位論文

電影《被出賣的台灣》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再現(1945-1990)─兼論教科書敘述威權體制的意涵

指導教授 : 陳登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現行中學歷史教學,若要詳述戰後台灣政治發展史,其內容和所牽涉的一連串政治與國際關係,顯得相當錯綜複雜,並且充滿爭議。爭議的不只是歷史事件的表述,更隱含表述背後的思維和國家主體性認同。因此,歷史教學課程綱要希望教師能著重於台灣民主化歷程的介紹。然而,民主化歷程的推演應該包括哪些因素?其敘事鋪陳則不免又關係著史事的選擇、記憶與遺忘的競逐。尤其是戰後歷史教科書的編、審、定,始終存在受政治目的干預的鑿痕。因此,戰後台灣威權時期歷史論述,成為意識形態之爭的場域,而忽略追求歷史真相與事實的重要性,導致錯失反思歷史價值的機會。 因此,筆者藉由電影《被出賣的台灣》,探討戰後民主化運動中,從威權體制的壓迫、控訴,進而思考威權體制存在時代的因素、實施的手段與支持其存在背後所涉及的國際利益;並檢討電影中隱含台美人意識的論述,從而探索該社群集體記憶的建構與對台灣主體性的關懷。同時,本文也討論電影中再現「台灣想像」的符號意義與爭議。 另外,關於戰後台灣史的論述,不同時代中歷史教科書版本的詮釋角度,反應當時代的問題。本文也探討論述的轉變所呈現的時代需求與變化。最後,歷史教育如何解讀「威權時代」與台灣民主化的關係?如何將影視史學視為一種由下而上的大眾史學記憶立場,分析與書寫史學的各自侷限,並尋求歷史多元思考與省思的機會,希望藉此研究能有助於讀者對戰後台灣歷史民主化歷程的珍貴性、特殊性與未來的挑戰提供反省的視角與辯證的對話空間。

參考文獻


50.黃儀冠,〈台灣電影的歷史敘事與─以《好男好女》及《超級大國民》為主〉,
52.蕭阿勤,〈世代認同與歷史敘事:台灣一九七○年代「回歸現實」世代的形成〉,
布》(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