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7.48.131
  • 學位論文

幼稚園教師團體討論中討論與分享發問行為研究

指導教授 : 廖鳳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瞭解幼稚園教師進行團體討論的概況,及其於團體討論時的發問情形。研究者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四位國中小附設幼稚園教師及118位幼兒為研究對象,以錄音、錄影與訪談教師為主要的研究方法。並根據教室錄音及訪談教師之資料以質量並重之方式進行分析。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如下: 一、 團體討論的概況 (一) 團體討論的目的與內容安排:研究對象對於「討論」的目的主要在「引導幼兒進入主題活動或探討與課程有關的話題」,而「分享」的目的主要在「給予幼兒發表與分享想法的機會」;內容的安排大多與教學主題有關。 (二) 團體討論中的談話概況:教師的談話約為幼兒談話的2.13倍,就談話的內容比例而言,以「教師的非問句」所佔比例最高(佔49%),依序為「個別幼兒說」(佔29%)、「教師的問句」(佔19%)、「幼兒齊說」(佔3%)。 二、 教師發問的情形 (一) 發問的頻率:研究對象的發問頻率頗高,平均每分鐘提出5.6個問題,平均每10秒就發問一次。 (二) 發問的對象:整體而言,研究對象較常對個別幼兒發問(佔63%),但研究對象間的差異頗大,四位研究對象中有兩位教師最常發問的對象為「全班幼兒」,而另外兩位教師最常發問的對象為「個別幼兒」。此外,研究對象有「尖峰式發問」的傾向。 (三) 問句的類型:研究對象發問的問句類型以「特指問句」(佔39%)為最多,其次依序為「是非問句」(佔20%)、「正反問句」(佔17%)、「附帶語句」(佔16%)、「其他問句」(佔4%)及「選擇問句」(佔4%)。 (四) 發問的意圖:「引發資訊」的比例佔36%、「形成理解」的比例佔3%、「維持秩序」的比例為6%,皆低於其他研究的發現。「要求反思」之比例為17%,則高於過去研究的發現。「進行確認」類的問題則有37%,教師在此類問句上,多採「疑問式複述幼兒發言」的方式,此類問句略顯封閉和沒有挑戰性。 三、 討論與分享時段的比較 研究對象雖然對「討論」和「分享」有目的與內容上的區分,但僅在「個別幼兒說」和發問意圖為「引發資訊」的句數上達到顯著差異(皆為分享大於討論),其他皆無顯著差異存在,其可能是因為研究對象在進行「討論」及「分享」的方式或口語互動的模式上並無太大差異所致。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對未來研究及幼稚園教師提出相關之建議。 關鍵字:團體討論、教師發問、分享

關鍵字

團體討論 教師發問 分享

參考文獻


鄭明長(2002)。發問對教學歷程之影響初探。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教育類,15,87-114。
李昭瑩(2004)。主題課程下幼兒經驗課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冠潔(2002)。一位幼稚園教師在主題式課程中引導行為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高儷育(2000)。一個幼稚園班級內「團體討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劉玉燕(2001)。由傳統走向開放:佳美的經驗。應用心理研究,11,頁216-230。

被引用紀錄


萊素珠、張哲瑛、張雅惠(2017)。有焦點的教學省思札記與幼兒老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長庚科技學刊(27),47-62。https://doi.org/10.6192/CGUST.201712_(27).7
HsinYin, C. (2006). 國小教師之教學專業發展研究:以閱讀策略教學為例 [doctoral dissert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iriti Library.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4147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