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13.209
  • 學位論文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析論

指導教授 : 季豐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主要是藉古說今,為解決台灣文化觀、價值觀衝突,和表達、社群、物質文化割裂問題,並調和個體身心靈需要而作。主要依據傅偉勳「創造的詮釋學」方法論,兼採「和諧化辯證觀」,與「中觀辯證觀」的思辯方法。但比較以問題導向,從思想脈絡的繼承、適應及創新面向探究。 「以美育代宗教說的背景因素與目的」章中,分析國際、中國背景因素,並點出延續傳統慧命抑制耶教發展,光大人文層次應和科學精神,及融契各型文化會通終極理路的目的。 「以美育代宗教實謂層次淺析」章,分析了美育與宗教的特質與功能,並從物質文化、社群文化、表達文化和文化文法四層面,分析蔡說實謂層次的內涵。 「以美育代宗教說意謂層次分析」章,從超克科學唯物主義的坎陷、超克軍國黷武主義的坎陷和形塑美感天代替宗教天的極則來加以剖析。 「以美育代宗教說必謂層次分析」章,關注美感經驗與終極真實的融契,美感普化與宗教大同的融契,及終極融契與終極代替面向的論辯。 「以美育代宗教說與人類發展」章,探討終極融契與文化大同、大同社會和全神全人新宗教的發展問題。 結論章,論述該說是否能對中國文化第三期發展,並對文化大同與大同社會理論與實踐,有所貢獻問題。且論具足文化融貫條件的台灣,是否能因其啟示,而積極進行全球文化的融契工作,並肯定全神全人新宗教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錢穆(1984),《靈魂與心》,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原始精神及所經歷之挑戰與由回應而形成之發展〉,周陽山主編(1984),《文化傳統的重建》,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傅偉勳(1986),《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曾仰如(1989),《宗教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唐君毅(1983),《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被引用紀錄


劉玉蘭(2008)。我國公費留學政策執行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1280
何艸孟涵(2008)。「我要出國去念社會學!」:近五年台灣申請者的道德生涯(2003-2007)〔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083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