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150.175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研究所所名:地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深坑鄉聚落發展之研究 指導教授:蔡文彩 研究生:黃克萍 論文內容:共一冊,約十一萬字,分六章十七節,並以960字摘要說明 摘 要 深坑聚落歷史發展自早期清領時期移民墾殖開始,因受地形多山及氣候環境限制影響,人口增加並不顯著,當時先民皆以農耕、種植茶葉及河運為主。但到了日治時期,由於深坑地區蘊藏豐富的煤礦資源,並且兼具著通往宜蘭、東部地區必經的交通孔道功能,而成為當時文山地區最大的行政區域,此時的人口增加快速,也帶動地區的發展。但是到了民國六十年代以後,受到台灣整體經濟結構的快速變遷影響,深坑鄉人口外流現象嚴重,大多數居民皆向大都市中心謀求生計,直到民國八十年代後期,由於北二高、北宜高速公路的經過,漸而帶動此地又一次的生機出現。 同時,在民國八十年代起,就深坑鄉內部結構的變遷而言,由於土地成本較台北市低廉因素,立即帶動深坑地區工業化的發展,沿著深坑鄉狹長的景美溪河谷呈帶狀發展,即自深坑聚落核心處展開,並且郊區化趨勢非常明顯,新的聚落中心因鄰近地區工業機能的影響而產生,工業機能及住宅機能多分布於此帶狀發展區內。目前的台北縣深坑鄉,由於具有豐富的山水資源條件,在例假日便成為台北都會區的休閒據點,因為休閒活動所產生的交通、人類活動與地區建設也日益頻繁。加以鄰近台北市之地緣關係,平時即扮演服務台北市就業人口居住功能的角色條件。 本鄉在歷史人文方面豐富的資源,經常受到民眾的注意,包括特殊物產如豆腐、包種茶、肉粽等,在歷史文化方面則有老街、古厝、石碑、茶路等。一般民眾在假日來到老街觀光,僅從事飲食消費居多。每逢週休二日或假日時段,到達深坑地區的遊客,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去老街吃豆腐用餐為首選,也由於鄰近大台北都會區,憑藉著北二高木柵交流道系統的交通便利性,常常創造了地方上許多經濟的來源。 近年來,台灣觀光休閒旅遊的人口興盛,深坑鄉地方政府為了因應眾多遊客的需求,營造了許多地方上周邊建設,如立體停車場的設立、人行步道的規劃、老街美化景觀、觀光古蹟景點再造等。目前北二高、北宜高完工後,深坑在都會區東半部有舉足輕重的交通區位,配合交通網路的建立及顧及整體的發展,深坑朝向發展與觀光休閒有關的服務業、餐飲業和觀光遊憩業,以服務台北都會區的休閒需求為主要的產業型態,使深坑成為都會區的觀光旅遊中心。

關鍵字

聚落

參考文獻


13、臺北市茶商同業公會(1965),《臺茶輸出百年簡史》。
10、溫振華(2000),《清代新店地區社會經濟之變遷》,臺北縣文化局初版 。
12、楊宗穆(2001),卓蘭地方的拓墾與聚落發展:1790-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19、謝依璇(2001),黃氏宗族在深坑地區的拓墾歷程及其古厝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碩士論文。
11、謝繼昌(1984),《仰之村的家族組織》,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被引用紀錄


李珅豪(2016)。桃園區聚落發展與風水之相關性〔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9-1201201723271500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