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9.124.236
  • 學位論文

懸浮顆粒濃度在淡水河口之時空變化

Temporal and Spital Variability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d Matter in the Tanshui estuary, Taiwan

指導教授 : 吳朝榮 溫良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河川是陸源物質輸出到海洋的主要管道之一,根據研究,台灣河川每年懸浮顆粒輸出的通量約等於205×106ton/yr,是世界最高輸出通量支河川之一。Nature期刊也發表了一篇有關台灣島近半世紀來大自然演化趨勢的論文—〝台灣島之侵蝕、逕流變化與地震間之關係〞。台灣島自1970 至2000年以來,每年有將近384 百萬噸之懸浮沈積物被運送至外海,共佔了全球懸浮沈積物總量的1.9%,對於台灣面積僅佔全球0.024%而言,可以想見,台灣島是受到了大自然快速的侵蝕作用。也由於污染物質大部分以懸浮顆粒式細微沈積物的型態存在於水體,這些污染物質的命運便與其載體的運送有緊密關係。因此探討並精確定量這些顆粒的化學性質與反應作用,以其瞭解其在河川沿岸的散播情形有其必要性。再者,浮游生物的生產量會受到光度供應與垂直混和作用的控制;當一流域有高量的懸浮顆粒,常造成水體混濁度躍升,導致浮游生產量陡降。在河口與沿海研究範圍內,自河口溯河至關渡橋,淡水河內懸浮顆粒的含量可由0.2 mg/L到180 mg/L,水體濁度則可由5 NTU至300 NTU,漲潮的時候,低懸浮顆粒濃度的沿岸海水向河口上游移動;退潮的時候,顏色較暗沉、懸浮顆粒濃度較高的河水向下游移動,顆粒隨潮汐沿著河道之上下游振盪。整體看來,水體懸浮顆粒濃度與濁度在不同時期有相當良好的線性關係,但是有時期性差異。乾濕季節性降雨量對水體中懸浮顆粒濃度與濁度極具影響性,濕季時相對濃度較高,大部分的懸浮顆粒皆為河流逕送或是再懸浮之沉積物。在淡水河口區,由於地形與海淡水鋒面經由潮汐交互作用,懸浮顆粒大小及濃度與濁度常有急劇升高之勢。基本上,淡水河感潮段流域之懸浮顆粒大小是以0.4~5μm的泥狀有機物為主要成分,在河海交界的出口處附近之淺灘,遇漲潮時則底層常受到擾動而有濁度的極大值產生,而這些顆粒則是以礦物性成分的大顆粒(粒徑>10μm)為主。降雨對水體懸浮顆粒濃度與濁度的影響時間大致上不超過兩天,不同時節、氣候都會影響到輸沙量,降雨量的大小改變河水的懸浮顆粒濃度,進而直接改變輸沙量,大雨的發生會使淡水河的懸浮顆粒濃度增高26倍以上。

關鍵字

懸浮顆粒 濁度 淡水河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SPM Turbidity

參考文獻


Allen, Philip A. 1997. Earth Surface Process.pp. 186-198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American WaterWorks Association &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Federation. 1989.
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Bidigare, R. R., Frank, T. J., Zastrow, C., and Brooks, J. M., 1986. The distribution of algal chlorophylls and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the Southern Ocean. Deep-Sea Res. 33(7), 923-937.
Bopp R.F.,Simpson,H.J.,Olsen,C.R.,Trier,R.M.&Kostryk,N. 1982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and radionuclide chronologies in sediments of the Hudson River and estuart,New York.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6,666-676.

被引用紀錄


李承和(2013)。海水中測定溶氧之精密光學方法及其干擾因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3.00863
陳妙玲(2005)。以色格法描述淡水河系污染狀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05.10334

延伸閱讀